这个市被“国家卫健委”“中央政法委”批准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编者按:4月30日,省委政法委召开全省社会治理创新座谈会,启动我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研究部署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峰海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地市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怎么抓?如何落地见效?本文连续为您解读。本期刊登枣庄的经验和今后的工作做法!

枣庄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市域社会治理“一张网”体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具体措施是:

开展社会治理“一张网”体系建设

枣庄市是全省较早开展网格化治理的地市之一,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治理经验。该市市中区组建一支党员专职网格员的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调研组肯定。但随着社会治理形势发展变化,“网眼大”“网绳松”“网不住”等问题日益显现,亟待市域予以统筹破解。

枣庄将以市域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为主线,着力构建网格设置全科化、指挥调度平台化、工作运行信息化、督导考评智能化、共治共享全民化“五化”格局。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标准。出台《枣庄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规范》,推进市域网格划分、队伍建设、职责边界、平台建设、运行机制、经费保障“六个统一”。二是抓队伍。坚持党建引领,每个网格组建一个党组织,配备一名网格指导员、一名网格长、一名专职网格员,成立一支平安志愿者队伍,打造“五个一”组合型网格服务团队。

三是抓保障。打造“全科网格”,并按照每个城市、农村网格每年分别不低于36000元、8000元的标准,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市、县、乡三级按比例分担。四是抓应用。以“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整合综治、信访、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等条线业务系统平台,推进“多网合一”“一网通办”。

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平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的“心防”工程。2015年,枣庄市启动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4年来,以构建精神卫生防治网络为主线,不断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率、高风险病人比率、肇事肇祸率明显下降, 患病报告率5.07‰,连续4年全省第一,得到了国家督导组专家肯定。

今年初,枣庄被国家卫健委、中央政法委批准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重点构建“一二三四五六”格局:“一”,即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建档、医疗、随访、康复、救助等,纳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防治网、综治网、治安网、助残网、救助网,实行“五网合一”;

“二”,即组建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人员和全科医生组成的专业队伍,由公安、综治、民政、残联、志愿者等组成的辅助队伍“两支队伍”;“三”,即落实行政管理、医疗服务、社区康复“三个保障”;“四”,即建立民政救助、残联救助、慈善救助、财政救助“四个救助”体系;“五”,即形成党政领导、卫健政法“双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管理体系,贫困精神障碍患者一站式救助体系,市、县、乡、村一体化治疗体系,政府、保险、监护人相融合的社会化监管体系,常态化责任督导体系“五大体系”;“六”,即打造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室、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心理援助服务团队、24小时心理热线电话、社区康复站六大心理服务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