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孩花7萬元打賞主播,一天刷走3個1888,知道原因後媽媽痛哭

隨著直播平臺的興起,“熊孩子”花巨資打賞主播的事件頻發。

最近,陳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11歲女兒涵涵,成績優秀,平時也聽話。但沒想到的是,女兒涵涵私下注冊了直播平臺帳號,從去年9月份到現在,累計打賞主播7萬元,最高時一天刷走3個1888。

而孩子打賞主播的錢,都來自陳女士個人微信。陳女士做服裝生意,經常有客戶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付款,而涵涵則將媽媽的錢轉到自己微信上,隨後刪除轉帳記錄。陳女士平時也用微信消費,所以很長時間,都未發現。當得知女兒沉迷直播時,涵涵已累計打賞主播7萬元,看著女兒沉迷其中,陳女士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11歲女孩花7萬元打賞主播,一天刷走3個1888,知道原因後媽媽痛哭

生活中,這樣的“熊孩子”不在少數。隨著移動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很多孩子都熱衷於在電子產品上消耗時間。而案例中的涵涵,則從去看9月份“愛上”了手機。陳女士想著孩子平時挺聽話,讓她假期玩玩也無妨。但沒想到的是,網絡直播趁虛而入,現在孩子一到假期,就瘋狂地看直播,刷禮物!

很多人可能會想,孩子愛看直播是父母疏於管教,平時做了太多的錯誤示範,以致孩子如今沉迷網絡直播。誠然,父母對孩子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真正讓孩子沉迷直播的原因,不是電子產品的誘惑力太大,而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缺少關愛和陪伴。本該由父母陪伴的他們,卻因父母沒有時間而無暇顧及。於是他們把父母的那份關愛從其它地方獲取,從電子產品和直播中尋找替代品,來充當父母的角色,來陪伴自己的生活。

11歲女孩花7萬元打賞主播,一天刷走3個1888,知道原因後媽媽痛哭

以涵涵為例,開始接觸沉迷電子產品,接觸直播時是暑假期間。瘋狂給主播刷禮物,一天刷走3個1888,是在國慶節。而後面的數據統計也顯示,涵涵在放假期間大量刷禮物,看直播。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放假期間,孩子有大量空閒時間找不到出口發洩,而父母又忙於事業無暇陪伴,電子產品和直播就充當了父母的代替品。當直播裡的小哥哥小姐姐會和她說話聊天,進行有趣的互動,那涵涵自然也像孝敬父母一樣瘋狂給他們打卡。

當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和直播時,往往不是它們的誘惑力有多大,而是孩子的現實生活失了衡,在家庭環境下沒有得到應有的陪伴和關愛,就從網絡世界裡去彌補。

11歲女孩花7萬元打賞主播,一天刷走3個1888,知道原因後媽媽痛哭

由此,當發現孩子對電子產品和網絡莫名痴迷時,希望家長們能做到以下幾點:

1. 每天把陪伴孩子的時間,留出來

我見過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她最驕傲的是她的事業,而她最悔恨的,是自己沒有好好陪過孩子。無論多忙、多累,請記住,你到了家就是父母,請給予孩子應有的陪伴和關愛。把孩子當自己的事業一樣來忙,孩子才會對你有所回饋。

11歲女孩花7萬元打賞主播,一天刷走3個1888,知道原因後媽媽痛哭

2. 在孩子面前,儘量少玩電子產品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往往一個愛玩手機、遊戲的孩子都會有一雙類似的父母。在家庭裡,能當著孩子面表達愛的時候,儘量不要隔著屏幕去表達。同樣的,你想要一個不痴迷電子產品的孩子,請先剋制你自己!

3. 和孩子一起工作

很多父母會說,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上班工作,下班加班,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孩子就是不能明白父母的苦心。其實,陪伴孩子與否和工作並不衝突。現在都是移動化辦公,基本一臺電腦或者手機就能滿足辦公需求。而此時,父母需要做的則是引導孩子,給孩子講明自己用電腦工作,給孩子說:“媽媽要工作,給寶寶掙錢買肉吃了,寶寶也該努力學習了,將來給媽媽買肉吃!”相信,沒有哪個孩子會拒絕媽媽的溫聲款語。

11歲女孩花7萬元打賞主播,一天刷走3個1888,知道原因後媽媽痛哭

一個家庭裡,孩子的路走偏了,往往和家庭本身脫不開關係。父母們想要一個聽話慬事的孩子,那麼父母,是否做到了理解和陪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