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千萬不要說這句話,會毀了他!

在日常生活中,當一些人指責孩子什麼都不會幹或者幹不好時,總會有人跳出來說:“這樣的孩子有福氣,小時候什麼都不會幹的孩子長大之後自然會有人替他幹”。可是實際上真的會如此嗎?一味地溺愛孩子不讓孩子接觸基本的生活技能真的是對的嗎?

01

我的鄰居李女士早年因性格原因和自己的丈夫離婚,她倒也是個女強人,離婚之後將自己的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每年都能賺大把大把的錢。但是卻對愛情和婚姻心灰意冷,無論有多少說媒的人,都執意不肯再嫁,她把她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事業和女兒身上,也許是覺得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心懷愧疚,女兒的一切事物她都親力親為,據說女兒吃飯時魚刺都要媽媽幫忙剔,更別說洗衣做飯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了。女兒長到二十多歲還跟個孩子一樣,啥都不會做,脾氣也不好。

李女士身邊有很多人也都好心的提醒她,說應該讓孩子學著幹些家務,做做飯洗洗衣服啦,多學著接觸社會,獨立一點。可是李女士總是說這樣的孩子有福氣,嬌慣的孩子以後自然會有人幫她。

在孩子面前,千萬不要說這句話,會毀了他!

02

李女士的孩子長大之後通過相親的方式結識了一名男性,兩人很快走進了婚姻殿堂。可是結婚之後她的丈夫才發現她十指不沾陽春水 ,啥都不會幹,而且還當自己是個公主似的什麼也不願意學。可是日子總是要過下去的,他的丈夫只好一邊操勞事業一邊操心家庭。不久兩人就出現了感情危機。而李女士女兒所在的單位也因為她缺乏獨立能力,連工作也做不好,就有辭退她的想法。這時李女士才知道後悔,是她的一味嬌慣才對女兒的未來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那麼,缺乏獨立性的孩子會有哪些危害呢?

在孩子面前,千萬不要說這句話,會毀了他!

1、 在生活和情感上不能自理

這樣的孩子過慣了依託父母的生活,不能很好地處理在生活和情感上出現的種種問題。當在生活和情感上出現問題時,他們通常不能承擔責任,只能一味的逃避。現在社會上的一些“媽寶男”就是自身缺乏獨立性的一種典型表現。

2、在集體生活中不受歡迎

缺乏獨立性的孩子在入校之後容易遭到周圍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蔑視,久而久之形成孤僻自卑的心理,影響身心健康。近幾年新聞報道中那些因生活不能自理被大學退學的案例,應該受到父母們的重視。

在孩子面前,千萬不要說這句話,會毀了他!

3、 成為啃老族,對社會不能做出貢獻

缺乏獨立性的孩子會有過度依賴的心理,不能或者很難承受生活的重壓,容易成為啃老族或者產生抑鬱心理,

總而言之,身為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要用一些傻人有傻福的話來安慰自己,做父母的要學會適當放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要僅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要注意培養孩子讓他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這樣才更有益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