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可是有的爸爸還是冥頑不靈,該怎麼辦呢?

糖堂學糖


花姐姐問題分析:

1.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

2.爸爸不重視家庭教育;

3.怎麼辦,如何讓爸爸重視家庭教育?

花姐姐問題解析:

為了更清楚的回答您的問題,我把這個問題分成三個小問題,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來看。

一、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

對,正如您所說,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而且他是一個孩子走向社會的根基。

我們知道,一個孩子的成績好不好,不僅和智力相關,還與孩子的學習態度和抗挫力相關。

打個比方:

有三個孩子,都沒有寫作業,都被老師批評了。

第一個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認為老師總喜歡找他茬,於是就要報復老師,給老師抽屜裡放只小老鼠,給老師的板凳上貼個膠等等,來報復老師;

第二個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 ,會有些抱怨,發脾氣,宣洩,但是宣洩完之後,他還是會寫作業;

第三個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認為老師是非常關心他,希望他能好好學習,於是,他好好完成作業,從此以後,都認認真真的完成作業。

為什麼同樣的事情,每個孩子的反應各不相同,這種處事的態度學校也是不教的,那麼他們從哪裡學到的呢?

一定是家裡,他們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習得的。

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人生的起點,他為孩子以後的人生奠定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那家庭教育誰是負責人呢?

一定是家長。

所以,雖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隻要這個家庭裡家長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也很難說他重要。

這就衍生出我們的第二個問題:

二、爸爸不重視家庭教育;

您說的是冥頑不靈,我覺得可以翻譯一下,叫做爸爸不重視家庭教育,不知道我的理解不對不對?

如果不對,您可以指正。

那接下來,我就從爸爸不重視家庭教育這個角度出發回答第二個問題:

為什麼爸爸不重視家庭教育?

一般來說,一個人不重視某事,有兩個原因:

一是他不知道這是個問題;

二是他知道是個問題,但是沒有足夠的痛點讓他重視這件事。

那爸爸更傾向於哪一點呢?

我認為爸爸應該更傾向於第二種,因為隨著科學的進步,知識越來越普及,以及其它家庭成員的交流,爸爸應該是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為什麼不做,只是因為還沒有感受到痛。

但是,家庭教育不能等到爸爸痛才讓爸爸重視起來,因為那時,可能是孩子出現問題了,這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如何解決這個矛盾點呢?

也就是我們的第三個問題:

三、怎麼辦,如何讓爸爸重視家庭教育?

答案是可以多給爸爸講一些知識,知道得越多,對問題理解越清晰,那麼也就越重視。

現在心理學大量的研究不斷的向我們證明一件事:爸爸對孩子的自我形象、自我價值感的影響,比媽媽更大。

換句話說,決定孩子未來夠不夠自信,覺得自己夠不夠好的人,更多的是爸爸。

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講故事,講道理,講科學等等的方式讓爸爸意識到這個問題。

要知道每一個爸爸心底都是愛孩子的,如何把爸爸心理的愛喚醒,是需要媽媽有足夠的智慧的。

首先,我們得了解爸爸為什麼不重視家庭教育?

大概原因有這麼幾個:

  • 爸爸對於自己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認識不清;

  • 爸爸一開始就被排斥在育兒圈,因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媽媽,或是家裡的女性管孩子,長此以往,爸爸就形成一種認知,養孩子是不需要我的,但事實上,3歲以前,孩子可能只需要媽媽,但3歲以後,孩子就要找爸爸,而且特別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讚美、認同;

  • 社會大環境,給爸爸的暗示是:你不用照顧孩子,你最重要的任務是賺錢養家。

當我們瞭解這些原因後,媽媽就要找一些智慧的方法,讓爸爸重視起來。

注意,不要抱怨,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一定是我們先改變,我們把學到的知識跟爸爸講講,例如,3歲以後,孩子就要找爸爸,爸爸是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等等。

最後,祝您和您的家庭越來越幸福!


我是花姐姐,家庭教育指導師,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耐心的陪伴,父母的成長需要家庭教育指導師的耐心陪伴,希望我的回答能陪伴您成長。


花姐姐家庭教育指導師


家庭教育著實很重要。但是也要注意方法。現在一味的給小朋友報這種班那種班。大多數只是出於父母的一廂情願或者攀比。我以男孩子為例。男孩子小時候去學畫畫,學跳舞。學樂器都沒問題。許多父母自己很累也要給孩子報班。殊不知小時候學到這些,在小孩初中或者高中就直接停掉?我本人就學過葫蘆絲。到現在完全不記得怎麼吹。倒是小時候爸爸經常帶我出去遊玩,經常帶我一起做一些機械方面的東西。玩車床,修車等等這一系列的事情。我的童年肯歡樂。在初中學物理的時候就是一聽就懂。相反有的孩子太過於嬌生慣養,他的意識裡沒有機械傳動這種概念。為什麼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要給孩子一些實踐,在腦中形成那種概念。讓爸爸陪孩子一起玩耍,不管玩什麼,多接觸總是好的。切記不要處於家長的個人攀比。


核能小樹苗


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裡第一反應出的就是喪偶式育兒!對於有個豬隊友的感受,我深有體會!可是能怎麼辦呢?

我建議媽媽們放下焦慮,不要再生拉硬拽。爸爸不想配合,總是有原因的,要麼是工作太累了,沒精力,要麼是在玩自己的遊戲,沒時間,總之,他沒空。那就算了,我用最大的精力去陪孩子,並且每次有了些成果,比如帶孩子去迪卡儂玩,學會了騎自行車,然後我會發個視頻給他。他問起什麼時候學會的,我只是簡單告訴他,就在最近。

當然,一次肯定達不到效果,但是次數多了,現在反而積極了,因為他也想見證孩子的點滴進步。當然,如果能投其所好就最好了,比如爸爸喜歡運動,那你就先帶孩子去運動。

做個智慧的媽媽,不止是育兒,給重要的是組隊,讓爸爸心甘情願的加入隊伍!



權媽在線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些話要說,也許不完美,但是我的親身感受。

以我自己為例子,我老公是個自高自大的人,愛交朋友,家庭第二,多年來對我閨女奉行的是快樂教育,只要身體好快樂就行,不要做練習什麼的,讓他為輔導作業做貢獻,不存在的,不拉我後退就算不錯了。所以在輔導作業的路上,我走的異常艱難。辯論爭吵很多次,現在終於和我站在一條戰線上。 我覺得裡面不泛是我的努力,也是天時地利人和原因。

首先,我們相處的並不好,夫妻關係不好,對孩子是最大的傷害,在有了二寶之後才慢慢的有了轉機,這一點也是出乎意料的,以前啥都跟你唱反調,現在終於能協商一致了,教育原則上也是這樣,老大各方面的進步很大。

其次,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並不是那麼簡單。我發動了所有認識他的人來說他。他有個好朋友,教育孩子很認真,我經常拿他做例子。

現在比我還認真。


美如夏雪


作為一名爸爸,替我們爸爸說兩句話。我不認為爸爸不重視家庭教育,除非是不負責任的家長,否則,他的地位應該和媽媽是平等的,之所以造成了很多家庭認為爸爸不管孩子的假象,肯定是有原因的,但不一定都是爸爸的錯!

家庭分工需要

很多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男方經常加班、應酬,顧不上管孩子,女方自然而然就承擔起來家庭教育的責任。這不是爸爸不管孩子,只是分工不同。

我也相信,如果是女主外的話(或者說特別忙),家庭教育自然爸爸也會承擔起來。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家裡有一個領導就行了,兩個人都管,浪費時間,而且溝通也不一定暢通,甚至還可能步調不一致。



女性的優勢

一般在家裡,媽媽的親和力比爸爸要強很多,而且女性更有耐心,更細緻,教育孩子,特別是幼兒,更有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小學女老師多的原因之一。



爭奪“教育權”

可能當媽媽的,帶孩子久了,會心生厭倦,――現在帶孩子這麼累,憑什麼都讓我承擔,爸爸怎麼就心安理得地當甩手掌櫃?

於是不滿由此而生,什麼“喪偶式爸爸”“詐屍型爸爸”都出來了。

可是媽媽們,有沒有想過,你真的決定放棄“領導權”了嗎?

當爸爸的也不是不管孩子,可是,很多時候,在教育理念甚至教育方式上,和媽媽是不同的。

爸爸真正插手,你作為媽媽,能不能接受,真的是個問題。很多時候,爸爸剛開始行動,你的指責就出來了:“你懂不懂啊”“有你這麼教育孩子的嗎?”


你想想,在家裡是不是這樣?你教育孩子的時候,爸爸不聞不問,可是爸爸教育孩子的時候,你反而在旁邊“指手畫腳”呢?這比媽媽自己教育孩子還操心呢?

不得已,爸爸只有妥協,你讓放手就放手,久而久之,為了和諧,爸爸就不再管了。

必須分工明確

所以,當媽媽的,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如果你真的想讓爸爸參與進來,事先一定溝通好,個人負責個人的事,理念統一,不要在爸爸教育孩子的時候,護犢子,侵犯爸爸的權威(讓爸爸沒面子),那樣的話,只要爸爸有時間,我想爸爸也很樂意帶孩子的。

像我在家,基本上孩子的作業都是我輔導的,但是報班,學校出面或者家長溝通,都是媽媽負責,各人做各人的事。

如果有事,提前打招呼,“這段時間你負責”,然後不管不問不干涉,我覺得就挺好的。

如果不是這樣,我教育孩子,孩子媽媽在旁邊教育我,時間長了,我是真受不了。

不得不說,現在媽媽在家庭中的地位太高了,哈哈。


鏽的鋼


我們中國家庭傳統的觀念“男主外、女主內”。

家務、養育孩子事情屬內務,就全是女人的事。

女人也會主動承擔這個責任。

男人則早出晚歸,負責攥錢養家。

現實是女人現在也攥錢養家,很多男人攥錢還不夠養自己的。

可以,孩子還經常見不到爸爸,網上都在問:“爸爸去哪兒了?”

偶然回來一趟,這些爸爸們都怎樣表現呢?

一直處於消失狀態的爸爸,

偶爾冒出來,他要管一管,

用的方式都是指責妻子,

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強行界入。

我們稱這種行為為“屍式育兒”。

怎麼讓他回家呢?

學習是最好的方式,

只有認識到家庭的重要性,

只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價值,

只有真正發現:

任何事業的成功,

都不能彌補家庭教育的失敗。

才能切身感受到家庭、愛人、孩子的需求。

讓愛回家,

我必須回家。

給孩子帶來陪伴,

給愛人孩子心理上和行為模式上的積極影響。






安瀾家教課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都是孩子教育中的重要環節。

“爸爸冥頑不靈”,筆者只想說,爸爸是孩子的大樹,寶寶不僅要做一顆孩子的大樹,更需要有擔當精神!

家庭教育中,需要爸爸媽媽的共同參與。家庭教育中,爸爸缺席或是不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建立

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沒有起到相應的榜樣和引導作用,在孩子良好性格塑造過程中,將會遇到阻礙。這些孩子多表現為性格內向、急躁、懦弱等。

影響孩子與爸爸的親子關係

爸爸長時間缺席孩子的教育,與孩子的接觸時間較少,不能走進孩子的內向世界,無法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這對於家庭教育就是一種失敗。

影響家庭和睦,對孩子成長極為不利

我們都說要給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環境,而爸爸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冥頑不靈,那這勢必會影響到夫妻關係,成為家庭不和諧的導火線。

所以,爸爸要做一個大樹,要有責任感,要有擔當,為孩子的成長盡到自己的責任。


育兒小當家KING


不是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而是關注家庭教育的人越來越多。面對家庭教育中父親的缺位,我們要客觀對待。

1.家庭是一個整體,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冥頑不化”這個詞,可見媽媽對父親的失望,也可以看出媽媽的焦慮。實際上,父母的和諧相處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2.中國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內”,雖已不太適應當今的社會,但很多母親在家庭教育中還是處於主要地位。這時,就要依據家庭實情,如果母親能擔起這個重任,父親輔助就好。如果母親工作忙碌,父親也可以佔據主導地位。如果是隔代教育,爺爺奶奶也可以做好這個工作。

3.好的家庭教育,是讓孩子健康、自信、積極、樂觀。至於由誰具體實施,我們不用被各種理論綁架,一切有助於我們的生活、有助於孩子的教育就好。陷入一些所謂專家必須有誰實施的陷阱裡,痛苦糾結的你,無論如何刻意實施,都不會有好的效果。

4.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庭成員的尊重、關愛、支持、陪伴,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對家人的寬容、尊重、支持,也同樣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和諧相處,幸福快樂,就能給孩子帶來自信和幸福。





航媽的世界


新手父母,有時候會將上一代的教育放棄延續到下一代身上!有句名言就這麼講,我就是這麼被養大的啊,沒有什麼問題啊。父親在於子女教育問題上,有時候會表現出不管不問!工作太忙是其中原因!更多的是他都不知道怎樣去教育!這個時候作為夫妻雙方,針尖對麥芒的解決方式實為不妥!應該找到一個合適的有極好的教育經歷的第三人進行溝通解決!父親在子女教育中能夠給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以及日後責任心的培養!

除此之外,在結婚之前其實就要考慮到這些後續問題!目前我們對結婚對象之前有著這麼三點要求!1.有學歷,在個人所處時代有中等學歷水平!這個說明個人思想上符合社會主流價值,也容易交流!2.尊重雙方父母,這個就展現了上一代的教育水平,以及家庭素養情況!

3.家庭情況不能太差,人不是吃飯長大的,人是吃營養長大的,家庭條件適中,能夠保證,至少雙方在成長過程中是不缺營養的!這幾點如有不同意,盡請講解!


仁愛創業匯


#頭條心理學院#讓父親參與家庭教育的技巧

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父母的共育更利於培養人格健康發展的孩子。

當父親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責任時,我認為對他攻擊和責備都是沒有意義的。

根據我多年做家庭教育顧問的經驗,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變父親的認知,達到他參與家庭教育的目的。

一.引導他探究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意識到在一個孩子成長中父母對孩子有不同方面的影響,童年期父親的缺失對孩子的人格影響是終身的。也就是說要改變他認為“收拾家務”和“教育孩子”是母親責任的錯誤認知。

二.希望父親參與家庭教育中,母親不要用“嘮叨、責罵、抱怨”的方式來要求他參與,更不要對他貼“媽寶男”的標籤。

三.要多在他面前多誇讚孩子,讓他看到希望,擁有孩子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四.在讓父親參與家庭教育的初期,對他的要求要具體化。原因很簡單。他從一個大男孩轉化為父親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得到具體的幫助,否則,他會感到害怕、不知所措,會選擇逃避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