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過於安靜不是好現象,如何引導安靜的孩子“動”起來?

66的娃娃


首先,要看孩子是不是病理性的不愛動,經過醫生檢查之後,身體沒有問題,那不愛動這個表現就屬於個體差異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愛笑,愛叫,愛鬧的,但是這不代表他們是有問題的孩子,只是單純的不喜歡,不習慣,不願意對一件事表達出過於興奮的反饋,這隻能叫情感輸出方式比較安靜。作為家長應該尊重孩子表現出來的差異,不要強求與別的孩子一模一樣。如果家長只是希望孩子活躍一點,並不是要改變孩子的性格,是有很多方法來調動起孩子的興趣的。

1、投其所好。觀察寶寶對什麼顏色、什麼東西、什麼聲音、什麼動作比較感興趣,然後重複的用他感興趣的東西去逗,家長可以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失去了興趣,就要找到其他的東西替代,一段時間的情緒調動訓練之後,寶寶可能會活躍很多。

2、多多溝通。跟小寶寶溝通是當了父母之後一門很重要的功課,首先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多多的採用疑問句,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寶寶感興趣,就要繼續這個話題,讓寶寶感受到父母時刻在關注著他,他的小心思父母是知道的,只有這樣,才會引起他想要和其他人溝通的慾望。

3、尋找夥伴。人類是群居動物,扎堆兒是天性,雖然孩子還小,可是對同齡人的好奇和親近也是天生的,父母不要忽略寶寶這方面的需求,觀察寶寶出去玩的時候,眼睛在哪個小朋友身上停留的時間最長,然後主動的和對方父母拉近關係,讓寶寶和對方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同齡人之間是最有共同“語言”的,不會說話的寶寶們,相互之間也是有他們的一套溝通方式呢。

4、多衝孩子笑。衝著孩子笑是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每時每刻都看到身邊的人在微笑,從而讓寶寶感受到世界的善意,能更好的讓寶寶敞開心扉。就像我們去一個酒店,笑臉相迎的前臺會讓我們感覺到這個酒店很親切,從而安心的留下了。寶寶的感覺甚至比大人還要敏銳,你善待孩子,孩子也會以笑容來回報你。

家長要時刻記得,孩子跟孩子不一樣,不要執著的去改變孩子的性格,想讓孩子快樂是人之常情,可是用力太猛可能會得到相反的效果。


Ainee媽咪


關於如何分享安靜的孩子動起來,小彩魚想分享以下幾點,希望可以幫到您。

首先,孩子是否是過於安靜這個要根據情況來判斷,因為每個孩子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喜歡靜,有的喜歡動,如果孩子可以正常與人互動,運動能力的發展也符合同齡孩子的正常狀態,建議家長不要過於焦慮,可以引導孩子去做一些喜歡的遊戲,多給孩子創造和同齡小朋友接觸的機會,也可以嘗試一些早教課程,提早培養孩子的大運動能力和社交能力。

其次,讓孩子動起來也要分情況。比如孩子正在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比如觀察螞蟻,認真地堆積木,或是做一些大人可能不以為然的事情,建議大人不要去打擾孩子,覺得孩子太安靜了。這個是會破壞孩子專注力的。

第三,目前很多孩子不喜歡錶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帶孩子的人不喜歡錶達,比如阿姨,或者是隔輩的親屬,因為能力和精力上受限制,所以不喜歡跟孩子多交流,所以導致孩子也不喜歡與人溝通。這個時候就需要爸爸媽媽多找一些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多給孩子讀書,講故事,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安全和溫暖,孩子就會一點一點開朗起來。

希望可以幫到您!希望每一個寶貝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