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五年級了,作業沒辦法輔導了,都不會了,你們是怎麼辦的呢?

千年寒冰47164937


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家長有心使不上勁,也不大可能家長再來從低年級的課程開始學習研究吧。當然目前可用的方法還是比較多的。

如果家長有餘力的話,還是可以緊跟學校教學進度,自學一下,畢竟以前學過的吧,成人的理解能力也比孩子們強,所以學懂應該沒有問題,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很多半途而廢的都有,比如像我原來也跟著孩子學習初中的課程,後來由於各種原因(比如孩子作業多根本不會聽你的,自己可能堅持性不夠)而中斷了。其實家長的學習過程也是對孩子作一定的榜樣,可以帶動孩子更好的學習,遇到問題也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覺得效果應該好得多。


其實如果孩子夠努力的話,遇到的不會的題應該是少數,一道題也不可能完全不懂,可能有些地方需引導一下,現在手機查題軟件比較多,可以通過手機查詢一些思路,千萬別形成依賴,否則後面想丟都丟不掉的。著重看提示的解題思路,切忌不要只注重看答案。有了思路以後,讓孩子獨立完成,再總結。


如果遇到有些題通過提示仍然不懂的情況下,可以藉助有些在線輔導軟件,比如作業邦中就有在線連線很多老師的,只是要收費,但費用也不高,讓孩子與老師連結講解,這樣真人與真人連線,可以更好的互動性,帶動孩子參與其中,幾乎和平時在學校問老師的效果是一樣的。



或者偶爾可以通過微信或者QQ的方式向老師請教,一定在老師有空閒的情況下,如果經常打擾也當了,畢竟老師也有老師的事情可做,實在不行可以把問題勾畫出來,第二天再向同學或者老師請教,作為家長應該隨時瞭解孩子是否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了不懂的題,是否搞懂了。


這是我能想到的方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希望留言區留言,讓更多遇到 這樣問題的家長受益。


楊鍋來了


孩子上五年級了,作業沒辦法輔導了怎麼辦?作為一名二十多年教齡的老師,我想說太好了!家長終於可以靠邊站了!

說這話可沒有幸災樂禍的意思,而是因為長久以來,我們一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有一種大包大攬式的心理誤區,什麼科目、任何內容都要插手。似乎不經過他們的眼檢查,不由他們的口中說出,就怎麼也放心不下。總認為孩子一定會出錯,總擔心孩子不能做得全對,於是乎竭盡全力地輔導孩子做作業,但往往自己累得半死,孩子卻沒有半點長進,甚至還每況愈下,真正是吃力不討好。

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有三個不好:

第一,家長如果不能講得很專業,對孩子容易造成理解和認知上的偏差。事實上由於大多數家長並不從事教育,即使知道某些知識點,也不能完整透徹地講解出來;而且家長知道這些知識點業已過去很久,記憶上早已模糊不清,就算臨時複習教材,也並不見得就能徹底領會;更何況,家長也不大可能總是高於孩子。以己昏昏,斷不能使人昭昭。我教語文,最怕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文。說實話,除非你確實會寫還會講,否則,家長輔導作文多半把孩子帶到溝裡去了。

第二,家長的包打天下容易滋長孩子的依賴性。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做題目必須要家長講題目意思,不然就無處下手。還有的乾脆是家長說一句,孩子寫一句,完全是機械複製,根本不過腦子。這樣的輔導就消減了孩子自主動腦的過程,而學習不動腦等於不學習。孔子早就說過了:學而不思則殆!孩子根本談不上有任何收穫,有收穫的是家長罷了。家長在孩子面前,真的不能太出色,否則,ta會永遠處在家長的身後,活在家長的影子裡。

第三,家長不允許孩子出錯,恰恰使孩子失去了試錯的機會。學習是一個模仿、試錯、修正、完善並進而總結、拓展、分享的過程。學生照著老師和書本的講解去做(模仿),起初大多數都不能做對,但正是不斷試錯改錯才達到完善的程度,之後結合自己的經驗去總結、延伸,向更多的方面去拓展,然後用語言、文字把心得體會同別人進行交流,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走下來,才是“輸入——處理——輸出”的知行合一的閉環。其中試錯是特別重要的一個輸入環節,不讓孩子試錯,孩子的作業看上去全是正確的,但其實根本不牢靠,因為ta並沒有排除可能會犯的錯。一旦離開家長的指示,錯誤就會不期而至。有的家長還很納悶:這些題我在家講的時候孩子都懂,怎麼一到考試就全錯了呢?原因就在於此。

那麼,是不是鼓勵家長當甩手掌櫃呢?當然不是!家長要做勤快的“懶人”:

陪伴要勤。家長要有長情有常性,盡最大可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推掉無關緊要的應酬,放下不那麼重要的事務,陪在孩子身邊。時間過得太快了,一眨眼,孩子就長大了。到時候,想陪也陪不上了。

觀察要勤。家長要經常保持關注,別想起來重視幾天,想不起來就不管不問。少動嘴,多動眼,多用心。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多思考孩子情緒狀態變化背後的原因。

監督要勤。家長要加強監督,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通過寬嚴相濟、適當獎懲的方式,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努力,戒除一些不良習氣。家長要身教大於言傳,孩子認真做作業,家長就不能在邊上玩手機,找點有益的事做做,比如看看本專業的書,寫寫自媒體文章之類。

總之,家長要改變觀念,別總想著在孩子的具體學習過程中指指點點。你不可能總是強過孩子,你也不應該總是強過孩子,要不,還指望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嗎?


劍客談教育


在孩子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早早晚晚家長都會面臨這種狀況,早晚而已。有的家長可能三年級就沒辦法輔導了,有的是到初中沒辦法了,當然學歷高些的,還會陪伴孩子久一些。但有多少人能陪伴孩子走過整個學習過程?很少很少吧?所以今天這個問題的探討是每個人都應當思考的。

首先,從低年級就應當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在將來父母不能扶持放手時,孩子才能在學習旅程上獨立去探索,才能很好地行走於學習的路上。這是最主要的,是構建孩子學習大廈的牢固根基。



其次,做好輔助陪伴工作。也許知識上父母幫不上孩子的忙了,但是,做為一個成年人,做為在學習路程上走過來的人,有許多方法是可以給孩子以輔助的。例如:幫助孩子建立錯題本,督促孩子糾錯;藉助網絡查詢,幫助孩子答疑解惑等。

最後,做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做為孩子一生中最為關鍵的學習期的參與者陪伴者,我倒認為輔導是次要的,與孩子建立最親密無礙的溝通關係,能與孩子親密相伴相依,鼓勵孩子在學習路程上鍥而不捨地攀登,對孩子的人生幫助更大!


一縷陽光am


您好,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情況,您也不要焦慮。現在五年級孩子的作業的難度確實不低,給孩子輔導作業不光是你會做,還要用小學生的方法做,並且要給孩子講解,這個工作量很大的。


想給孩子輔導好作業,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要熟悉孩子的知識量,要在心裡明白,哪些知識孩子學了,哪些知識沒學。之前有看到大學生給學生用二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就覺得很生氣,二元一次方程是初中內容,讓小學生那麼做題是不合理的,考試的時候也不會被認可。所以我們不能超綱教導,小學生就要用小學生的方法。

當孩子上五年級的時候,你想輔導好作業,你至少早把他本學期之前的教材認真看看,瞭解孩子的學習進度。但這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任務量相當繁重,並且有些家長是完全吃不消的。尤其是有些家長對英語是一竅不通,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五年級的解決問題的內容大幅度加大,解方程,立體幾何也出現在孩子的教材裡,小數運算和四年級學過的簡便運算也會來湊熱鬧,這些知識不僅讓孩子頭大,也讓一堆家長叫苦連天。

所以我給你兩個建議:

一、和同學家長結對子。如果你身邊有厲害的家長,很擅長輔導孩子作業,你可以選擇和這樣的家長結對子。你負責接送,飲食等,讓那位家長負責孩子的作業,孩子也可以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討論。

這種對子可以2到4個人一起,人數太多,負擔太重。但是大家要分工明確,才能長久的堅持下去。這個方法之前有家長用過,效果很好,家長負擔減輕了,孩子之間也學會了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當時結對子的幾個孩子後來都考進了理想中學。

二、如果你身邊有專業的作業輔導班,你就可以送孩子去專門的作業輔導班,畢竟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更好。送去輔導班後,家長要及時的和輔導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能因為把孩子交給了輔導班老師就不管不問,家長負責,老師才能更負責。


糖堂學糖


小學初中我估計是沒問題的,但到高中肯定也輔導不了了。目前初一來講我已經很少要參與到具體題目講解,因為孩子已經養成了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我給你的建議:

1.抽空看一看孩子的課本和作業,對進度略知一二。

2.教育孩子作業自己完成,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

3.手機上下載“小猿搜題”之類的APP,拍照可以得到作業答案。但這個不要讓孩子操作,你看到答案後儘量自己消化了再教孩子。

4.微信或QQ問老師,這招不能常用,畢竟打擾老師的休息時間了。

5.實在搞不定的,讓孩子第二天去請教老師。

6.作業晚託班

我是傾城小團圓,70後985理科生,初中生家長。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和觀點,請關注我共同探討家庭教育問題。

傾城小團圓


第一種被動式的參加課外輔導班。因為確實沒辦法自己教孩子了。

第二種不要想著如何教孩子,想辦法讓孩子教你。

小學5年級課程相對簡單,孩子學習跟不上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愛玩,上課不認真。此時要糾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每天把你輔導孩子學習的時間和程序坐下修改,每天第一步讓孩子教你課上老師教他的內容,我們叫做小小老師,讓孩子首先有為人師的自豪感,作為家長也要每天虛心學習,不懂就問,千萬別端著家長的架子,這樣你不懂的孩子要是懂就會教你,她要是也不懂就讓她去請教老師,慢慢的孩子們就會養成上課聽講的習慣了。這樣學習成績就會有所提高,而家長更要好好學習因為只有跟上孩子的腳步才能陪伴他成長,而且還要比她會的多才能指出她的錯誤。


金聲妙語口才教育


要麼請家庭老師,要麼父母也去上大學,回來在輔導孩子。提醒家長,輔導不是給孩子當作業老師,那是學校老師的責任,而是引導孩子的潛力和興趣開發利用,家長的教育和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性質也不一樣,所以,家長不要延續學校老師的責任範圍,學校老師可以不停的變換,家長就不能變換,所以,家長一定不要混淆自己的教育職責。不管是學校老師教育還是家長教育,引導教育才是最高級的教育!


元之創客


我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能輔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