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是第一本現代意義上的中國硬科幻小說!這個硬科幻是什麼意思?

藝哲世界


第一,不過分迴避技術細節,描述儘量符合現實邏輯,必須符合內設邏輯。《三體》關於三體系統的描寫,就是沿用了現實中的三體數學模型。

第二,推進故事情節的主要是技術元素。掩體計劃基於當時的航天科技(無光速飛行技術),無線/無限能源來自已經到瓶頸的可控核聚變(量子力學仍被智子封鎖),AI謀殺案差點幹掉主角……

即使是程心優柔寡斷將兩個世界推入地獄的情節,大劉也儘量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描寫,而不過分強調個人感受。

但題主也看到了,兩個條件並非嚴謹精確,有些小說就是沒法歸類。早期的硬科幻小說確實很好區分,作者通常是技術痴迷者,深信科技決定一切。

但這樣的小說,顯然不能滿足書評人。有些批評家認為,硬科幻是反藝術,與文學不沾邊。

於是,現在的硬科幻多少涉及人文要素。如果人文要素進一步增多,再隱藏技術細節,就成了軟科幻。

但多與少的邊界在哪裡?沒人能說清楚。


虎皮青貓的小窩


個人拜讀過大劉大多數作品。不知硬科幻到底如何定義,個人覺得大劉的科幻小說裡更多的是人文科幻小說,展現的是人性方面的撞擊,有時展現的血淋淋赤裸裸,讓人看了不知所措,深感震撼,常常劇情發展出乎讀者意料,引發讀者關於人性方面的思考。

曾看到有個朋友評價大劉,一個字:黑。本人也有類似的感覺,感到大劉超級理性冷靜,甚至於到了冷漠冷血。展現出一幕幕人類可憐可氣又可悲的人性悲劇。有時看的讓人心堵,對某些小說人物很生氣很想破口大罵,合書一想,這個人物不就是現實中的自己嗎,真令人沮喪,他的小說誅心啊。要舉例嗎?流浪地球裡的叛軍,三體裡的聖母們,新人類們等,他們身上有你自己的影子嗎?

至於說他硬科幻,個人倒不覺得硬,反而感覺軟,他談到技術細節時,大多很含糊,新思想概念多,框架恢宏,但細節少。但這一點不影響他小說的優秀。比如:他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思想,對人類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老紅纓槍


首先我只是一個文化學者。對於科幻的硬科學軟科學,我不知道那麼清楚。但是我所知道的三體,是一部非常好的科幻人文小說。他把人性中的至善至惡。淋淋盡致的表現出來了。這是一般人,沒法在一本小說中,把人類的兩個極端呈現的人們的面前。這是我看,想說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然後他把整個銀河系都毀滅了。這是寫小說從來沒有人寫過的。至少,美帝那些科幻小說從來不敢這樣寫。因為它們有這樣大的情懷。至少三體這本小說。讓中國,第1次在科幻小說領域中。在世界文壇,上面,在科幻領域上面,登上了置頂之高。這種置頂之高是西方在未來的100年之內,在科幻領域之內。是無法撼動的。包括大劉的其他小說。都是經典之作。都可以好好看一看。


春日的華爾茲


首先大劉把中國科幻推到世界科幻前列,對於他掌握的物理知識,宇宙學的概念,我真是頂禮膜拜,大劉是我國科幻小說迷們崇拜的神奇人物,終於有一樣東西可以與別人吹吹牛了。


激越文字


沒有三體,中國人永遠是打工仔形象,


用戶1009785212180


先問是不是!《飛向人馬座》被吃了?


征途4162


硬科幻文學,就是說它是有一定的物理基礎的,而不是天馬行空純想象的那種科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