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如今楊絮滿天飛,過去80年代怎麼就沒有這樣的感覺呢?

農大知事


說起現在這個楊絮、柳絮確實對村民生活有影響,從4月飛柳絮就讓人很不舒服,但畢竟柳樹種的少。最厲害的要屬楊樹,2003年村裡路邊樹木大量種植,但那時農村對樹木品種瞭解甚少,而楊樹又是最常見的成長快,易生長的樹種,七八年就能成大樹,到現在我們農村的楊樹也有16年了,每年到6月就是楊絮的高發期,滿天飛“雪”。

但這可不是什麼美景,滿天的楊絮往往夾雜著空氣中細菌和塵土,不僅容易迷眼,而且阻礙視線影響交通,我們村很多的自行車和電動車的事故有20%因為楊絮,可見影響還是滿大的,而且吸入呼吸道對敏感人群容易引發過敏鼻炎,及呼吸道疾病和哮喘。因根系較淺大風後還易倒伏。

為何現在農村的楊樹遲遲不砍伐呢?第一楊樹的樹形挺拔,枝葉繁茂是個很好的遮陰乘涼的去處,夏天老少爺們的避暑聖地,下棋、打牌那是不亦樂乎。

二來它所營造的環境價值,據統計,楊樹每年能吸收170公斤的二氧化碳,釋放125公斤氧氣,可謂天然養吧。

三來長了16年的樹木,在農村人眼裡那就是長大變老的見證,有感情了,況且農民的守舊情懷頗深。

因為八十年代的農村都是本土品種。楊柳樹,通天柳,槐樹,榆樹,椿樹等,這些本土品種沒有一種到了春天會滿天飄絮的!所以八十年代的農村根本沒有象現在這樣,每到五月就出現了滿天的飛絮的現象!

而改革開放後大量引進了外來物種,美國白楊就是其中之一。而如今的農村滿天飛絮正是美國白楊的傑作。每到五月,籽粒成熟,就脫離了母體,被風一吹,滿天飄揚。

說起這個飛絮可謂是人見人煩!一是對過敏體質者帶來了嚴重的發病因素。二是,全國各地有因柳絮因起火災的也時有發生。三是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四,是給村裡的環衛工人增添了很多的麻煩。每到滿天飛絮時,路上行人幾乎都帶上了口罩,真的煩透了!


平谷胖二哥


80年代我們農村還是以開墾荒地,種植莊稼為主,那時候先把溫飽給解決了,才能想其他事情。我記得小時候小時候把山上的樹都砍了來開墾農地,種小麥和油菜。後來大概是2000年左右,國家倡導退耕還林,各家各戶都把很多之前開墾出來的農田上交給了政府,政府按面積給相應的補貼。那時候家裡大人每天最忙的事不是種莊稼,而是扛著鍬去栽樹,因為有工資比種莊稼來錢快。栽的最多的就是楊樹,因為楊樹苗便宜,量大成林快,而且特別容易成活,把一根折斷的枝條扔水裡就能長出一個樹,反正只要只要栽上99%的楊樹都能成活。因為楊樹要長到一定年限才開花飄絮的,所以栽樹的頭幾年沒人注意到這個問題,楊絮栽植的規模和麵積也就越來越大。直到最近今年大面積飄絮,嚴重影響人們出行和生活了,大家才反應過來過來。這幾天各地也在積極更換樹種,很多地方都把楊樹林部分砍伐套載了其他樹種。




四頂山劉大剛


”亂絮漸欲迷人眼,楊柳絮飄難根治“,一到五月,農村和城市如同下了一場”春雪“似的,滿天飄著白花花的楊絮,說起這個楊絮其實對人的身體危害其實是蠻大的,如果通過呼吸吸進器官就會容易引起喉嚨發癢、乾咳等症狀,還有就是很多人對毛絮狀的東西過敏,尤其對花粉過敏者非常容易被柳絮引起不良反應,所以現在一到柳絮滿天飛的時候,滿街道的人都會帶著口罩或者防護措施,防止亂飛的柳絮給自己帶來傷害。那麼現在很多人都問為什麼80年代沒有這樣的感覺呢?那麼咱們就來說一說到底為什麼80年代和現在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記得80年代的時候,我也就幾歲的樣子,在我的眼裡那時候的農村人只是埋頭苦幹,為了生計整日的在地裡田間忙著耕種。而且那時候的人們為了能多有一口吃的,往往都會把臨近山根上的樹木進行砍伐,不僅可以生火做飯還可以開墾很多土地進行耕種,但在2003年的時候,全國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提出了退耕還林的政策方針,其實這時的城市也興起了綠化城市、綠化街道的熱潮,所以那時候種植樹木就是一個重中之重了。

其實在80年代的時候,印象中的農村道路兩旁都是比較光禿禿的,有的樹木也是一些零零散散的楊樹或者一些有年頭的柳樹,而且那時候的柳樹不知道為什麼產出的楊絮比現在的柳絮量要少很多,那時候的人們都忙著生存問題,哪有精力在搞綠化,搞環保,所以80年代的農村道路兩旁柳樹較少,相同的是天上飛的柳絮也就很少。

反觀現在,為什麼會出現滿天飛的柳絮,其實這不難解釋,為了倡導環境綠化,淨化鄉村環境,人們就開始了大量種植樹木和花草,而現在產生楊絮的這些楊樹大都是前10年左右種植的綠化樹,這些種植的楊樹與過去農村的楊樹相比是一種速成楊,生長週期一般就在7年左右成型,而像一些其他的綠化樹一般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成型,所以有些人可能是急功近利,沒有考慮後果,直接栽種了成熟較快的速成楊,剛開始幾年人們感覺不到什麼問題,但時間長了,這個楊絮的問題自然而然就展現出來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楊樹會出現滿天飛的根本原因。

現在這個楊絮對於人們的困擾和對於環境的保護已經形成了弊大於利的境地,而且楊絮的安全隱患非常嚴重,在全國楊絮發生火災的事故比比皆是,人們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所以很多部門已經著手處理,比如移接別的樹木、或者挖掉種植別的樹木等方法來處理這個安全隱患,種植楊樹的初衷是綠化環境,如果適得其反那麼這個楊樹的栽種就沒有一點意義,所以很多農村人也是希望儘快處理這個楊絮,還農村人一個晴朗的五月。

以上是對題主提出這個農村如今楊絮滿天飛,過去80年代怎麼就沒有這樣的感覺呢?問題的解答,如果您有什麼更好的解答,可以評論區留言討論哦!歡迎大家。


鄉村關中


農村如今楊絮滿天飛,過去80年代怎麼就沒有這樣的感覺呢?

對於楊絮的問題,絕不僅僅只是農村的問題,城市也一樣。尤其是現在這個季節,滿天飛舞,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就是明明站在你面前,卻不知道你是誰?一來楊絮飄飄,如同下刀,除了眼睛,全副武裝;二來楊絮飛飛,如同飛雪,站在面前,不見彼此。當然說的有點誇張了,但也確實。除了楊絮,還有梧桐飄絮,有人形容,楊絮傷肺,梧絮傷眼,吸進這些絮狀物,不僅使得呼吸道感染,掉進眼睛導致眼角受損,還會導致過敏體質誘發過敏反應。那麼,讓人那麼頭疼的楊樹,為什麼還要栽種,80年代的時候也有楊樹,怎麼不見楊絮滿天飛呢?

中國的楊樹的由來

看到網友的評論,幾乎是一邊倒地討伐楊樹、柳樹,也有人說70、80年代也有楊樹、柳樹,怎麼不見漫天的楊絮。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梳理一下讓人討厭的楊樹是哪來的?

這就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經歷戰爭年代,百廢待興,樹木砍伐嚴重,城市更是毫無綠意,導致北方地區頻繁沙塵暴天氣。自60年代起,開始推行城市綠化,而選擇那個樹種成為難題,既要存貨率高,又要生長快,防沙治沙已經刻不容緩,比較來比較去,還是覺得楊樹和柳樹是上乘之選,不僅適應性強,而且成材快,樹枝濃密,價格便宜,一首《小白楊》可以道出當時的情景。

當時,引進了很多國外品種,但是均因為病蟲害,導致難以適應當地環境,後來意外發現河北省研究的毛白楊具有優秀的特點。遂大量種植,但是楊樹有雌雄之分,一來雌樹早起生長迅速,作為按大小收費的樹種,成為商販的銷售首選。二來綠化人員也無法分清雌雄,導致來源上也無法控制。大量的雌性楊樹大而皇之進入城市,成為城市綠化的主要樹種,等到了90年代,成熟的楊樹,開始進入繁殖期,楊絮也就成為社會問題。

農村為什麼也有那麼多楊絮呢?

城市楊樹多,主要是藉助楊樹的枝葉茂盛,起到綠化、防風塵的作用。農村的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於楊樹的成材週期短的原因。尤其在90、00年代之後,農村出現大面積的房屋建造,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作為5~7年即可成才的楊樹成為首選。小時候老宅後門口就種植了好幾顆楊樹,夏天納涼的好去處,後來建造樓房,就將這些樹砍掉了,用來製作傢俱和房梁。樹種便宜、成活率高、生長迅速也成為農村種樹獲得經濟來源的一個方式,很多農民將土地改成林地,用來大面積種樹。

同時,和城市綠化建設一樣,農村的道路兩旁的綠化樹種也幾乎全部換成了楊樹,那時候夏天走在道路上,還是非常涼快的,後來不斷修路,才將兩旁的綠化樹換成了現在的苗木。基於以上幾點原因,農村在80年代還沒感覺不到的楊絮,現在幾乎已經成災了。

那麼肆虐的楊絮,有什麼辦法呢?

實際上,自從中國大面積出現楊絮以來,各地科研機構研發了很多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用其他樹種更換楊樹,現在的農村道路兩旁已經不再選擇楊樹;為楊樹做變性手術,使雌樹成為雄樹;用藥物抑制,但是這種方法一般不長久,可能只有一兩年的效果。科研機構也研發出新的楊樹品種,週期只需要3~5年,相信不久的將來將要推出市場。

楊絮的危害,不用說,大家都很清楚,在沒有改變現狀之前,我們還需要保護好自己。比如,出門適當做好防護措施,戴好口罩、帽子,避免吸入口鼻;因為楊絮較小,當不慎進入眼中,儘量不要用力揉搓,可以採用眼淚自然反應或者消毒棉籤清楚;最後一個,當我們走在路上,要注意安全,正如一開始說的,站在面前不知道你是誰,要防止意外的發生。

綜上所述,楊樹在中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於雌性樹種的緣故,導致成年之後播撒種子形成大量的楊絮。而在80年代,尚沒有大面積的種植,也就沒有那麼多楊絮。在這個環境下,我們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被楊絮所傷。


指尖三農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我國楊樹栽種歷史非常悠久,據可靠歷史記載,我國在公元前7世紀的《詩經》中已經有了“東門之楊,其葉洋洋”的描述,說明當時楊樹就已經成為了門前門後的栽種樹木。楊樹在我國種植範圍廣泛,從東邊的連雲港到西邊的新疆伊犁,北邊的黑龍江到南邊的長江流域均有大面積的楊樹種植分佈。相比之下,歐洲楊樹種植歷史不過300餘年,那麼為何我國楊樹這麼久的歷史當中,沒有過多的讓人感覺楊絮滿天飛對我們人類生活造成什麼困擾,而如今人們對於楊絮多到令人憂愁的境地呢?

楊絮古已有之

首先科學興農認為有必要為大家澄清一個事實:就是楊絮並非是如今才有的現狀,我國楊樹種植歷史這麼悠久難道說我國古代所種植的楊樹品種類型不會產生楊絮?顯然不是。宋代曾豐《次韻楊誠齋雪中二首“夜閉袁門晏未開,開門滿目是瓊瑰。木綿著地還飛起,楊絮沾人倒撲回。”的描述,足以證實在古人眼中楊絮也已經是四處飛散迷人眼的物件了。因此對於個別網友所認為的過去我國沒有楊絮的說法還是站不住腳的。

為什麼如今楊絮這麼肆虐?

其實這要同我國建國之後的策略有很大的關係,楊樹在我國雖說種植範圍極光,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種植,但是很關鍵的一點是,在我國其種植面積並不大,也就是不足以讓人們感覺到那麼“噁心”,對於我們人類的生活沒有造成什麼過多的干擾。

在建國之後,針對我國的荒漠地區以及樹林覆蓋偏低區域進行了大面積植樹造林活動,由此大面積提高了我國的林地覆蓋面積。而我國傳統楊樹,在眾多樹種當中雖說生長速度也算比較快,但是還不算快,而且過去的毛白楊推廣至長江流域基本上就已經達到極限了。

為此我國尤其是在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從國外引進了意楊和加楊,適宜於我國南方以及北方普遍種植的速生型楊樹,並取得了成功,隨後在我國全國範圍內推廣。如今幾十年過去,我國的楊樹造林面積已經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且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造林國。如今楊樹占人工林地面積就高達22.45%,總林地面積的18.75%。

在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啊無性系的楊樹引入我國之後,不僅繁殖速度大大加速,而且還生產出了大量的板材,可以說不僅解決了我國環境惡化性難題,而且也解決了我國木材短缺性難題。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事,我國的一次性筷子,其實都是源自於速生楊,包括大量的三合板。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速生楊在為我國做出貢獻的同時,楊絮也是危害環境的一大因素,四五月份,漫天飛絮也著實困擾大家,更為嚴重的是,一個火星甚至可能都會引發火災。

看過上面的內容想來大家應該對當今為何如此之多的楊絮有一定的認識了,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如今楊樹覆蓋面積過大,而過去我國也並非沒有楊樹,僅僅是因為覆蓋面積偏低。


科學興農


為什麼八十年代的農村沒有滿天的飛絮?

因為八十年代的農村都是本土品種。楊柳樹,通天柳,槐樹,榆樹,椿樹等,這些本土品種沒有一種到了春天會滿天飄絮的!所以八十年代的農村根本沒有象現在這樣,每到五月就出現了滿天的飛絮的現象!

而改革開放後大量引進了外來物種,美國白楊就是其中之一。而如今的農村滿天飛絮正是美國白楊的傑作。每到五月,籽粒成熟,就脫離了母體,被風一吹,滿天飄揚。

說起這個飛絮可謂是人見人煩!一是對過敏體質者帶來了嚴重的發病因素。二是,全國各地有因柳絮因起火災的也時有發生。三是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四,是給村裡的環衛工人增添了很多的麻煩。每到滿天飛絮時,路上行人幾乎都帶上了口罩,真的煩透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剷除,用別的品種代替,這樣就徹底解決了滿天飛絮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囧境了!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楊樹適應能力強,生長迅速,樹幹挺拔,用途廣泛,被大量用作綠化樹木和速生木材林進行種。楊樹在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人民收入的同時,漫天飛舞的楊絮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困擾,一是過敏體質的人容易引起面部紅腫、鼻塞等症狀,普通人吸入鼻腔或是飄進眼睛也很難受。二是聚集的楊絮非常易燃,需要做好防火措施。為什麼以前沒有那麼多楊絮呢?

首先,以前楊樹種植面積少。早些年耕地都用來種糧食,後來才開始大規模種植楊樹。例如北京從80年代開始大規模種植楊樹,光城區就有40萬株,現代也在積極治理城區楊絮問題。

其次,樹種問題。楊樹分雌雄株,雄株楊樹不飄絮,雌株楊樹才會飛楊絮。當時種植時沒有考慮到楊絮問題,種植了大量的雌株。

最後,治理楊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靠砍伐來治理,畢竟楊樹作為綠化樹和速生木材林有很多優點。



首都農業人


現在的楊樹飛絮的確是挺討人厭的,滿天的飄、一些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易過敏人群極其容易因為大量的楊樹飛絮而出現不良的反應。那為什麼80年代的楊樹不像現在的楊樹這麼討人厭呢?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還是得從種植環境和樹種來考慮一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我記著80年代的楊樹數量沒有現在多,很多的公路兩側有種植楊樹的,也有種植松樹的,還有種植榆樹的。總之,那個時候的樹種普遍的特點就是生長極為緩慢,楊樹至少需要15年左右才能成材,榆樹和松樹成材的時間更長。這樣一來,雖說楊樹的成材時間短點,但是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相對於80年代的工業建設,比如礦業來說,更適合使用松木這類樹種。所以,在哪個年代,楊樹的優勢並不是很明顯。

其次是樹種的問題,據瞭解,以前較為傳統的楊樹樹種是開花、而不是散發楊絮。而現在的楊樹都是速生楊,因為生長速度快、生育期短、成材率高,種植面積大幅擴大。特別是一些城市的綠化使用的較多,幾年的時間就能長成參天大樹,可謂是能給城市綠化爭面子的好樹種。所以,城市綠化、公路兩側都是大面積種植這類速生楊了。

因此,楊絮滿天飛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最近這幾年每到四五月份,楊絮都成了一個熱烈討論的話題,楊絮怎麼防治呀?楊絮有什麼危害呀?等等……



關於楊絮為什麼大家有這麼多的問題?這是因為楊絮的產生已經嚴重影響到人民的正常生活,比如說環境汙染、易於發生火災、造成呼吸道堵塞、過敏等等,楊絮帶來的各種問題已經給很多人造成了困擾。

那麼楊絮是什麼呢? 因為楊樹是一種雌雄異株的植物,開花飄絮是一種正常的生殖現象。只有當雌樹完成授粉之後,才會飄楊絮,並且楊樹栽種的年份越久,則產生的楊絮就越多,進而對環境汙染就越大。


像樓主提出的問題楊絮為什麼在80年代比較少呢?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從90年以後大力鼓勵種植楊樹,因為楊樹經濟價值比較高,可以做傢俱、木材等等,是一種非常好的裝修材料。所以在那個年代砍伐的也比較嚴重。另外,當時所種的楊樹大多是速生楊,生長比較快,所以成熟也比較早。最近這幾年由於楊樹價值降低,成片的楊樹林沒有人收購,則隨著樹齡越來越大,對人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厲害。並且由於楊樹的優良品質,高大挺拔,適合做綠化,但是當楊絮的問題暴露之後,漸漸的被泡桐、銀杏等植物取代。



那麼針對楊絮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

  1. 目前最有效的辦法是在楊樹授粉之前使用藥劑,比如說“楊樹疏序劑”,能使楊樹的花序在興城飛絮之前脫落,可有效降低60%到70%的楊絮,甚至能達到90%,這將對防治楊絮帶來新的里程碑。


  2. 另一方面還可以調整種植結構。採用沒有環境汙染的樹種進行綠化取代。比如說泡桐、銀杏樹等等。雖然此方法能夠徹底解決楊絮帶來的問題,但是投資較大,比較耗費人力、物力、財力。

以上是我針對楊絮問題的分析,歡迎進行評價和討論。歡迎點贊和關注,將會更新更多農業小知識。


農業生活有格調


十年前第一次看到楊柳飄絮的時候,是跟一個同學一起去西安的鯨魚溝遊玩,一片安靜的湖面旁邊有幾棵楊樹和柳樹,片片飛絮隨風飄揚,場景特別適合拍個愛情片,心想著這是多浪漫的景象呀!後來發現越來越多的楊樹大面積栽種之後,一到5月份,翩翩起舞的飛絮如同陽春下的白雪一樣,浪漫到讓人出門都要戴口罩。題主問農村如今楊絮滿天飛,過去80年代怎麼沒有太大的感覺呢?小龍人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與栽種數量和麵積有關。

80年代那會多數村子裡都還是泥土路,農戶自發栽種在家門口或者院子裡的樹木,多以柿子樹,槐樹和梧桐樹為主,鄉村小道和省道兩旁的綠化設施並不完善,到了2000年的時候,我們這邊才開始修路栽樹,以前的土路慢慢變成了石子路,省道也變成了柏油路。

記得2003年的時候在上初中,每到3月12日植樹節的時候,學校也不知道從哪裡拉回來一批樹苗,然後組織我們這些學生在省道兩旁栽樹過節,現在回想起來那會栽種的樹木就是楊樹,酒杯口粗細的樹苗,一直從學校所在的鄉鎮栽到了幾里外的其他鄉鎮,當然那會植樹的肯定也不止一家學習,周邊的學校應該都有參與,附近鄉鎮都這樣被栽種上了楊樹。現在每到五月立夏過後,片片楊絮就會隨風飄散,尤其農村小院打掃起來特別煩人。

二,與栽種楊樹的性別有關。

聽老人說植物也分公母,公楊樹是不會飄絮的,只有母楊樹開花時節被公楊樹授粉之後,果實成熟之際會自然開裂,飄出漫天飛絮。以前栽種楊樹的量比較小,可能公樹的種植概率也比較小,母樹數量較多,在授粉時節並不能全部被授粉坐果,最終飛絮會比較少。也有可能是當時栽種的公樹數量多,母樹數量少的原因,總之就是能產生飛絮的幾率低導致的。

三,與楊樹品種有關。

以前我家院子裡也種過一顆大楊樹,但是似乎很少看到飛絮,那會的楊樹都是笨楊樹,每到春天的時候,樹上就會結出一串串毛毛蟲似的花絮,每次我都在樹下撿的停不下來,這種“笨楊樹”如今也不多見了,笨楊樹需要十幾年才能成材被砍伐,因此生長速度緩慢,飛絮較少。現在多數栽種的品種叫速生楊,都是經過改良後抗病蟲的進口品種,常見的速生楊有:中華紅葉楊、107楊、108楊、2025楊、中林46楊,丹紅楊等,這種楊素。由於速生楊因為生長迅速,綠化效果可觀,抗病蟲效果好,能夠快速成材短時間內變現,所以好多道路綠化現在都栽種了速生楊,速生楊生長週期短,所以飛絮比較嚴重。

不僅在農村的人們被飛絮困擾,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也深受其害。農村地方開闊,散播空間大,飛絮密集度相對較低。但是在城市生活的人們,高樓大廈阻礙著飛絮的飄散,5月份的大街上不帶個口罩都不敢出門。以上是我對題主提問的個人看法,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