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成本費用管理內部控制業務流程

XX公司成本費用管理內部控制業務流程

XX公司成本費用管理內部控制業務流程


一、業務目標

1 戰略目標

1.1 對成本費用實施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化控制,保證產品生產優質低耗,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競爭力,為社會創造價值。

2 經營目標

2.1 合理組織生產,優化生產流程,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降低生產成本。

3 財務目標

3.1 合理歸集、分配、攤提生產成本費用,保證成本費用真實、準確、完整。

4 合規目標

4.1 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公司內部規章制度。

二、業務風險

1 戰略風險

1.1 成本費用預測、規劃不合理,成本費用控制不得力,造成產品生產高耗低效,企業效益低下,社會資源浪費,影響企業競爭力,危害企業生存、發展。

2 經營風險

2.1 成本預算不合理、審核不嚴,影響成本控制效果。

2.2 生產損失、消耗加大,增加成本支出。

1.3 由於人為舞弊,統計資料不真實,導致成本核算信息錯誤。

1.4 盲目降低生產成本,導致產品質量下降或產品結構惡化。

3 財務風險

2.1 不能合理歸集、分配、攤提成本費用,未按要求結轉成本,致使財務報表不能真實反映生產成本。

4 合規風險

3.1 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公司內部規章制度導致處罰。

XX公司成本費用管理內部控制業務流程

三、業務流程步驟與控制點

1 成本費用預測

1.1 成本費用預測是進行成本費用決策和編製成本費用計劃的基礎,是企業成本費用管理的第一環節。

1.2 根據公司總體發展目標,每年十一月底前,由公司各職能部門根據公司實際情況擬定並提交下個計劃期成本費用預測方案。

1.2.1 計劃財務部提交資金籌措方案及公司管理費用額度。負責彙總各部門提交方案並進行分析比較。

1.2.2 綜合管理部提交勞動力配置及工資方案、社會保障支出方案、職工培訓方案。

1.2.3 生產部門提交設備配置、裝置更新及修理改造方案。提交公司年度生產計劃方案。

1.2.4 技術質量部提交可能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辦法、新材料、新工藝方案。

1.2.5 市場部物資採購中心,制定物資採購計劃,提供供求情況及市場價格變化趨勢資料。

1.2.6 公司職能部門在提交有關目標方案的同時,要提出為達到目標應採取降低成本的措施和建議。

1.3 公司財務部門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彙總、整理、分析各職能部門的方案,運用成本正算與成本倒推相結合的方法,經修正優化後,確定正式的成本方案。

1.4 成本預測內容包括:制定發展總目標方案階段的成本預測、計劃實施過程中的成本預測。

1.4.1 制定發展總目標方案階段的成本預測由公司計劃財務部會同各相關職能部門編制,公司成本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為公司的成本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編制正確的成本計劃打好基礎。

1.4.2 計劃實施過程中的成本預測由公司計劃財務部會同各相關職能部門編制,公司成本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旨在計劃實施過程中,通過其中成本預測,實施過程控制,針對存在的問題擬定相應的技術經濟措施,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指明降低成本的方向和途徑,確保成本計劃的完成或者超額完成。

1.5 公司成本費用預測範圍包括:總成本及單位成本(包括玻璃窗膜、IT膜、FCCL等);期間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總費用及單項費用。

1.6 在進行上述成本預測的同時,需相應指出降低成本的途徑及措施。

1.7 公司成本管理領導小組對成本費用預測進行監督。

2 成本費用計劃的編制

2.1 成本費用計劃是公司年度財務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編制年度財務預算的基礎,是公司預算管理的關鍵環節。

2.2 生產部提交年度生產計劃、提交推廣利用新技術、新工藝的方案以及設備配置、改造方案、大修技改計劃等;綜合管理部提交勞動力配置及工資計劃方案;市場部提交產品銷售計劃方案和有關市場供求及價格變化信息。

2.3 有關職能部門提供的相應計劃方案,由計劃財務部負責歸集整理。

2.4 計劃財務部會同有關職能部門通過總結上期計劃成本執行中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研究分析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再彙總各部門上報的下一年成本費用預算,經綜合平衡後擬定成本計劃及其完成計劃的保證措施,期間費用控制分解到各歸口部門。

2.5 編制的成本計劃經過成本管理領導小組審定和成本管理第一責任人批准後,下達至所屬單位及職能部門實施。

2.6 為維護成本計劃的權威性、嚴肅性,成本計劃一經批准下達,原則上不再調整。

2.7 當遇到下列情況之一者,向公司成本管理領導小組申請獲批准後,可調整成本計劃:

2.7.1 因客觀條件的變化,致使原設計方案作重大調整變更;

2.7.2 計劃期內主要原材料物價上浮指數明顯高於成本界定水平;

2.7.3 遇到其他無法抗拒的原因。

3 成本控制與監督

3.1 成本控制是指全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依據成本標準,對成本形成過程進行監督、發現和克服生產經營中的失誤和浪費,使生產經營過程發生的各種消耗和費用,被限制在成本費用計劃標準範圍內,以保證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2 制定成本控制標準,針對所能控制的成本內容制定科學、先進、合理的生產定額和費用開支標準。

3.2.1 成本控制的基礎是加強定額管理,要認真制訂各項定額,包括生產消耗、勞動力、費用定額,定期修訂完善定額管理制度,不得擅自提高定額標準,開展責任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必須層層分解,落實到基層班組及個人。

3.2.1.1 定額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具、工時消耗和費用開支等。

3.2.1.2 定額的制定,應根據生產的特點和工作的需要,抓住關鍵,突出重點,一般應先建立健全主要材料、配件和電力消耗定額、勞動定額,逐步建立健全輔助材料、燃料消耗定額和費用開支定額,逐步由綜合定額向分項定額髮展,擴大定額管理的範圍。

3.2.1.3 定額的制定和修改應結合計劃管理、技術管理進行;要根據實際生產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和專業測定;要發動員工,認真進行討論。定額既要先進,又要切實可行,有利於挖掘企業內部潛力,促進生產發展。

3.2.1.4 定額制定以後,必須嚴格執行,按定額編制計劃,按定額用工、用料、用款,按定額分析考核成本完成情況。

3.2.2 每年年末計劃財務部負責制定下一年公司內部計劃價格,報財務總監審批後執行。內部計劃價格一般每年修訂一次,遇特殊情況,報財務總監審批後調整。內部計劃價格制定以後,必須嚴格執行,按內部計劃價格編製成本費用計劃,內部計劃價格制度是劃清部門經濟責任的關鍵。

3.2.3 先進合理、符合實際的成本費用計劃為成本控制的實施提供控制標準和依據。

3.3 成本形成的全過程控制:在生產經營中根據成本控制標準,核發原材料,合理調整人力、控制費用支出,力爭實際成本的發生不超過標準。

3.3.1 成本控制的依託是健全的原始記錄,公司各部門要做好生產經營原始記錄的登記、彙集、保管和整理工作,建立起傳遞、報送、審核制度。

3.3.1.1 原始記錄是直接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基本資料,是產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依據。

3.3.1.2 對於產品的數量、質量,各項作業的工程量和工作量,材料的領發、退庫及耗用,職工的出勤和工時的消耗,產品、半成品的轉移和設備的運輸等,都應有正確的記錄。

3.3.1.3 各部門必須有專人負責原始記錄,根據工作和管理的需要,制定統一的記錄表格,做到記錄完整、準確、及時,並要有嚴格的簽署審核、傳遞和彙集程序,按月、按年、按規定的辦法裝訂成冊。

3.3.2 成本控制的保障是健全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物資的發放、轉移有計量、驗收等手續。計量和驗收工作是核定原材料、產品、半成品、在產品等實物數量和質量的工作,包括:

3.3.2.1 建立計量驗收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落實責任制;

3.3.2.2 一切物資的收發,都要經過計量驗收,庫存物資要定期盤點;

3.3.2.3 凡需用儀表計量(如水、電)的,要裝備齊全,經常進行檢查、校正和維修,以保證計量準確。

3.3.3 生產單位應採用“成本買斷”、“費用包乾”等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依靠員工控制成本費用的支出,內部承包必須與員工的責、權、利相結合,必須與技術經濟指標相結合。要根據公司下達的產量、質量、成本等指標,制定措施,使指標上下掛鉤,層層落實。

3.3.4 公司各級單位必須做好成本計劃的分解落實工作,應將有關成本指標逐級分解到基層。公司的職能部門,應將本部門歸口管理的指標,按所屬單位算出分項指標(包括技術經濟指標和費用指標),經綜合平衡後統一下達,並作為控制、考核的依據。分項指標必須鑑別單位的可控指標。對於需要核算業務成本的,除消耗、費用等分解指標外,企業還必須下達成本指標。成本指標的考核,應同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緊密結合,做到有獎有懲。

3.3.4.1 對基本生產線應下達各種產品(或分步)責任成本指標。

3.3.4.2 對輔助生產線應下達輔助生產成本計劃指標,或按計劃單價下達成本降低額指標。

3.3.4.3 對市場部物資採購中心應下達採購成本降低額或降低率指標。

3.3.4.4 對市場部產品銷售應下達銷售費用限額指標。

3.3.4.5 對各個經費開支部門應下達經費預算控制指標。

3.3.5 公司各部門應加強成本的日常控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正確運用定額、預算、審核等手段,對料、工、費進行有效控制。各部門應根據各自負擔的成本管理責任及時解決影響成本升高的各種問題,保證責任成本的完成,做到成本費用在哪裡發生,就由哪裡負責。

3.3.6 成本控制管理要嚴格按照有關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基本制度的規定執行。

3.3.7 材料物資消耗的控制:

3.3.7.1 原材料、動力(如:天然氣、動力電)等消耗定額,是控制材料物資消耗的主要方面。應制定先進合理的消耗定額,經常分析定額指標的執行情況,根據執行情況以及成本計劃的要求,提出降低原材料、動力等材料物資消耗的建議,並考核到班組,節獎超罰。直接材料成本控制採用將可控材料分解到生產線、大班班組、個人等直接責任人的方法。

3.3.7.2 對耗用量大,領用次數頻繁並有消耗定額的材料,應實行限額領料制度;對各種零星材料,應按材料費用定額控制。成本責任單位每月應根據有關生產計劃、各單位材料消耗計劃及消耗定額,確定領料限額和材料費用定額,編制“限額髮料憑證”,作為控制發料的依據。

3.3.7.3 原輔材料出庫,由各生產線直接辦理領料手續,憑審核有效的領料單出庫,並及時將出庫單送交有關成本會計,進行價值核算。

3.3.7.4 領料單位由於增加產量、使用浪費和其他原因需要超過限額領料,或者改變材料的品種、規格時,必須提出申請,說明原因,經有關部門審批後才能領用。對因材料丟失、毀損而需要超額領用時,有關部門更應嚴格審查,追究責任,並及時回收廢料。

3.3.7.5 市場部物資採購中心應就近購買材料,經濟合理地組織材料運輸。應定期編制採購費用預算,控制採購費用支出,降低材料的採購成本。並按核定的儲備定額,控制庫存儲備量。

3.3.8 折舊費用的控制:

3.3.8.1 生產部進行基本建設,購置機器設備、電氣儀表等以及對機器設備、電氣儀表等進行技術改造時,應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技術經濟論證和可行性研究,在確保經濟效益並經公司批准的前提下付諸實施。要充分挖掘機器設備、電氣儀表等的潛力,提高機器設備、電氣儀表利用率。對清查出來的多餘閒置的機器設備、電氣儀表應及時調劑處理。

3.3.8.2 公司計劃財務部應同生產部協作,建立健全公司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對各類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內部轉移、維護修理、報廢清查等規定統一而嚴密的管理制度,監督有關單位認真執行。要經常對固定資產利用效果進行分析,制定措施,提高固定資產利用效果,對閒置的固定資產應及時按《固定資產處置業務流程》處理。

3.3.9 人工成本控制:

3.3.9.1 綜合管理部通過詳細圖表與現有崗位、人員進行比較,通過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制定先進合理的勞動定額和編制定員,確定一個最佳的定崗定員標準。

3.3.9.2 計劃財務部根據定崗定員定額標準對實際人工成本進行分析考核。

3.3.10 管理費用和其他費用的控制:

3.3.10.1 計劃財務部根據費用開支標準和各項費用定額,編制各部門分項的費用預算,分解下達費用指標,落實責任單位,考核與分析完成情況,總結節約經驗,推動和指導費用開支部門加強管理。

3.3.10.2 按預算進行控制。各支出單位應設置“費用限額手冊”,按月填明費用控制指標,逐筆登記發生費用,並結出指標結存額,以便掌握費用開支情況,及時採取措施,節約開支。各歸口部門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及時收集預算執行情況。

3.3.10.3 節約使用。各開支單位必須在確定的指標範圍內掌握費用開支;歸口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應根據控制指標和費用開支標準進行監督和檢查。在招待費用預算過程中,需要增加項目或增加開支金額時,需報經綜合管理部和計劃財務部審批。

3.3.10.4 壓縮非直接生產性開支。公司各部門必須堅決壓縮和嚴格控制非直接生產性開支和消費性商品的購買。未經批准不得隨意購買、自制消費性商品。計劃財務部對未經批准而購入的消費性商品,應拒絕報銷。

3.3.10.5 公司管理費用盡可能分解到各部門,做到歸口控制,通過層層把關達到其控制的目的。

3.3.11 必須嚴格執行公司頒佈的各項費用控制制度,包括但不限制於:

3.3.11.1 嚴格按計劃開支,分口負責;

3.3.11.2 嚴格控制開支範圍和開支標準,定期分析計劃執行情況;

3.3.11.3 根據費用開支的權責和管理責任,建立與之匹配的費用開支審批制度;

3.3.11.4 不僅控制支出數額,而且要控制支出時間。

3.4 揭示成本差異:利用目標成本與實際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進行比較,揭示兩者的差異,通過對成本差異的分析,進一步查找差異原因,區分可控與不可控成本,明確公司內部各部門的責任劃分,然後針對有關原因,對各部門進行有效控制。

3.4.1 公司成本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成本控制分析會,聽取成本管理辦公室彙報,對上期成本的完成情況與成本標準進行比較,揭示成本差異,查找分析差異原因,及時向公司各部門提出指導意見,進行有效控制。

3.4.2 公司成本管理辦公室要按月召開成本分析會議。成本管理辦公室成員要深入生產線,瞭解其生產技術、工藝,按月提示成本完成與成本計劃的差異,針對差異原因,實行有效控制。

3.4.2.1 公司目標成本的執行情況要定期向公司成本管理領導小組作書面彙報,因特殊原因造成成本升降變化比較大的要作詳細說明。定期公佈成本執行情況,調動全體員工參與成本控制。

3.5 公司的有關部門廣泛蒐集、積累公司營運活動中各種統計資料,國內外的有關成本資料、數據、情報等,並及時記錄、整理,逐步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統。公司內部各部門應加強協作,及時相互提供有關成本信息,充分發揮成本資料的作用。

3.6 成本費用控制中要充分發揮內部監督機制,成本監督機構對成本實行職能監督與員工監督相結合的全方位、全過程監督和控制。成本監督機構應定期或不定期對各部門的成本費用進行審計、檢查,對不合理的費用開支予以糾正,對虛報成本、弄虛作假、貪汙腐化、損害公司及職工利益的行為要予以處罰。

4 成本、費用核算

4.1 產品成本費用按月歸集,同一個計算期內核算的產量、收入、消耗必須遵循會計核算的一致性和配比性原則。

4.2 成本核算按照產品品種進行。

4.3 各用料單位需要領料時,應填制領料單,經(單位部門主管負責人)審核簽字後,領料參考《存貨管理執行》。

4.4 各生產單位耗用的燃料、動力依據統計人員每日統計數據整理、彙總後作為成本核算依據。

4.5 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由計劃財務部按照公司規定的折舊方法計提,每月編制固定資產折舊表,計入成本。

4.6 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由計劃財務部根據大修理計劃、領料單、結算書等依據,直接計入當月成本。

4.7 人工費用職工工資根據綜合管理部編造的工資表彙總後計入發生單位(部門)的成本。

4.8 其他直接費用應嚴格控制開支標準,有定額的應嚴格定額管理。發生的費用按“誰發生、誰負擔”的原則辦理,做到分配合理,計算正確。

4.9 計劃財務部成本報表是定期反映生產各項消耗和開支的書面報告,也是成本計劃執行結果的全面反映。正確及時編製成本報表,以便進一步瞭解成本費用的構成情況,考核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

4.10 計劃財務部定期、及時編制相關成本費用表,報公司總經理和董事長。

5 成本分析與考核

5.1 成本分析指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之間的差異分析。通過分析,找出成本差異原因,避免因過分追求降低成本而以犧牲產品質量或忽視安全環保消防為代價,損害全公司整體利益的行為,成本分析也為成本考核提供依據。各職能部門也要開展成本分析,發動員工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5.2 成本分析內容有:財務狀況分析、生產經營狀況分析、成本費用分析(包括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的分析;產品單位成本的分析;成本要素的分析)、資金籌集與運用狀況分析、利潤分析、其他事項分析。

5.3 產品成本升降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5.3.1 產銷量變化對成本升降的影響;

5.3.2 各產品產量結構變化對成本升降的影響;

5.3.3 直接材料的單位用量、單價變化對成本升降的影響;

5.3.4 燃料動力的單位用量、單價變化對成本升降的影響;

5.3.5 直接人工、間接人工、定崗定員定額變化對成本升降的影響。

5.4 公司應按月進行分析,各生產線班組可按旬分析或不定期的一事一議。公司成本分析,可單獨舉行分析會議,也可以和其它會議結合起來召開,形式不拘,著重內容,務求實效。會議應由總經理或財務總監主持,計劃財務部等有關業務部門提供資料,並分別對分管的指標進行分析。對分析會議提出的主要問題要經過充分討論統一認識,做出決議,責成有關部門和人員認真貫徹執行,並對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5.5 成本的考核指標包括目標成本指標和浮動成本指標。

5.6 各生產線每月應根據定額的具體規定與實際發生額進行比較,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編製成本完成分類情況明細表,及詳細的成本執行情況分析說明書,經生產線負責人審核後報計劃財務部。

5.7 計劃財務部根據公司要求的定額標準與實際情況相比較,結合生產線報送的分析報告,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編製成本完成分類情況明細表,及詳細的成本執行情況分析說明書,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後報公司財務總監審批。

5.8 兌現成本責任制,對成本控制成績顯著的單位要加以表揚和獎勵,成功經驗要加以推廣,對因主觀原因造成嚴重成本失控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按成本責任制兌現處罰。

5.9 成本考核時間為次年一月,各部門要做好考核前的準備工作,成本考核指標必須與決算一致,對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弄虛作假、亂擠亂攤成本、成本報表填報不真實的單位和個人,要分情節輕重按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5.10 公司總經理、財務總監負責對公司的成本管理進行下列監督:

5.10.1 審查成本費用計劃;

5.10.2 定期召開成本費用分析會議,解決存在的問題;

5.10.3 監督執行成本費用開支範圍和成本費用核算的規定;

5.10.4 審核成本費用報表,簽署上報;

5.10.5 根據公司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組織修訂成本管理辦法。

5.9 公司成本管理的監督與獎懲,應由財務總監在總經理領導下具體負責,並組織內部審計和監督檢查。任何人不得阻撓和刁難財會人員履行成本管理和監督的職權。

XX公司成本費用管理內部控制業務流程

四、相關制度目錄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財政部令第 33號)

2 XX公司成本管理辦法

五、主要控制點相關資料

1 月、季、年生產計劃

2 成本費用預算

3 採購計劃

4 計劃價格表

5 材料出庫單

6 操作記錄

7 巡檢記錄

8 材料領用計劃與出庫核對表

9 存貨盤點表

10 生產計劃完成情況分析報告

11 成本費用分析報告

12 材料動力消耗記錄

13 勞務動力分配表

14 半成品、產成品變動明細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