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GDP含稅量驚人、餘杭財收超地市……盤點一季度經濟五大看點

從4月下旬開始,各省各市開始陸續公佈其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雖然還有一些地區尚未公佈,但各種解讀分析已經鋪天蓋地。所以三土這一篇,就不打算再泛泛而談。咱們只撿乾貨,講幾個別的文章不曾提到,但又非常值得關注的重點和看點。

看點一:頭部強省會高歌猛進

這兩年,中國區域城市發展的一大看點,就是“強省會戰略”下一批頭部省會的崛起。這一點在一季度的數據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雖然各自所在省份的GDP表現層次不齊,但TOP21榜單中的那些強省會,名義增速無一例外均高於10%。

比如江蘇的名義增速只有8.47%,但南京的名義增速卻高達16.11%。而西安、鄭州這幾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名義增速也遠快於其所在的陝西省與河南省,分別為12.64% VS 9.24%、11.36% VS 9.69%。

而TOP21中的那些非省會經濟強市,則表現普遍不盡如人意。像蘇州、寧波、佛山、煙臺、南通,其名義增速分別只有7.53%、4.99%、7.09%、6.92%和9.78%,許多甚至還低於其所在省份的平均增速。僅青島、無錫兩市超過10%,各自達到了12.11%和12.28%。

浙江GDP含稅量驚人、餘杭財收超地市……盤點一季度經濟五大看點

看點二:單核西北挑戰多心東北

區域分化南盛北衰這已經不是什麼新話題了,我們看已經公佈的這些省份中,名義增速超過10%的,北方只有山西、寧夏,其餘的全部位於南方(雲南、四川、浙江、福建、湖北、貴州、廣東)。就具體省份的座次而言,南方的“短板”貴州繼去年底超過吉林後,今年一季度又超過了黑龍江。

不過,真正的看點在於北方內部。我們知道,所謂秦嶺淮河以北只是一個寬泛的區域概念,其內部大致還可分為中原、華北、東北、西北等幾個地理單元。目前,中原(鄭州)、華北(京津)、西北(西安)已經分別擁有了自己的國家中心城市。其中,西安不僅是陝西的省會,更可視為是整個西北五省的省會。未來西北五省的人口、財富將進一步集中到西安(成都會分流掉部分),或者經由西安中轉,再流向長珠三角洲等其他發達地區。

浙江GDP含稅量驚人、餘杭財收超地市……盤點一季度經濟五大看點

在西安這個強省會的帶動下,陝西GDP總量幾乎了追平東北老大遼寧。儘管東北在資源稟賦上遠遠優於大西北,而遼寧的增速也已經是東三省中最快的了,其實際增速更是自2014年四季度以來首度重返6%。但由於東北地區擁有四個中心城市,資源無法集中,結果是一個城市也做不大(這或許也是東北遲遲未確定誰來擔綱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個原因吧)。不僅西安已經遙遙領先於沈大吉哈四市,西北龍頭陝西最快也將在一兩年內反超東北老大遼寧。

浙江GDP含稅量驚人、餘杭財收超地市……盤點一季度經濟五大看點

看點三: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試點

中國官方的統計數據,其真實性歷來備受詬病。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各省的GDP加總每每都會大於全國數據,而各市的GDP加總又大於全省數據。好在從2019年開始,至少在省一級層面,統計數據的失真情況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為各省GDP將改由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而國統局不太可能為各省背書。

其中,浙江、湖北和陝西三省為試點,季度數據的核算便開始由國統局負責。而其他省份,國家統計局今年只負責全年數據的核算。從明年也就是2020年開始,所有省份從季度統計開始,全部改由國家統計局主導。這項改革反映到一季度的數據上,我們看到:

1、浙江的省級總量和增量均超過各地市的總和,考慮到省級數據由國家統計局核算,而地市數據由其各自核算,再一次印證了我以前多次提到的一個觀點,即民營經濟主導的浙江省,企業出於避稅的目的,普遍存在瞞報少報產值的問題,導致統計數據往往小於實際數據。

2、而其他一些省份,比如廣西、黑龍江、青海、安徽、湖南等,均出現了名義增速低於實際增速的情況。這裡面除了價格因素外,擠水分動機很明顯。比如湖南省的數據就長期為當地人詬病,而長沙更一直被人叫做“水沙”。另外,和長沙並列的另一匹中部黑馬城市——合肥,一季度的數據也不好看,名義增速只有7.76%,遠低於我前面提到的那些二線省會。可見,這些省市都在為年底的統一核算做最後的數據調整。

浙江GDP含稅量驚人、餘杭財收超地市……盤點一季度經濟五大看點

看點四:浙江城市GDP含金量高

一季度頭部省份的GDP座次儘管依然穩定,但財政收入排名卻發生了變化,而其中的攪局者就是浙江。繼2018年財政收入超過山東之後,今年一季度浙江又反超上海,躋身全國前三,僅次於GDP高出其一大截的廣東和江蘇。其財政收入增速在東部六省中可謂鶴立雞群,是唯一一個超過10%的經濟大省,達到了13%,幾乎是排名第二的江蘇的兩倍。

浙江GDP含稅量驚人、餘杭財收超地市……盤點一季度經濟五大看點

全省如此,具體到每個城市自然也是表現搶眼。最大的亮點是,浙江城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排名,普遍大幅領先於其自身的GDP排名。我們看到,一季度杭州、寧波、嘉興、溫州、紹興等浙江城市的GDP排位分別為第10位、第14位、第50位、第39位和第44位。但是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卻分別位列第4位、第9位、第21位、第28位和第32位。同時,除寧波外,其餘四市的收入增速也是快得驚人,分別位居33強市的一、二、三、五位。

由此可見,浙江城市GDP的含稅量、含金量是非常高的,經濟成色相當OK。同時也說明,最近這些年浙省各地力推的騰籠換鳥、追求畝均產值工作卓有成效。

浙江GDP含稅量驚人、餘杭財收超地市……盤點一季度經濟五大看點

看點五:餘杭財收趕超地級強市

說起浙江區域經濟,這兩年最亮眼的明星地區無疑要算餘杭了。在去年GDP超過蕭山,坐上“浙江第一區”的位子後,餘杭絲毫沒有要停下來歇一歇的樣子,反而是更加狂飆突進,邁上了趕超地級市的新徵程。

今年一季度,餘杭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1.64億元(去年是444.94億元,名義增速多少你們自己算吧,太嚇人,我說不出口)。這個數字距離隔壁湖州全市的620.9億元,已經只剩一步之遙。而餘杭區的財政總收入,則歷史性地超越了紹興、台州這兩大傳統的浙江經濟強市。三者數據分別為265.54億元、250.53億元、245.52億元(注:台州數據根據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佔財政總收入比重推測)。

更重要的是,在增速上,餘杭跟紹興、台州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其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分別達到令人恐怖的31.48%、41.05%。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用不了兩年,餘杭區的財政綜合實力就可以在浙江省內地級市排名里居於老三地位,僅次於杭甬。

當然一季度數據只是一個參考,一季度好不代表全年都好。就像過去好多年,嘉興一二三季度經濟數據都領先台州,但到了第四季度又無意外地被翻轉過來。而今年就更加不一樣了,台州一季度就將嘉興拉開了60億的差距,反倒是其跟紹興的差距則縮小到了不足17億。未來,臺嘉之爭會否變為紹臺之爭?在經過了幾年低迷之後,紹興的第四城位置會否易主?這無疑是今後一段時期,浙江區域經濟一個頗為值得關注的看點。

(更多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想加入三土城市筆記讀友微信群的,請添加三土的個人微信號tgnf19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