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民族品牌”,可口可樂開176億高價收購,卻敗在這種方式下

說到現在的飲料市場,裡面的種類那可是非常多,不論是百事,康師傅還是其他一些飲品,都是非常受大眾喜愛的。當然,既然種類這麼多,那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各家企業都在想改進辦法佔領市場,讓自己不被淘汰。比如像可口可樂的雪碧,與人氣遊戲王者榮耀合作,也是賣出去了不少。但我們今天說的這個品牌的飲料,曾經被許多人所熟知,更是被稱為"民族品牌",它就是匯源果汁。

曾是“民族品牌”,可口可樂開176億高價收購,卻敗在這種方式下

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1952年在山東出生,在他22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到東里工業集團的總經理位置。在之後,他更是選擇去省委黨校進修。而在那個年代,由於沂蒙山區交通信息等比較落後,而當地種植的水果大都爛掉,恰逢那年改革開放吹響全國,於是朱新禮狠下心來,決定離開這個所有人認為的"鐵飯碗",幫助果農解決所要面對的問題。於是在1992年,山東淄博彙源飲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那年,他40歲。

曾是“民族品牌”,可口可樂開176億高價收購,卻敗在這種方式下

在他剛進行創業的時候,他選擇接手了一個瀕臨倒閉的水果罐頭廠,那個廠已經負債千萬元,但他還是幹起來了。在93年,他選擇生產濃縮蘋果汁,填補了當時市場的空白。而在那年,他帶著產品,帶著乾糧,隻身一人去德國參加食品展。到了德國,因為請不起翻譯,他就讓朋友兒子來幫忙,每天吃著自己帶的山東煎餅。而他也因為產品優質,自己真誠,打動了外國公司,為他贏得了高達500萬美元的訂單,此後匯源一舉成名。

曾是“民族品牌”,可口可樂開176億高價收購,卻敗在這種方式下

但他並不滿足於此,打開了濃縮果汁國際市場後,他又選擇大力建廠,生產罐裝飲料,佔領國內市場。於是94年,北京匯源公司成立了。這讓那個許多人很不理解,畢竟他剛開始站穩,他就去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去創業。但他心裡想的是為全國果農們帶來更多的實惠,而這前提就是要將企業做大。而在北京,依靠著交通信息人才市場等優勢,他終於打開北京市場,名聲越來越大。

曾是“民族品牌”,可口可樂開176億高價收購,卻敗在這種方式下

在2000年的時候,德隆找上門來,以5億多現金與朱新禮開展了合作。此後匯源在全國各地大力建廠,果汁產業整體佈局已經初步完成。但在三年後,德隆系出現危機,想要以7倍利潤價格分三年收購匯源49%的股權,但朱新禮很冷靜也很有遠見,他做出了一系列針對性計劃,用最短的時間以現金形式回購了德隆的股權,此後匯源回到了他手中。在2005年,匯源又與統一開展合作,開始了網絡營銷。並與達能等合作,由此匯源市值飆升。

曾是“民族品牌”,可口可樂開176億高價收購,卻敗在這種方式下

值得一提的是可口可樂的收購事件。在2008年,可口可樂公司想要以179.2港元收購匯源,因為這是有史以來國內最大的一筆收購,加上匯源當時在全國非常有名,一時間掀起軒然大波,而根據統計,將近有82%的網民提出了反對意見。但這次收購交易由於沒有通過反壟斷法調查,被商務部否認,這場交易就結束了。這次收購時間引起了一些爭議,反對的人認為可口可樂是外國企業,匯源是民族企業,自己國家的被收購,他們將這上升到事關國體的層次。但實際上,這次收購如果能夠成功,也不失為一種機會。

曾是“民族品牌”,可口可樂開176億高價收購,卻敗在這種方式下

在多年後,朱新禮也說,如果那次收購成功,那也是機會,他就可以將拿來的錢投身到我國的的農業建設上,那許多農村農民們就可以實現規模化經營。同時他也可以藉助這個平臺去向國外宣傳我們國家的水果和濃縮果汁。但在收購事件後,朱新禮利用資本跳板,將匯源市值增值了50倍。

曾是“民族品牌”,可口可樂開176億高價收購,卻敗在這種方式下

從創業到現在,匯源已經將近三十年了,而在去年,匯源就已經停牌,更是被爆出已經負債百億。我們也可以看到匯源高層一直在頻繁變動,這種困局也只有靠著合資來走出了。在此之前,朱新禮一直實行的是被人所詬病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到最後,還是被這個方式"折騰死了"。

曾是“民族品牌”,可口可樂開176億高價收購,卻敗在這種方式下

在前幾天,匯源宣佈與天地壹號,廣州和智投資管理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組建新的公司經營果汁產品。消息一經傳出,許多網民一陣唏噓,作為老牌的飲料品牌公司,竟然落得這樣一個後果。不過這次合資或許對於匯源來說是有利的,畢竟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復牌,只有這一條路是最好的。而天地壹號也想借著匯源這面大旗,佔領更多的飲料市場。

曾是“民族品牌”,可口可樂開176億高價收購,卻敗在這種方式下

在朱新禮眼裡看來,只要是對果農們有利,他就願意去面對困難,而這次合資或許只是暫時的。在朱新禮身上,我們不難發現他有著和任正非等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他們帶領各行各業來實現民族復興。而在這之後,作為民族品牌的匯源會如何,我們一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