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又一條網紅公路曝光!136公里100個景點,一次玩夠!

以西山旅遊公路為主線的

太原環城旅遊公路暨公路自行車賽道

全線貫通

136公里串聯100多個景點

簡直美哭

太原又一條網紅公路曝光!136公里100個景點,一次玩夠!

太原環城旅遊公路暨公路自行車賽道於去年8月開建,一期項目136公里,由14條不同等級的公路組成,以貫穿南北的西山旅遊公路為主,起點西仁線牛家口村、終點柴西公路與柴化線交叉處,目前整個賽道已全線貫通。

西山旅遊公路又被稱為一號公路,主線長88公里,貫穿西山南北,將西山地區49處縣級以上人文景觀和17個城郊森林公園連為整體,輻射周邊100餘個觀光景點,既是騎行愛好者首選之地,也是短途自駕遊的理想之路。

太原眾多自然人文景觀中,西山佔了大半。“古晉陽八景”中的天門積雪、崛圍紅葉、土堂怪柏、冽石寒泉、西山疊翠等許多重要自然景觀就位於這一區域。

西山由五山、九峪組成,為晉陽龍脈所在。五山即天龍山、懸甕山、龍山、太山和蒙山。九峪從南向北依次為南峪、黃蘆峪、柳子峪、馬坊峪、明仙峪、風峪、開化峪、冶峪和西峪

崛圍山

崛圍山位於太原市西北24公里的柴村鎮呼延村西,海拔1400米左右。從山頂向下俯視,四周群山如濤似浪,宛轉盤旋,形成一個巨大的旋渦,如碩大的圓盤,崛圍山之名由此而來。

崛圍山樺柏成林,尤以紅葉最為著名,居“晉陽古八景”之首。這裡春夏翠色如流、山花盛開,深秋紅葉如火、如雲似霞,自古就是三晉賞紅葉的最佳位置。每到深秋,好比彤雲、紫霞般的紅葉漫山遍野,把崛圍山裝點得分外妖嬈。

天龍山

天龍山位於晉祠西11公里處,是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景,這裡山勢險峻、森林茂密。無論是桃紅柳綠的春季,還是百花爭豔的盛夏;無論是紅葉漫山的金秋,還是銀妝素裹的嚴冬,這裡一年四季都有賞不完的美景。

天龍山勝蹟,首推石窟藝術。天龍山東西二峰之間,有綿延一公里的25座石窟,展現著東魏、北齊、隋、唐、五代近三個世紀的藝術傑作,反映了不同時期石窟藝術的不同風格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堪稱我國古代石窟雕塑藝術的典範。

太山

太山距晉祠5公里。晉源鎮亂石灘西有一條長而深的山溝,叫風峪溝,是古代的驛路。從風峪溝走進去,兩山夾峙,中有河灘,沿著河灘前行,就能直到太山腳下。太山之名,始見於沈約撰寫的《宋書》,相傳北漢時有山民石敢當,以勇敢聞名,他居住的山也由此聞名於世。

風峪溝內店頭村在古代是出名的驛站,表面看,依山而建的石頭窯洞分層排列,實際地下有地道相連,易守難攻,近年來成為著名的古村落。

龍山

龍山為呂梁山支脈,位於太原西南20公里。前連懸甕山,西接天龍山,景區主要包括龍山石窟、燃燈石塔、童子寺遺址。

龍山石窟位於山頂,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元代道教石窟群。與佛教石窟的精緻細膩不同,龍山石窟風格樸實、手法莊重,甚至還有一種粗糙的感覺。比如,塑像衣飾簡潔素淨,十分含蓄內斂。

汾河二庫

汾河二庫位於汾河干流上游下段,距太原市30公里。這裡的山怪石嶙峋、奇峰突兀,有的像古佛沉睡,名曰睡佛山;有的像美女偃臥,稱之美女峰;有的像將軍點兵,得名點將臺。這裡的水湖面狹長、清如明鏡,泛舟湖上,兩岸青山倒映其間,伸手可觸,可謂“山在水上走,人在畫中游”。

懸泉寺千年古剎坐落在二庫景區內的懸崖峭壁上,上列巖崖石簷,下列百尺汾水。春季山花爛漫,溪流潺潺;夏日草木繁茂,碧綠連天;秋天楓葉如火,野果飄香;冬來銀裝素裹,冰天一色。

晉祠

晉祠位於晉源區晉祠鎮,揹負懸山、面臨汾水,依地勢的起伏,構成了壯麗巍峨的景觀。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

晉祠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正規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其中,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蒙山

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里處、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晉陽古八景”之一。蒙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低,但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10米。

蒙山大佛依山鐫刻,結跏趺定而坐,雙手施禪定印,厚胛肥肩,身體頗顯雄壯,有著鮮明的北朝風格。整座大佛高大巍峨,氣勢磅礴,正所謂“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今年5月25日,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暨中國太原國際自行車周將啟幕,這是二青會前太原舉辦的又一重大國際性賽事,也是西山旅遊公路再次向世人展示魅力的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