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

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的通知

瓊府辦函〔2019〕122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現將《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4月29日

(此件主動公開)

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

(2019-2030)

前 言


充電基礎設施是電動汽車普及的基礎和保障,是新型的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前加快清潔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緊迫任務,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方便居民出行,促進城市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中央12號文件)中關於“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汽車,在海南島逐步禁止銷售燃油汽車”的要求,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構建覆蓋全省的充電設施服務網絡,全面提升清潔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滿足全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需要,根據海南省人民政府印發的《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制定本專項規劃。

本專項規劃期限為2019-2030年,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應用提升階段:2019-2020年;

普及應用階段:2021-2025年;

全域覆蓋階段:2026-2030年。

一、電動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現狀

(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2018年,海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努力改善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引進總部經濟企業,加快建設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提質,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良好開局。地區生產總值483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5.2萬元,常住人口城市化率59.1%,全社會用電量達到326.8億千瓦時,電力裝機達到911萬千瓦。

(二)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現狀。

截至2017年底,海南電動汽車累計推廣1.5萬輛,電動汽車佔汽車保有量的比例為1.3%,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0.5%。其中租賃用車4739輛,公交車2424輛,物流車2351輛,私人車1735輛,出租車995輛,其它2552輛。

2018年,海南電動汽車增加約0.8萬輛,電動汽車保有量達2.3萬輛,佔汽車保有量的比例達到1.8%。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圖1 海南電動汽車推廣情況(截至2017年底)

(三)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現狀。

截至2018年底,海南累計建成充電樁4602個,其中公共充電樁3502個,佔比76.1%。充電樁主要分佈在海口和三亞,分別建成充電樁2223個和1143個,分別佔海南充電樁總數的48%和25%。目前,海南電動汽車與充電樁配建比例接近5:1,電動汽車與公共充電樁配建比例小於7:1,超過《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中提出的10:1的公共充電樁發展目標。截至2018年底,海南累計建設換電站4座,環島高速公路和中線高速公路建成16座快充站並投入商業運行,均距約53公里,環島出行構架初步形成。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圖2 各市縣充電樁推廣情況(截至2018年底)

(四)電動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支持政策。

為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海南相繼印發多個政策文件。

2016年4月1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促進生態省建設的實施意見》(瓊府〔2016〕35號),提出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建立完善海南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體系,完善落實新能源汽車推廣扶持政策。

2017年2月16日,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海南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關於印發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省級補貼實施暫行辦法的通知》(瓊發改交能〔2017〕349號),明確對外運營並接入省級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平臺的充電基礎設施補貼標準和管理流程。

2017年4月2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瓊府〔2017〕44號),提出新增和更新出租車優先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或混合動力車輛等環境友好型車輛。

2017年10月15日,海南省財政廳和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印發《關於印發海南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省級財政補貼實施辦法的通知》(瓊財建〔2017〕1587號),明確新能源汽車購置和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補貼標準。

2017年12月13日,海南省物價局印發《關於電動汽車用電實行扶持性電價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瓊價價管〔2017〕668號),明確了海南電動汽車充電峰谷分時電價標準。

(五)問題與挑戰。

海南電動汽車推廣應用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充電基礎設施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還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建設資金來源單一。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處於起步階段,投資模式單一,資金來源主要是充電基礎設施運營企業。企業出於投資收益考慮,不願意超前大規模建設充電樁。且充電基礎設施集中佈局在人口、電動汽車較多的區域,充電基礎設施服務範圍有限、佈局不夠合理,難以為電動汽車提供充足的充電條件,影響充電基礎設施總體建設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動汽車的快速推廣。

建設實施難度較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規劃、用地、電力等多項前置條件,實施過程中涉及多個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在社會停車場所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面對眾多分散的利益主體,協調難度較大;私人乘用車領域,大量停車位不固定的用戶不具備安裝條件。並且充電基礎設施涉及公共電網、用戶側電力設施、道路管線等改造,需要的電力容量大、改造工程大,建設難度較大。

私人充電樁建設偏慢。按照當前海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數量,公共充電樁建設進度已達任務目標,但私人充電樁建設進度明顯滯後,影響充電基礎設施總體建設目標。目前各電動汽車廠商和銷售企業均有買電動汽車送充電樁的服務,由於私人電動汽車推廣緩慢,導致私人充電樁建設進度滯後。

商業模式不成熟。海南在電動汽車分時租賃、融資租賃、車電分離等創新商業模式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但目前尚不具備大範圍推廣的條件。電動汽車保有量過少、設備標準不一、設施利用率低、價格機制不健全等原因,導致部分建成充電基礎設施廢棄,充電基礎設施運營企業處於微利甚至虧損水平,尚未形成可大規模應用推廣的成熟商業模式。

配套政策不完善。海南已出臺的充電基礎設施相關配套政策不夠完善,部分政策執行不到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已明確居住類建築配建地面停車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要求,但該要求未納入驗收環節。物價部門已出臺了鼓勵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電費標準,由於實操過程中未完全執行到位,部分電動汽車充電不僅不能享受峰谷電價,還存在電費額外加成現象。

二、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需求預測

(一)電動汽車推廣應用需求預測。

總量預測。根據《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成果,結合海南省公安廳海南汽車保有量預估情況,預計到2020年海南電動汽車累計推廣應用約9萬輛,初步實現各類電動汽車全應用;2021-2025年期間增加推廣電動汽車約28萬輛,實現各類電動汽車普及應用,到2025年海南電動汽車累計推廣應用約37萬輛;2026-2030年期間為各類電動汽車全域覆蓋階段,增加推廣電動汽車約63萬輛,到2030年海南電動汽車累計推廣應用約100萬輛。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採用上述電動汽車規模預測係數模型,預測各市縣電動汽車結果見表2.3。

表2.2 各市縣(含洋浦)現狀數據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表2.3 各市縣(含洋浦)電動汽車規模預測結果 單位:萬輛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二)充電基礎設施配置原則。

為滿足海南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區域的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全省分區域、分車型、分場所配置充電基礎設施。秉承“專(自)用為主、公用為輔、快充(充換電)站為補充”的原則,構建以用戶停車位、單位停車場、公交及出租車場站、環衛及物流車站點等配建的專用充換電基礎設施為主體,以城市公共建築物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臨時停車位、加油站等配建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為輔助,以城市建成區充換電站和公路沿線充換電站為補充的完整充電體系。

1.分區域配置原則。

結合各市縣經濟發展水平,考慮其人口、建成區面積、地理位置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等因素,以充電基礎設施佈局合理化與便利性為原則,將海南劃分為三類區域推廣充電基礎設施:I類為重點發展區域,包括海口、三亞、儋州、洋浦、瓊海4市1區,作為海南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率先垂範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理念,加快電動汽車推廣應用;II類為優先發展區域,包括文昌、萬寧、陵水、東方、澄邁5個市縣,將繼續保持旅遊的熱度,並將發展成為生態宜居的重點區域;III類為積極促進區域,包括五指山、樂東等9箇中西部市縣,促進生態核心區電動汽車的發展。

I類區域至2020年、2025年、2030年電動汽車與配建公共充電樁比例分別不低於7:1、5:1、5:1,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分別小於2公里、1公里、0.9公里;

II類區域至2020年、2025年、2030年電動汽車與配建公共充電樁比例分別不低於10:1、8:1、8:1,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分別小於2公里、1.4公里、1公里;

III類區域至2020年、2025年、2030年電動汽車與配建公共充電樁分別不低於12:1、10:1、10:1,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分別小於2公里、1.4公里、1公里。

表2.4 分區域充電樁配置原則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2.分車型配置原則。

私家車、出租車、分時租賃車按照車樁比1:1建設,公務車、公交車、城際客運、通勤車、物流車、環衛車等其它領域按照車樁比2:1建設。

3.分場所配置原則。

根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要求,按照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部門制定的建築物配建充電基礎設施相應建設標準和管理規定,保障分場所配建停車位數量達標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合規。

居民小區。新建住宅小區將嚴格推行配建停車場指標,至2020年100%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安裝充電接口條件,規劃至2030年實現私人乘用電動車“一車一樁”的目標;現有住宅小區根據實際需求和場地建設條件逐步建設,應滿足推廣目標的需要;對無固定停車位的用戶,鼓勵在住宅小區內配建一定比例的公用充電車位。制定有序輪流充電的制度規範,建立充電車位以慢充為主、分時共享機制,為充電創造條件。

單位內部停車場。各級政府機關在執行公務車改革制度的同時,應切實起到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示範作用。充分利用政府機關、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學校、寫字樓、工業園區等內部停車場資源,按不低於25%的比例規劃建設電動汽車專用停車位和充電基礎設施,鼓勵向社會公眾錯峰開放。公用充電基礎設施以快充為主、慢充為輔。

公共停車場。在機場、碼頭、汽車站、高鐵站等交通樞紐和駐車換乘(P+R)停車場以及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賓館酒店、醫院、大型商場、大型建築物配建停車場與城市智慧燈杆(“杆樁一體”)和路邊停車泊位等城市公共停車場所,結合交通樞紐、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大型建築物配建的停車場、路邊停車位、旅遊景點等城市公共停車場,配套建設城市公共充換電站或分散公共充電樁,滿足臨時補電需要。

公路沿線。高速公路按每對服務區配套建設2座公共充換電站。環島旅遊公路依託規劃的環島濱海驛站建設40個公共充換電站。2019-2030年,國道、省道、縣道配置充換電站服務半徑呈逐步縮減趨勢,以滿足電動汽車的用電需求。鼓勵在具備條件的加油(氣)站建設一定比例的公共快充設施。

表2.5 普通道路充換電站服務半徑原則 單位:公里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生態功能區。在省內國家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和省級森林公園以及4A以上景區等旅遊度假目的地,利用景區停車場合理配建公共充換電站,並納入所在地區整體規劃。

公交、環衛、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停車場根據運營需求和電動汽車推廣目標配建充電基礎設施,配置快充樁,部分可採用換電模式。

(三)充電基礎設施需求預測。

1.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模。

依據海南省各類型電動汽車推廣規模預測結果,並結合不同車型車樁配比原則,預測海南省2019-2030年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模,2019-2020年海南新建充電樁6.5萬個,至2020年累計達到7.0萬個;2021-2025年海南新建充電樁26.7萬個,至2025年累計達到33.7萬個;2026-2030年海南新建充電樁60.3萬個,至2030年累計達到94.0萬個。

表2.6 分車型充電樁建設規模預測 單位:萬個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注:住宅小區相應停車位上建設充電接口納入建設統計;對於建設雙槍或多槍的充電樁,按照實際可同時充電的槍數進行統計;對於建設換電站的,可按照實際換電能力與充電樁進行折算統計。

表2.7 分區充電樁建設規模預測 單位:個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2.公共充電樁。

按照不同區域充電基礎設施配置原則,推算出各階段公共充電樁的建設規模,2019-2020年海南規劃新建公共充電樁約0.8萬個,至2020年累計達到約1.1萬個,電動汽車與公共充電樁配置比例接近8:1;2021-2025年期間,海南規劃新建公共充電樁約5.0萬個,至2025年累計達到約6.2萬個,電動汽車與公共充電樁配置比例接近6:1;2026-2030年期間,海南規劃新建公共充電樁約10.4萬個,至2030年累計達到約16.6萬個,電動汽車與公共充電樁配置比例接近6:1。

表2.8 海南省公共充電樁建設規模預測 單位:個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3.公共充換電站。

公共充換電站建設主要分佈於各類公路沿線和城市建成區。根據分場所配置原則,海南公路沿線公共充換電站2020年、2025年、2030年累計建設規模分別為110座、230座、282座。

表2.9 海南省公路沿線公共充換電站建設規模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注:公共充電樁規模已包含公共充換電站內充電樁(槍)。

根據各類區域城市建成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I類區域城市建成區內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別累計建設31座、136座、220座公共充換電站;II類區域城市建成區內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別累計建設10座、38座、69座公共充換電站;III類區域城市建成區內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別累計建設9座、26座、56座公共充換電站。

表2.10 海南省城市建成區公共充換電站建設規模預測 單位:座分區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至2020年海南公共充換電站累計達到160座;2021-2025年新建公共充換電站270座,至2025年累計達到430座;2026-2030年新建公共充換電站197座,至2030年累計達到627座。

(四)充電基礎設施投資規模測算。

依據建設條件與標準,參考《中國南方電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典型設計方案》,測算出單個集中式充換電站建設成本。由於小微型電動客車和輕型電動貨車均自帶慢充設備,該投資中不計入以上類型電動汽車的充電基礎設施投資。

表2.11 充電樁及充換電站投資估算表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注1:綜合考慮充電樁及其配套的線路、配變、安裝、建築、通信等投資;

注2:按每座充換電站平均建設5個120千瓦雙槍一體式直流充電樁考慮,綜合考慮通信、建築、安裝、配變、線路等投資。

對於全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經測算,2019-2020年投資規模29.3億元,2021-2025年增加投資規模88.6億元,2026-2030年增加投資規模115.7億元,2019-2030年累計投資規模為233.6億元。

對於配套電網建設投資,經測算,2019-2020年投資規模2.2億元,2021-2025年增加投資規模7.6億元,2026-2030年增加投資規模11.7億元,2019-2030年累計投資規模為21.5億元。

表2.12 投資估算分類表 單位:億元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綜合充電基礎設施及配套電網投資,2019-2020年投資規模31.5億元,2021-2025年增加投資規模96.2億元,2026-2030年增加投資規模127.5億元,2019-2030年累計投資規模為255.1億元。

(五)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補貼測算。

1.建設補貼。

以每個充電樁的額定功率為基數,對公共充電樁和單位專用充電樁進行建設補貼。預計2019-2020年需投入建設補貼資金9.4億元、2021-2025年需投入19.2億元,2030年前需累計補貼約28.7億元。

2.運營補貼。

按照充電量分級別予以運營補貼。預計2019-2020年需投入運營補貼資金2.9億元,2021-2025年需投入10.6億元,2026-2030年需投入10.0億元,2019-2030年需累計補貼約23.5億元。

綜合考慮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2019-2030年需累計投入補貼52.2億元,其中2019-2020年需投入補貼12.4億元,2021-2025年需投入補貼29.9億元,2026-2030年需投入補貼10.0億元。

(六)充電基礎設施用電負荷預測。

根據上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目標,按照不同類型充電樁功率、年度新增數量、充電樁同時率(取0.5)、功率因數(取0.8)計算,預測各年度充電基礎設施的用電負荷及配變容量。

至2020年、2025年、2030年,我省充電基礎設施用電負荷分別為90萬千瓦、380萬千瓦、870萬千瓦;至2020年、2025年、2030年,新建、擴建充電基礎設施累計需要配電容量分別為220萬千伏安、950萬千伏安、2180萬千伏安。

表2.13 海南省充電基礎設施用電負荷預測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三、發展思路與目標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12號文件要求,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根本目的,以促進清潔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為出發點,以提升充電保障能力為行動目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圍繞“南北兩極、環島互聯、多點分佈”思路,推進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為清潔能源汽車用戶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充電服務,建設海南全島充電基礎設施網絡。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科學佈局。從電動汽車發展全局的高度,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頂層設計,加大交通、市政、電力等公共資源協同力度,從發展全局的高度進行整體統籌,做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整體規劃,科學確定建設規模和空間佈局,形成較為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充電需求。

系統推進、適度超前。根據電動汽車應用特點與技術迭代趨勢,緊扣電動汽車推廣應用需求,建立政府有關部門與相關企業各司其職、各盡所能、群策群力、合作共贏的系統推進機制,按照“美麗先行、標準先行、樁站先行”的建設原則,超前建設,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海南省充電基礎設施發展。

因地制宜、分類實施。著眼於電動汽車未來發展,緊密結合不同領域、不同層次充電需求,按照“充電為主、換電為輔”的原則,海南分為三類區域,調整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目標任務,遵循“市場主導、快慢互濟”的技術導向,加大交通、市政、電力等公共資源整合力度,打造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海南模式”。

綜合利用、環境友好。大力發展分佈式能源和微網充電基礎設施綜合利用項目,在公共停車場、商業、公建配套停車場等推進公用充電基礎設施佈局,保障燃氣、光伏以及水力發電等清潔能源就地消納利用,逐步提高清潔能源在充電基礎設施的應用比例。

樁網物聯、智慧管理。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為技術依託,完善車-樁、樁群接口通訊標準和數據標準,擴展充電樁智慧感知功能與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無人駕駛、無線充電等技術的集成,實現“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優化充電基礎設施智能服務平臺,完善充電導航、狀態查詢、充電預約、費用結算等便捷服務,引導用戶有序充電,實現車-樁交流互動,提升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發展目標。

以構建覆蓋海南的充電基礎設施服務網絡、促進各類型新能源汽車發展應用為目標,樁站先行、適當超前推進海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充電樁規模。2019-2020年海南新建充電樁6.5萬個,至2020年累計達到7.0萬個;2021-2025年海南新建充電樁26.7萬個,至2025年累計達到33.7萬個;2026-2030年海南新建充電樁60.3萬個,至2030年累計達到94.0萬個。

公共充電樁規模。2019-2020年海南新建公共充電樁0.8萬個,至2020年累計達到1.1萬個;2021-2025年海南新建公共充電樁5.1萬個,至2025年累計達到6.2萬個;2026-2030年海南新建公共充電樁10.4萬個,至2030年累計達到16.6萬個。

公共充換電站規模。至2020年海南公共充換電站累計達到160座;2021-2025年新建公共充換電站270座,至2025年累計達到430座;2026-2030年新建公共充換電站197座,至2030年累計達到627座。

表3.1 海南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目標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2.分區域發展目標。

I類區域至2020年、2025年、2030年,配套建設公共充電樁分別為0.8萬個、4.5萬個、12.2萬個;II類區域至2020年、2025年、2030年,配套建設公共充電樁分別為0.2萬個、1.0萬個、2.7萬個;III類區域至2020年、2025年、2030年,配套建設公共充電樁分別為0.1萬個、0.6萬個、1.7萬個。詳見附件。(見文末)


四、重點任務

(一)優化充電設施體系。

以專(自)用充電基礎設施為主體,以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為輔助,以充換電站為補充,推動停車場與充電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海南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1.全面覆蓋,推進公共服務領域專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優先在公交、城/鄉際客運、機場專線、旅遊專線等定點定線運行公共服務領域電動汽車停車場站配建充電基礎設施,沿途合理建設獨立佔地的充換電站。在出租、物流、分時租賃、公安巡邏等非定點定線運營的公共服務領域,充分挖掘單位內部停車場站配建充電基礎設施的潛力,結合城市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實現內部專用設施與公共設施的高效互補。

2.充電共享,推進單位與住宅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具備建設條件的黨政機關、公共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利用內部停車場資源,結合單位電動汽車配備更新計劃及職工購買使用電動汽車需求,配套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鼓勵向社會公眾錯峰開放。落實住宅小區配建停車指標,鼓勵充電服務、物業服務等企業參與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統一開展停車位改造。積極支持有固定停車位用戶配建充電基礎設施,靈活挖掘城市停車空間,發展移動充電、分散式充電樁群和立體式停車-充電基礎設施,充分利用5G物聯網技術,建設分時共享的充電基礎設施。

3.合理佈局,加快城市公共充電網絡建設。

堅持從城市中心向邊緣、從城市優先發展區域向一般區域逐步推進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優先在商業場所、文體場館、辦公園區等建築物配建的停車場以及交通樞紐、駐車換乘(P+R)等公共停車場建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具備條件的加油(氣)站配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鼓勵建設運營企業利用自有或租賃土地建設集中式充換電站。適當新建獨立佔地的公共充換電站。

4.互聯互通,實現全島綠色出行無縫銜接。

利用省內機場、高鐵站、城/鄉際汽車站、景點景區以及其他旅遊休閒度假目的地等已建成停車場,建設快慢結合的充電基礎設施。結合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環島旅遊公路、環島高鐵站,充分利用服務區停車場資源,打造連貫“兩極、三縱、多點”的城際快充網絡,實現電動汽車全島出行無縫銜接。

(二)完善智能服務平臺。

融合互聯網、物聯網、智能交通、大數據技術,繼續推進“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不同平臺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完善平臺功能,改善用戶體驗。

1.完善充電智能服務平臺。

在構建海南統一、各市縣使用、企業接入的基礎設施政府監管平臺基礎上,統一信息交換協議,有效整合不同企業和不同市縣資源,促進不同服務平臺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強化充電設備的支付結算、運行維護和充電安全等信息管理,切實提升基礎設施在充電使用等環節的智能化服務水平。

2.構建智慧能源安全體系。

從電力-消費兩側、充電基礎設施以及車-樁互聯互通三個數據源,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統一構建省級充電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安全體系。與交通、旅遊等產業充分融合發展,深化和豐富“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創新模式,達到多平臺數據互聯互通,充電基礎設施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

3.積極拓展豐富充電服務。

鼓勵企業結合“智慧海南”的發展理念,推進商業模式創新。鼓勵基礎設施運營商圍繞用戶需求,提供充電導航、狀態查詢、充電預約、能源及分佈式能源管理、車輛及充電基礎設施遠程運營及維護管理、費用結算等服務,並拓展旅遊景點及酒店預約等增值業務,提升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積極引入眾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等新興業務模式,拓展智能充放電、電子商務和廣告等增值服務。

(三)強化電網供電保障。

編制充電基礎設施配套電網專項規劃,提供用地保障和建設資金支持,完善服務流程,確保充電基礎設施無障礙接入。

1.提升供電能力。

多規合一,將充電基礎設施配套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納入海南省配電網專項規劃,保障建設用地和廊道通行,並將已建成小區增容計劃納入電網年度改造計劃之中。電網企業負責充電基礎設施配套電網建設與改造,保障充電基礎設施無障礙接入,滿足充換電設施運營需求。

2.做好配套服務。

電網企業負責建設、運行維護充電基礎設施產權分界點至電網的配套接網工程,不得收取接網費用,相應資產全額納入有效資產,成本據實計入准許成本,按照電網輸配電價回收。要為充電基礎設施接入電網提供便利條件,開闢綠色通道,規範服務流程,簡化手續,提高效率,限時辦結。

3.提高保障效率。

充電基礎設施安裝智能電錶,並將電網-消費用戶雙側通信接口接入海南統一的充電基礎設施信息管理平臺,分析電力供需形勢,調整實時電價。在滿足電動汽車充電條件下,通過合理安排充放電時間,挖掘電動汽車儲能能力,參與電網調峰,提高電網運行效率及充電基礎設施利用率。

(四)統一標準規範建設。

按照“標準先行”的建設原則,嚴格執行國家出臺的有關充電基礎設施技術標準規範,並推行海南省充電基礎設施產品准入機制,儘快制定修訂海南省充電基礎設施設計規範和建設標準,實現各側/端通訊接口、支付接口、機構接入、設備接入、數據採集、消防安全以及信息安全等標準(協議)的統一。儘快制定充電基礎設施運營、管理和驗收標準,規範充電基礎設施的計量計費、標識體系、使用方法和驗收程序等,實現充電基礎設施高效使用。

(五)探索新型商業模式。

1.強化金融支撐。

鼓勵社會資本以參與政府投資基金、PPP、BOT等方式,投資公共服務領域充電基礎設施及智慧能源安全平臺的建設與運營。以個人/社會機構徵信體系和新能源汽車NEV積分制度為參照,採取政策貼補結合金融信貸支持,加快形成住宅小區停車場和單位內部停車場建設運營充電基礎設施的市場機制,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充電服務市場。

2.創新商業模式。

鼓勵探索大型充換電站與商業地產相結合的發展方式,引導商場、超市、電影院、便利店等商業場所為用戶提供輔助充電服務。鼓勵住宅小區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和個人擁有的充電基礎設施對外提供充電服務,鼓勵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與電動汽車生產商在售後服務方面創新商業合作模式,鼓勵“風光儲”一體化智能充換電站建設模式,探索交通基礎設施與無線充電技術融合新模式。充分利用融資租賃、特許經營權質押等融資方式,推進商業模式的創新,大力推動“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商業模式與服務創新,積極拓展充電基礎設施增值服務,提高充電基礎設施運營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整合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資源,探索集約化建設運營商業模式。

3.創建示範工程。

在海口、三亞、博鰲、儋州4個重點地區創建微網充電示範工程和儲能充電樣板工程,大力推動分佈式能源與充電基礎設施就地消納利用,大力引進儲能先進技術,提升充電基礎設施電源供給層次和智能充放電效率。充分調動電網公司、小區物業、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企業三方積極性,在商業模式和消防安全驗收標準等方面加快研究,破解居民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題,在海口、三亞全市範圍內創建“充電樁進小區”示範工程。

(六)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環節補貼力度,充分發揮政策激勵與政策導向作用,堅持以“充電電量為主、容量為輔”為基準的補貼政策,針對分階段、分類型制定財政補貼比例和績效評價獎勵標準。在用地支持、簡化審批流程、安全監督管理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和規章,確保充電基礎設施高質有序建設與安全可靠運營。

(七)規範運營服務體系。

制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範,修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明確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審批、建設、監督以及平臺建立等各環節所涉單位部門的工作職責與工作細則,建立健全充電基礎設施運營服務與安全保障體系。

(八)打造出行“海南模式”。

以加快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為目標,在海口江東新區、三亞總部經濟及中央商務區以及海南36個重要規劃控制區,積極開展國際領先充電技術應用以及充電基礎設施融合智能電網、分佈式能源、智能交通的應用。構建完善、高效、智能的能源補充網絡等基礎設施支撐體系。探索共享出行經濟發展等新模式,推動清潔能源和綠色交通等領域樹立國際化標杆。打造鼓勵政策、實施方案、推廣模式等多方面聯動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海南模式”。

五、規劃實施

  (一)實施組織。

加強規劃引領。統籌實施充電基礎設施統一規劃,按照《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以及本規劃所明確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和分解目標任務,修編市縣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明確建設地點、建設類型、建設數量,並納入市縣“多規合一”和城鄉整體規劃,確保提供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用地,解決城市中心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題。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因技術、商業模式等變化確需調整的,按規定程序對規劃進行滾動修編後向社會公佈。

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縣、省直各單位要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當作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的主要任務,當作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大事項,當作硬任務來抓,指定專門單位或部門負責開展此項工作,切實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好各項任務。

落實地方主體責任。各市縣依照本規劃分解指標,落實建設任務,組織實施本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市縣政府要切實承擔起統籌推進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主體責任,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作為地方政府專項管理內容,建立由地方發改部門負責、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的協同推進機制,明確職責分工,根據本規劃的目標和發展重點,制定細化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明確工作要求和進度,確保本區域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目標任務按期完成。

強化監督考核。實施責任清單和考核監督評價倒逼機制,定期評估實施效果,落實評優鼓勵和執行滯後問責雙軌制,確保按質保量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建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考評指標體系,明確考核主體,突出對發展質量的考核,結合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建立高效、動態的綜合考核辦法。

營造輿論環境。省級宣傳部門、旅遊部門、新聞媒體及相關企業要以加快建成海南自貿區(港)為出發點,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政策、規劃佈局和建設動態的宣傳,讓社會各界及遊客全面瞭解充電基礎設施,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引導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並融入海南“美麗先行”的生活方式。

(二)保障措施。

1.加大用地支持力度。

堅持“樁站先行、適度超前”的原則,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充電基礎設施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符合省和市縣總體規劃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中優先予以保障。科學規劃並保障充電基礎設施供電專線、變壓器等配套設施用地。鼓勵在已有建築物停車場、公交場站、社會公共停車場、加油站、加氣站等場所配建充電基礎設施,各市縣政府應積極協調有關單位在用地方面予以支持。

2.簡化建設審批流程。

在政府行政中心,設立城鄉規劃、自然資源、綜合行政執法、環境保護、園林環衛等多部門協同辦事窗口,實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站式”審批,對納入建設佈局規劃且手續完備的項目施工予以保護。電網企業要簡化接網及電力計量裝置報裝手續,落實綠色通道和限時辦結要求,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便利、高效服務。

3.強化設施安全管理。

建立“條塊結合”的充電基礎設施安全監管體系,完善有關制度標準。依法依規對充電基礎設施場所實施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以及備案抽查,並加強消防監督檢查。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充電基礎設施運營、使用的單位或個人,加強對充電基礎設施及其場所的日常消防安全檢查及管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要求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單位須做好風險安全評估和防控論證,引入商業保險機制。

4.修訂管理實施方案。

依據本規劃修訂《海南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暫行辦法》,對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實行備案管理,明確充電基礎設施設備准入條件、設備檢測標準以及違規處理條例,制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成本補償機制,明確電網企業產權分界點及有關充電基礎設施接網服務主體責任,明確各級政府職責分工與考核機制。

5.提高設施管理水平。

完善全省充電基礎設施平臺功能,強化各類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立數據共享機制,解決充電用戶找樁難、聯通難、結算難等問題。編制我省城市停車場建設規劃,確保建築物配建停車位指標落實,制定停車設施設計規範和建設標準,鼓勵發展佔地少、利用率高的立體停車-充電基礎設施。公共停車場推行停車位分類管理,對於違規佔用專用車位的,責令改正並依法給予處罰。

6.加強供電保障監管。

將充電基礎設施供電納入電網專項規劃,研究提出電力保障方案並落實配套建設資金,加強對充電基礎設施供用電環節監管,落實責任。電網企業和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應配合監管部門檢查,按規定和要求提供真實完整的信息,加大轉供電清理力度,制定抄表到戶方案,加快推進改造工作。對於既有轉供電的商業綜合體、住宅小區,按公共電網直接供電模式,由電網公司建立充電基礎設施供電專線,實行用電獨立計量,相關成本納入輸配電價統一核算。對於具備條件的充電基礎設施,通過安裝核減表,滿足電費發票抵扣需求,促進電價規劃和公平競爭。

7.完善建設運營政策。

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環節加大補貼力度,減輕企業投資壓力。設立建設補貼,進一步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對公共充電樁和單位專用充電樁,以每個充電樁的額定功率為基數進行補貼。規範運營補貼標準,建立充電基礎設施運營管理評價體系,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充電基礎設施根據評價結果按照充電電量分級予以財政補貼。

8.建立安全監管體系。

建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安全監管及督查問責機制,明確安全監管部門落實監管職責,依照相關標準開展安全監管工作,落實整改責任、措施、時限、資金、預案,確保充電基礎設施安全可靠運營。

(三)實施效果。

1.產業帶動效應。

依據本規劃,海南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的形成將滿足電動汽車對充換電的需求,大力推動海南電動汽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以及配套科技產業的開發,對海南省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按電動汽車產銷狀況計算,至2030年,預計完成全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255億元,拉動電動汽車相關產值約2400億元。

2.節能減排效益。

2020年,全省推廣的電動汽車相比同樣數量的燃油汽車,在應用環節當年能夠實現減少二氧化碳約12.4萬噸,摺合成標準煤能夠減少約5.0萬噸,燃油消耗替代率約佔6%;

2025年,當年能夠實現減少二氧化碳約41.1萬噸,摺合成標準煤能夠減少約16.7萬噸,燃油消耗替代率約佔19%;

2030年,當年能夠實現減少二氧化碳約99.1萬噸,摺合成標準煤能夠減少約40.0萬噸,燃油消耗替代率約佔42%。


正式發佈!海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9-2030)


↑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