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博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中國博物館建設熱潮下的思考

2018年11月24日,遺產利用與博物館合作經驗分享會在福州舉行。世界最佳遺產組織主席托米斯拉夫·索拉教授,加拿大洛德文化資源總裁哈維爾·吉姆內斯、林白麗女士,廣東省博物館館長魏峻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秘書長艾靜芳主持。

艾靜芳副秘書長首先介紹了《中國博物館發展》的項目背景,《中國博物館發展》是中國博物館協會與加拿大洛德文化資源公司近年來的一大重點合作項目。中國許多博物館及專家同仁都為此書分享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寶貴經驗。這本書的選題緊密契合當今博物館飛速發展的背景環境。其中多位來自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對這個博物館發展的現象、動因和趨勢的描述和分析對我們中國博物館專業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和啟發性。

托米斯拉夫·索拉 Tomislav Sola 世界最佳遺產組織主席

托米斯拉夫·索拉在分享會上介紹了世界最佳遺產組織(The Best in Heritage)。該組織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國際組織,並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世界博物館之友聯盟等國際重要博物館組織的支持。世界最佳遺產組織旨在通過展示、評價、推介和評選世界各國最佳實踐案例,“通過榜樣的力量”推動博物館合理和可持續利用文化遺產,其總部設在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


博博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中國博物館建設熱潮下的思考


托米斯拉夫·索拉表示,世界最佳遺產組織選擇並展示最佳和最成功的實踐範例,並利用它們作為變革創造者的力量,為公眾傳播優質、卓越的文化,從而更好、更專業地保護利用文化遺產。


博博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中國博物館建設熱潮下的思考

同時,托米斯拉夫·索拉表示,“博博會”使他對中國博物館有了更多的瞭解,並驚喜於中國博物館的發展速度,認為中國所開展的全球性文化活動呈現出了國際主義的新形式。他也對中國博物館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比如更加科學地保護文化遺產、更加突出文化遺產的獨特性等。

哈維爾·吉姆內斯 Javier Jimenez 洛德文化資源總裁

哈維爾·吉姆內斯在分享會上介紹了中國博物館協會與洛德文化資源公司聯合推出最新力作《中國博物館發展》,分析了中國博物館發展迅速的原因。哈維爾·吉姆內斯表示,在進入21世紀後,中國興起博物館建設熱潮,博物館數量從2008年的2970座到2016年的4873座,平均每年增長237座博物館,每年組織展覽多達22000場,每年觀眾數量更是達到5億到6億。

博博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中國博物館建設熱潮下的思考

對於中國博物館的快速發展,哈維爾·吉姆內斯在分享會上舉出了發達國家兩次建設熱潮作為對比,並提出了推動中國博物館盛況的一些可能的因素,城市化進程首當其衝。而快速發展下,中國博物館也存在一些“成長的煩惱”,比如需要更多博物館專業人才的加入,需要更多樣性的新型博物館,需要更加完善的博物館運營體制。

林白麗 Rebbeca Catching 洛德文化資源

林白麗在會上作了題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博物館》的發言,就數字化互動、商品化對博物館發展的促進作用,博物館如何通過改變講故事的方式滿足觀眾的需求,以及中國博物館生態多樣性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林白麗指出中國博物館的快速發展有幾項關鍵的進步和成就,如交互技術(AR及各類APP)的廣泛應用,商業化(線上商店)的快速發展與大量的志願者資源以提升觀眾體驗。在會上,林白麗也指出了中國博物館所面對的挑戰,如需要提高展覽詮釋與講故事的能力,增加博物館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以及豐富面向公眾的項目活動。最後,她指出,文化機構的數量、企業精神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將把中國打造成最具活力的博物館國家。

博博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中國博物館建設熱潮下的思考

魏峻 廣東省博物館館長

魏峻在分享會上作了題為《博物館發展關鍵詞——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博物館?》的演講,介紹了中國博物館數量近年來明顯增長的原因,有賴於政府支持、運營方式的改變和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政策。魏峻館長以“開放”為關鍵詞,提出博物館是一種社會信託機構,要將博物館的資源,包括館藏文物、數據資源、人才資源等逐步對公眾進行開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魏峻館長同時提出“無邊界博物館”的理念,實現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博物館圍牆內外的溝通。

博博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中國博物館建設熱潮下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