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在緊接下來的日子裡,梅里達的物質文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裡找到了權標頭、扁斧、矛頭,和一些帶有撒哈拉風情的陶器。梅里達人似乎和來自沙漠的某些民族混熟了,他們的物資也隨即變得富有了撒哈拉情調。

在這裡面我們特別要留意的是權標(mace)這種東西。

說白了,最初的權標就是把一塊打磨成大致球形的硬石安放到一根手柄(通常是木做的)上形成的。

權標一開始很可能是一種武器(所以又叫“梨形棒”)——當和敵對部落起衝突時,掄起這個重物砸到敵人的腦殼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原始的武器在埃及文化中變得舉足輕重,甚至成為了統治者的象徵。

下圖中是一根史前埃及的權標。可以想象一下它在戰場上的威力。

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插圖:史前埃及權標(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權標頭(石頭部分)的製作變得越來越講究,例如下圖中這個來自梅里達的例子中,它被打磨成了左右對稱的優雅形狀。隨著武器的進步尤其是後來金屬冶煉武器的出現,權標的實戰作用慢慢消失,但其象徵意義一直延續到新王國時期。

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插圖:梅里達權標頭(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在隨後的旅程中,關於權標,我們還會有得說。

在梅里達文化的前半段裡,我們和在法尤姆一樣,並沒有找到墓地,這裡只有一些零星的埋葬點,可能是不幸在社區裡夭折的孩子的長眠之處。但是這個社區的人顯然並沒有、也不打算死後長眠於此——他們依然是兼職的農夫。

在這些零星的埋葬點裡,孩子們的遺骸捲曲著,面朝北方,身邊放著一些麥子;雖然對於來世的信仰這時已經初露端倪這樣講有點牽強,但用麥子隨葬確實成為了一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法老們塞滿寶藏的王陵中……

下圖是考古學家對梅里達墓里人類遺骨的復原圖,蜷縮著下葬是當時的傳統,可能是在模擬嬰兒在媽媽子宮內的狀態——死去等於再次降生的信念,從此已經可窺一二。

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插圖:梅里達墓人類遺骨復原圖(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下面這張是梅里達遺址的照片。可以看到到處都是陶器。

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插圖:梅里達遺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下面這張著名的照片是在圖坦卡蒙的陵墓被發現後拍攝的,在正中間那張牛形的屍床下面,堆著很多圓圓扁扁的盒子,裡面裝著法老在冥界之旅中的吃吃喝喝——烤鴨、烤牛腿、麵包等等,這其中還有麥子。讓死者帶著食物上路的做法延續了幾千年。古埃及人還會在墓中放入用水浸泡過的麥子,讓它們慢慢發芽。

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插圖:圖坦卡蒙陵墓(圖片來源:國家地理官網)

當我們乘著時光機再往前走了幾百年之後(大概是公元前4100年),鉅變再一次發生了:在距離梅里達社區以南40英里、河谷面向三角洲敞開的地方,出現了新的定居點。

這裡靠近何夫幹谷(Wadi Hof),名叫埃爾-奧瑪裡(el-Omari),就在今天的開羅市附近。目前看來,埃爾-奧瑪裡的居民也居住在那種小圓屋中,使用我們已經見過的陶器,而且陶器不加任何裝飾。和法尤姆、梅里達的人一樣,他們不知道金屬。

嗯,又是一個沉悶的史前遺址,你會這麼想吧?

但是埃爾-奧瑪裡必須在埃及的故事中佔有一席之地,為什麼?因為在這裡,我們終於、終於、終於,看到了第一批埃及墓地。

這裡的先民們都長眠在這片墓地中——男男女女,大人小孩,依然蜷縮成嬰兒狀,面朝北方。

我們漫遊了那麼廣袤的史前埃及大地,在這裡第一次看到了“埃及人”:成年男子高大約1米7,成年女性則再矮小一點,大約在1米6左右。

在後面已知的所有歷史中,這就是古埃及人的普遍身高了(因為搞笑的誤會而被稱為“古埃及的拿破崙”的那位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其實身高也基本達標了,這事後面再說)。

那麼,人種呢?他們是黑人還是白人?

在這裡並沒有太多關於種族的信息。一如我們以前說過的,埃及的史前文化是一個融合了非洲和黎凡特血液的文化,而她的孩子們也並非來自單一種族。

長眠在墓地裡的人,有直髮的、捲髮的,展現出明顯的多民族混血特徵。當某些現代政客把膚色看的比天還高的時候,我們卻發現古人根本不把這當成一回事,呵呵。

從一開始,埃及就是一塊織錦——來自地中海沿岸、非洲大陸深處、撒哈拉邊緣以及黎凡特的人們,一起編織出了這個註定偉大的文化。

還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在埃爾-奧瑪裡墓地裡,發現了已知最古老的埃及棗核,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很喜歡吃椰棗了;在一處墓穴中,女死者的頭上插著一株飛蓬(菊花的一種,就是我們經常在路邊山野上看見的那種小黃菊),在後來的歐洲也曾經流行類似的做法,人們認為這種小黃花插在頭上能驅趕蒼蠅。

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 推薦擴展閱讀 -

打破膚色迷思

膚色與種族是否真的這麼重要?在2018年4月號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有這樣的一篇專題,以科學的角度探討了膚色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給出的答案是:我們都誤解了膚色與種族,“膚色更多是一種用於區分非我族類的人為標籤”的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插圖:該期封面。(圖片來源:芹菜提供)

封面上這對雙胞胎同父同母,但她們卻擁有不一樣的膚色和髮色。

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插圖:雜誌內頁(圖片來源:芹菜提供)

經過科學研究,非洲大陸作為人類的搖籃,其膚色多樣性冠絕全球。即使同在一片大陸的人,他們的膚色也並不一樣。當我們以“黑人”“白人”界定種族甚至文化的優劣的同時,我們其實跌入了一個日積月累的人為誤區中。

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插圖:雜誌內頁(圖片來源:芹菜提供)

想閱讀該文章的英文完整版,可以評論或留言聯繫我們,想要閱讀中文版,可以網上購買一本(直接在淘寶搜“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因為發文時芹菜法老已經把書賣掉了,所以木有了(囧)。

欲知後事如何,請關注我們繼續聽故事。

法老同學講埃及(20與埃及先民面對面)史上最古老的埃及墓地

關注我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