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在前面的若干集裡我們遊歷各大史前農業社區的時候,我們看到埃及先民馴養了牛、羊、豬、驢、鴨和鵝。這其中有些動物來自亞洲,也有的起源於非洲。但他們馴養動物的努力似乎永遠不知疲憊。

埃及人判斷動物價值的標尺並不僅僅是經濟收益和味道,他們與動物的關係其實一早就超越了這個範疇。

對牧人和農夫而言,牲畜當然首先是財富的實體(那時還沒有錢幣),但從我們已經觀賞過的那些雕刻和繪畫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埃及人愛他們的牲畜如此之深,彷彿已經打破了牧者與被牧者的藩籬。

乃至於到了法老時代,埃及終於作為一個燦爛的古代文明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候,埃及人已經全民陷入了養寵物的狂潮,上至法老下至卑微的農民都當起鏟屎官來了。

貓狗除了是寵物之外,還和很多宗教信念有關,例如埃及人相信冥界裡也有貓。在第18王朝的法老圖特摩斯三世(Thothmose III)的墓壁上,一隻貓蹲在一位冥界神靈的身後。這貓還是有花紋的呢!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圖特摩斯三世墓畫(圖片來源:Philippe Germond, An Egyptian Bes

上次我們說到,在梅里達,第一次出現了貓存在的證據,而在此之前狗肯定就已經來到了史前農夫們的家中了。

所以我們今天,就先來說說狗狗。

犬類肯定是人類馴養的第一批動物。有理論指出家犬起源於狼類,好幾個舊石器時代的居民點不約而同地開始了養狗,而人類村落中最早的狗狗,可能是被人類吃剩的食物吸引而來的狼或豺,也可能是人類把狼或豺的幼崽抱回家後養大了。

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和西伯利亞(Siberia)在公元前13000年左右就已經有狗狗了,中東地區(Middle East)的狗狗出現於約公元前11000年,而西歐(West Europe)的人則要等到約公元前7000年才開始為狗狗鏟屎。

在埃及,最早找到的家犬骸骨來自梅里達(又是梅里達!)。但是我們相信狗狗來到尼羅河兩岸的時間還應該早一些。當這裡的人還過著狩獵-採集生活的時候,狗高超的追捕能力無疑很受獵人歡迎。

狗幫助人類捕獵,人類把自己的食物和居所和狗共享,對雙方來說這都是物有所值的合作,感情也隨著這樣日漸加深。

下圖中這個中王國時期的石灰石雕像展現了母狗為五隻幼崽哺乳的溫馨畫面,可以看到狗媽媽的脖子上還帶著項圈。現存於羅浮宮。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中王國石灰石雕像(圖片來源:Philippe Germond, An Egyptian Bes

隨著獵人轉變成了農夫,狗狗也跟著改變了它們的生活方式。狗狗不挑吃,可以當家中殘羹剩菜的清道夫。

埃及人是真心喜歡養狗,很多有錢人樂此不疲地給自己的狗狗起名字。狗幫助埃及人管理畜群、保衛村莊和看門口。這些職責,狗狗們從沒有忘記過,直到今日。

在下圖中這張第18王朝高官伊南尼(Inani)的墓畫中,出席葬禮盛宴(埃及人習慣在葬禮後舉行隆重的宴會,嗯,類似我們的解穢酒)的賓客帶來了一條愛犬,這是一隻全身白色的垂耳朵狗狗。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第18王朝墓畫(圖片來源:Philippe Germond, An Egyptian Best

我們有幸找到了史前時期埃及人養狗的線索。

在現存於莫斯科普什基博物館(Pushkin Museum)的一隻涅加達一期(Naqada I,約公元前4500年)的碟子是目前已知最早刻畫家犬的埃及器皿,在這件文物上,一位攜弓箭的獵人和四條狗的形象清晰可見。因為圖片沒找到,只能請各位看官根據下面文字,自行想象。

這個獵人頭上插著羽毛,下體穿著護陰套(這個東西的功能也請自行想象),而這些狗的體型看上去接近格雷伊獵犬(Greyhound,也叫格力犬、靈緹),腿長、肌肉結實,雙耳豎起,尾巴翹起。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今天的格雷伊獵犬(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很多人以為今天的法老王獵犬(Pharaoh Hound)起源於古埃及。嗯,這只是一個未經證實的假說,這個品種可考的育種證據來自馬耳他(它也是馬耳他的國犬)。

但是很多人覺得它和經常見於古埃及藝術作品中的那種尖耳朵獵犬很像,甚至有一些傳說提到,法老王獵犬最初就是從埃及引進到馬耳他的。由於古代沒刻意培育純種狗的習慣,這一切很難查證。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法老王獵犬(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下圖中是一直以來曝光率極高的古埃及獵犬形象,在埃及語言裡叫做“特森”(tesem)。雖然這種尖耳朵短尾巴的狗狗很可能是古埃及最受歡迎的,但“特森”這個詞的本意只是“獵犬”,而並非特指某一品種。垂耳朵、長尾巴、比較矮胖的其他狗狗,也有被叫做“特森”的。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古埃及獵犬(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事實上,埃及人的獵狗很可能起源於北非的豺,和今天蘇丹地區的巴森吉犬(Basenji,又叫巴仙吉犬)有親緣關係。

蘇丹的巴森吉犬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非獵犬。這種狗狗的聲音很小,有點像在哼歌(因為它的聲帶結構和別的狗狗不太一樣),所有也有個外號叫做“不會吠的狗”。古埃及的狗狗和它倒是有著一定的關係。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巴森吉犬(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獵犬經常出現在古王國的狩獵場景中。

第11王朝的法老瓦哈克·因特夫二世(Wahankh Intef II)似乎特別鍾情於獵犬,他連出徵時都要帶上愛犬;他還在自己的喪葬石碑上刻上好幾只愛犬的名字和頭銜(沒錯……他還給他們賜了頭銜……厲害不),可見是個資深鏟屎官。他有一隻狗名叫“公牛”,一隻名叫“小黑”,還有一隻狗的名字很奇怪,叫做“阿巴伊可魯”(Abaiqur),這顯然不是一個埃及名字,它和今天柏柏爾人稱呼獵犬的詞很相似。

在阿斯旺的薩仁普一世(Sarenput I,第12王朝)墓內留著他的狗狗的形象,它優雅的線條和翹起的小短尾不禁讓我們想起巴森吉獵犬。這位薩仁普一世是埃勒法坦地區的管理者(高官),他執意要帶著愛犬一起踏上冥界旅途——一起成為不朽的靈魂。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薩仁普一世墓浮雕(圖片來源:Philippe Germond, An Egyptian Bes

下面這塊來自阿拜多斯的一塊石碑上,也有一隻萌萌噠的狗狗。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阿拜多斯石碑(圖片來源:Philippe Germond, An Egyptian Besti

埃及家犬的種類頗多,或者說頗雜。

例如,中王國時期出現了一種近似今天短腳獵犬的狗,而到了新王國,耳朵下垂、渾身雪白的狗得到了很多社會上層人士的青睞。埃及人也把這種狗狗叫做“特森”——儘管它們很顯然和古王國時期的那些“特森”不是一個品種的。

第18王朝的法老們頻頻派出探險隊去搜尋異國珍寶,與探險隊一起返國的的往往有利比亞、努比亞或蓬特(Punt,位於非洲東海岸的索馬里和厄裡特里亞的某個地方)的狗。這給古埃及犬類分類工作出了大難題,我們至今無法給出一張埃及狗狗品種清單。

隨著外來品種的到來,狗狗之間互相雜交繁殖(那時沒有人刻意去培育什麼純種狗,都是這個混那個,那個混這個),始於新王國的犬類多樣化浪潮一直持續到希臘-羅馬時期。

也是到了希臘-羅馬時期,埃及人才為了不同的用途繁育狗只,例如有的狗專門用於打獵,有的用於隨軍遠征,有的特別適合牧羊,甚至有了用來比賽和打架的狗狗。

下圖中第6王朝高官麥爾魯卡(我們的老朋友了)墓內浮雕,一隻酷似巴森吉的狗狗被一位侏儒牽著,這應該是麥爾魯卡的寵物狗,而這位侏儒是他的僕人。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麥爾魯卡墓內浮雕(圖片來源:Philippe Germond, An Egyptian Bes

下圖中是第5王朝高官普塔霍特普二世(Ptahhotep II)墓內緊張刺激的狩獵畫面,英勇的獵犬咬住了羚羊的咽喉——帶著隨從,浩浩蕩蕩地去沙漠地帶打獵是那時的有錢人的潮流。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普塔霍特普二世墓內浮雕(圖片來源:Philippe Germond, An Egyptian

從狗狗被馴養的那一刻起,它們就和人類建立了非同尋常的關係,而這種關係超越了一切實用主義範疇。

正如資深鏟屎官因特夫二世在石碑上留了狗狗的名字,就表明他已經把狗狗視為自己的知心夥伴甚至家庭成員了,他是真心希望在去往永恆的路途上和狗狗們繼續相伴的。

前王朝時期(Predynasty,指的就是王朝誕生之前的那個時期)的埃及人就把狗葬在自己周圍。在阿拜多斯,一位國王為幾條愛犬分別建了墓,並雕刻石碑緬懷它們。

從史前時期到羅馬時期,埃及人的鏟屎熱情分毫不減,在阿瑪爾那(Amarna,第18王朝宗教改革的前沿陣地)和塔尼斯(Tanis,第21王朝的首都)都發現了專屬於狗的墓葬。

皮埃·蒙特(Pierre Montet)在1939-1940年發掘塔尼斯時,找到了第21王朝的法老帕蘇森尼斯一世(Psusennes I)的花崗岩石棺,石棺的表面就有法老愛犬的形象,彷彿在為主人提供永恆的守護。

在吉薩的一個古墓(編號G21188)中,發現了一塊第5或第6王朝的被“循環再用”的石碑,碑文這樣提到法老的愛犬:

“此乃陛下的護衛犬,其名阿布提於(Abutiyuw)。陛下下令把他(埃及人直接用他或她指代動物,從這裡可以知道這是一隻公狗)厚葬,並且從國庫中撥款為他製作一個棺槨,並且在他死後為他焚香。陛下賜給他芳香的油膏,並派一隊勞工給他建了一個墓。陛下做的這一切全是為了他,願他得到榮耀!”

下圖中來自墓工村的一塊石片上的塗鴉,三隻獵犬圍攻一隻鬣狗。注意三隻狗狗的毛色都不一樣。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墓工村石片塗鴉(圖片來源:Philippe Germond, An Egyptian Best

至今,已經有多達80只法老們愛犬的名字列入了我們的考古清單。無數的壁畫和浮雕場景中,我們總是能看到忠誠的狗狗伏在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座椅旁。狗狗登堂入室,和埃及人親密無間。

在某些法老的執政期間,他們的狗出現得比他們的朝臣還要頻繁。一位中王國時期貴族的侍從自豪地說起自己在主人家裡的地位:“我好比一隻睡在屋中的狗,我是主人的‘臥室獵犬’,我深受女主人的信任!”

文章最後這張圖片,是一個希臘羅馬時期的小狗雕像,這時埃及的狗狗不再全是苗條矯健的了,也出現了長毛短腿的可愛品種。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插圖:希臘羅馬時期雕像(圖片來源:Philippe Germond, An Egyptian Bes

好了,狗狗講到這裡,不要走遠,下一次,我們講貓貓。

未完待續

欲知後事如何,請關注我們繼續聽故事。

法老同學講埃及(番外-埃及人和寵物那些事1)全民鏟屎的古文明

關注我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