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被周恩來稱為中國之最

​​你是否還記得去年的那個瞬間?

在央視《經典詠流傳》大咖雲集的舞臺上,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攙著一位老奶奶緩緩走上舞臺。在觀眾的注視下,她來到了鋼琴面前,一雙歷經歲月滄桑的手輕輕放到了琴鍵上。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被周恩來稱為中國之最



摸不著頭腦的觀眾不由竊竊私語,這個走路顫顫巍巍的老人是誰?是呂思清的家人嗎?

然而幾秒之後,隨著第一個音符傾瀉而出,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被周恩來稱為中國之最



她,就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鋼琴部分的首創及首演者,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

耄耋之年的她,用了將近六十年的時光,在琴鍵之上傾訴了《梁祝》這個中國最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她也向人們證明了,人生,什麼時候登上巔峰都不晚。

然而,就在前天,這位深深感動著我們的藝術家,在新加坡出席維多利亞音樂廳的一場音樂會時,突然在下半場心臟不適,開始冒冷汗,走向廁所的途中體力不支暈倒。急送醫院後宣告不治,享年89歲。

巫漪麗生前曾說過,她一輩子的心願,就是跟音樂作伴兒,在音樂聲中離去。沒想到,她居然一語成箴。



提到巫漪麗,就不得不提《梁祝》。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巫漪麗為了讓人們能夠欣賞、瞭解西洋音樂,她開始了全國巡迴演出,跑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各個省份。箇中辛苦,可想而知。但巫漪麗從不喊累訴苦,作為一位優雅而有魅力的女性,她始終不疾不徐地掌控著音樂的流向,掌控著自己的人生。

在巡演的途中,她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夠讓更多的國人瞭解西洋音樂,瞭解鋼琴,這也成為了她一生的志願。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被周恩來稱為中國之最



1959年5月27日,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完成了交響樂的世紀性突破。

然而,那時的《梁祝》還沒有鋼琴版,於是巫漪麗從資料室借來總譜,熬了三天三夜,最後創作出《梁祝》鋼琴伴奏。她在舞臺上親自演繹了這首自創的鋼琴版《梁祝》,由此成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

巫漪麗在這首《梁祝》上花了不少心思。她從一個跨文化創作人的高度來審視這首歌曲,將西洋樂器與中國情感相互結合,使得旋律簡單的《梁祝》具有深刻而複雜的美感,一下便打動了中外聽眾。

中西方音樂的糅合,讓《梁祝》一躍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中國民族風格作品之一,巫漪麗也因此受邀前往世界各地演出。但無論身在何處,她從不曾忘記前輩的囑咐:用鋼琴彈好中國樂曲。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被周恩來稱為中國之最



巫漪麗曾說過:“賀綠汀先生就覺得應該把中國作品彈好,他說如果不好好彈,永遠是在紙上,這句話給我印象很深。外國鋼琴作品分好多時期,有每個時代的風格,中國鋼琴作品也應該有風格。而且中國作品來源更多,有戲曲的、有民間樂曲的、歌舞的,所以一輩子學不盡。”

一直將彈好中國樂曲放在心上的巫漪麗,幾經周折後,終於在2008年如願出了第一張鋼琴獨奏專輯。那時,她已經是77歲的高齡。那張專輯裡,收錄了《松花江上》、《娛樂昇平》等多首中國風曲目。5年後,83歲的巫漪麗又出版了第二張個人專輯。當時,她特意託朋友從新加坡給身在美國的前夫楊秉蓀帶去,即使隔山跨海,還是想跟最在乎的人一起分享。

2017年,巫漪麗榮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大獎。然而,與喜訊同時傳來的還有楊秉蓀病逝的噩耗。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被周恩來稱為中國之最



獎盃被放到了一旁,巫漪麗默默換上素白的衣衫,在空無一人的錄音棚裡,又彈起了那首最為熟悉的《梁祝》。

早已將《梁祝》熟捻於心的她,不用曲譜,一氣呵成。彈到哭墳的段落,她似乎把全身氣力都集中在指尖,讓悲傷在琴鍵上四濺;轉到化蝶,她柔情似水,像是告別,又似傾訴。

這是《梁祝》的絕唱,也是她在彈奏自己的一生。



對於成功者,我們總是在感嘆他的輝煌時刻,然而在成功背後的艱辛,卻鮮有人知。

看著優雅從容的巫漪麗老人,你大概難以想象奶奶的一生其實坎坷而波折。

巫漪麗與鋼琴結緣,源於一部電影。六歲那年,巫漪麗跟隨舅舅看了一部名為《子夜琴聲》的美國電影,男主角彈奏的鋼琴曲縈繞在她耳邊揮之不去,小小年紀的她竟然失眠了。

偶然間,年幼的巫漪麗得知讓她魂牽夢縈的曲子,原來是肖邦《即興幻想曲》的一部分,這使她感受到了鋼琴的美妙,自此鋼琴便成了她生命存在的意義。

學琴的第一年,巫漪麗就拿到了上海兒童音樂比賽鋼琴組第一名。後來年僅九歲的她,更是成為了“鋼琴之王”李斯特再傳弟子梅百器的第一個兒童學生。中國老一輩鋼琴家吳樂懿、朱工一、周廣仁、傅聰等,都是她的同門。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被周恩來稱為中國之最



1949年,才18歲的她,首次在上海蘭心大戲院演奏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便引起全場轟動,成為整個上海灘最璀璨奪目的演奏家。

1955年,擔任中央樂團第一任鋼琴獨奏家,1962年,她獲評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並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一切似乎向著更好的方向走去,誰知命運也開始露出了猙獰的一面,但就算再惡劣的環境,巫漪麗也從不忘練琴,嚴冬臘月,她穿著大衣坐在琴房,練得熱了,就一件一件脫,練完之後再把外套一件一件穿回去。

在人生無法自主,受到傷害時,巫漪麗仍然用生命保護雙手:“別打我的手,打我的腳吧…”從那以後,她的腳便留下了病根。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被周恩來稱為中國之最



輾轉多年之後,她孑然一身以教琴為生,生活雖然樸素,但她卻樂在其中。

曾經所有或悲或喜的歲月中,不變的是她對鋼琴的堅定與執著,哪怕前途曲折依然堅定地向前走著,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然而面對別人的盛讚,巫漪麗卻並不受用,在她看來,音樂不是用來炫耀才華的,它是用來改變生命的。

所以她對音樂的另一種接力便是用耐心和愛心傳承鋼琴教學 ,在有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她的藝術青春,也從未因年邁而凋零,反而愈加芬芳。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被周恩來稱為中國之最



菲蓓爾的理念亦是如此,我們希望在每個孩子的生命中,除了欣賞音樂,還能有一段和音樂一起走過的旅程。為此我們要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點燈人,為他們照明前方的道路,幫助他們找到進入音樂世界的路徑。

就如巫漪麗一樣,從學生到演奏家到老師,一生都用琴聲氣定神閒地演繹著,屬於自己的,屬於無數音樂學子的絕代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