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最快5月審定

“最江蘇”導讀

回顧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戰略除了“升級”,還按下了“快進鍵”。進入2019年,長三角地區正逐步快速形成世界級城市群框架。作為長期關注江蘇產業經濟發展的新媒體平臺,“最江蘇”將“長三角一體化觀察”作為固定欄目,持續深度解析在這一富饒美麗的地區正在深刻發生的變化。

4月2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承辦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9春夏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多位城市領域頂級專家為高質量發展長三角一體化提出理論、路徑和對策、建議。

“最江蘇”此前曾提及,在2018年11月下旬召開的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在年會現場學術對話環節透露,國家發改委當前正啟動編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目前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也正積極參與配合《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

日前有媒體透露,上述《規劃綱要》初稿已經形成,最快有望在今年5月完成審定,正式出爐。而據“最江蘇”瞭解到,實際上,微觀層面業已開展對接。

長三角一體化觀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最快5月審定

上海青浦

三省一市協同合作進入快車道

上述研討會透露,要把長三角建設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範區,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而這需要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

會議提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方案可以照搬照用,要回答好“1+1+1+1>4”這個重大命題,既需要實踐探索,也需要理論支撐,必須立足實際思考、著眼長遠謀劃。

如今,長三角城市群已經成為我國城市化最密集的地區。區域內共包括45個城市,人口約佔全國的1/6,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66.66%。

去年以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三省一市的協同合作也進入快車道。

2018年3月,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成立,由三省一市抽調工作人員協同辦公,據透露,目前常年辦公共有18人。

2018年6月,滬蘇浙皖三省一市2018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召開,不僅簽署了涉基金、環保信用、基礎設施、信息化領域的11個合作項目,審議並原則同意了《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共細化了320項具體任務。

除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啟動編制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即將出爐,進入2019年,一體化發展已在交通、醫保、民生、稅收、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取得成果。

長三角存在三十多條斷頭路,目前有15條已經開工建設。

在異地醫保方面,長三角已經率先開展異地就診門診直接結算。今年上半年,上海、浙江、江蘇三省市內將有望實現全面聯網即時結算。

長三角一體化觀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最快5月審定

江蘇吳江

一體化示範區呼之欲出

長三角一體化的制度創新中,示範區的設想被屢次提及。

示範區相當於三省一市的“試驗田”,更能承擔“特區”的角色——長三角面積廣大,實現區域一體化有很多障礙,這就需要有適當的地域來推進一體化的示範先行作用和支撐帶動作用。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建設方案,已經被提上日程,並有望在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省市交界的區域落地,面積佔地2300平方公里。

為什麼選擇這個區域?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範恆山認為,這個區域是傳統長三角三省市的交界地,從行政角度來看,示範區能把三省市緊密聯繫在一起;從經濟角度看,省區範圍內很容易被邊緣化,但如果這三地形成接合帶,這一區域就從邊緣變中心,很快變成熱點地區。

此外,三地經濟懸差不大,大體發展水平相當,發展潛力很大;還能在經濟與生態的結合、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等多個範圍內先試先行。

事實上,三地已經在多方面逐步打破體制限制,試水一體化。

今年2月,三地發佈了《青浦、吳江、嘉善2019年一體化發展工作方案》,初步確定了今年七個方面51項重點工作。

根據方案,三地提出如開通跨省域的旅遊專線,研究毗鄰區域旅遊一卡通,促進毗鄰區域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資源共建共享、優勢資源整合;積極謀劃舉辦長三角環澱山湖國際馬拉松賽、環意自行車賽等重大體育賽事等。

都市圈一體化,交通需先行。今年3月,兩條跨省公交專線——往返於吳江黎裡至青浦的7618路,以及吳江黎裡至嘉善西塘的7619路宣佈啟動,意味著三個交界縣區的城市公交已經率先實現互通。

此外,三個鄰近地區的稅收分成也有望打破行政壁壘。一場跨區域稅務協作座談會已於4月16日召開。會上,三地稅務機關初步交流了12個方面的協作意向,並在稅務信息共享互認方面達成共識。

在一體化推進過程中,跨地區投資、企業遷移、生態鏈共建等必然涉及利益機制的重構。而從稅務徵收管理的角度上看,信息互認將極大降低區域內的行政成本。

長三角一體化觀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最快5月審定

浙江嘉善(新華社圖片)

微觀層面業已開展對接

根據中央關於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近兩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實際上已經在微觀層面積極進行互聯互通。

2018年3月,從三省一市抽調多名工作人員組建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落地上海。此後,三省一市民政部門聯手,推動異地養老政策“通關”;四地檢察長舉行座談會,決定建立區域環境保護的司法協作機制。6月1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召開,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和國家發改委領導出席會議,審議並原則同意《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長三角地區合作近期工作要點》。

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三省一市更是響應頂層設計,不斷深入探索跨省域合作,頻出新政。

在交通層面,2018年12月1日,上海、杭州、寧波三市地鐵二維碼互聯互通,在上海可刷杭州、寧波地鐵APP中的二維碼乘坐地鐵,在杭州、寧波乘地鐵,刷上海地鐵APP的二維碼也能暢行。

與此同時,為深入實施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支持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發改委於2018年12月19日分別批覆了《上海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規劃(2018-2023年)》和《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的調整規劃(2017-2022年)》,今年1月2日批覆同意《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19-2025年)》。

在教育層面,在2018年12月13-14日召開的第十屆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會議上,三省一市共同簽署《長三角地區教育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戰略協作框架協議》和《長三角地區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就教育一體化達成一攬子戰略協作。

在制度層面,2018年底,三省一市的人大常委會會議分別表決通過各自省份的《關於支持和保障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決定》,要求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凝心聚力支持和保障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這是長三角地區地方立法工作協同的最新成果,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南通大學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特聘教授徐長樂分析認為,2018年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邁進深入發展的階段,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落地,並出臺三年行動計劃。“過去沒有實施細則和指導意見,區域規劃不能落地,現在有了一個機構來統籌編制,負責落地和監督,規劃就能夠實實在在地落地。無論是從基礎設施方面,還是從法律法規體制建設方面,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中國城市報、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