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載尋女老父親:找不回來,我不敢歇不敢死 ▎幫幫他

“麻煩你幫我看一下,見沒見到過這個人?”

“你再看看嘛,這是我么女兒,我找了14年了沒找到。”

“我要找到她,帶她回家……”


這是十四年來的易步文老先生不厭其煩說過最多的話。已是79歲高齡的他,一個星期前尋親的途中,不慎扭傷了手肘。老先生看著自己受傷的手,有些惋惜地對記者說:“不是手受傷,我早就出去找女兒去了。”


如今,家住瀘州龍馬潭的易步文老人,系原瀘州某建築公司退休職工。年近八旬的他聲如洪鐘,雖看起來還算硬朗,但身患糖尿病,血糖值最高達到20多,每天靠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儘管身體情況不容樂觀,老人依然奔走在尋找女兒的路上。


14年足跡遍及雲貴川渝城市鄉村


易步文老人手裡拿著一摞名片,上面印有一張中年女子照片和一段文字。“沒見過。”聽到大家的回答,他有些失望,但還是向大家挨個遞名片。“萬一見到了,你給我打電話,或者送到派出所。”老人邊說邊賠笑,“我會感謝你。”

自2005年4月9日易菊香走失的當日下午,他從未停下尋找d 腳步,14年來易步文奔走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和廣西的大小城市,鄉鎮甚至山村,行程近50萬公里,耗盡家財。

“女兒找不回來,我不敢歇、也不敢死。找了14年了,再找不回,我怕就找不動了。”兜兜轉轉14年,都是無果的奔波,但老人並沒有停下尋女的腳步,他總說:“多一點線索,就是多一點希望。”

14載尋女老父親:找不回來,我不敢歇不敢死 ▎幫幫他

▲易步文在鄉鎮張貼尋人啟事


在易步文的布挎包裡,除了換洗衣服和藥品,就是尋女名片和尋人啟事。每到一個地方,他必做三件事:發女兒名片,講女兒遭遇;向派出所求助,講女兒遭遇;在顯眼處貼尋人啟事,講女兒遭遇……

14載尋女老父親:找不回來,我不敢歇不敢死 ▎幫幫他

▲易步文的尋女名片


14年過去,易步文還記得女兒出門時戴了一頂布制的“盤盤帽”,女兒的特徵,他也一一寫在了名片上:“左眉毛尾有一小圓坑,上門牙有一顆斷半補過;右手小臂內側有三道橫著的傷痕,左小嘴唇有一疤痕。不愛說話,不打人罵人,精神二級殘廢(疾),沒有記憶力。” 他所描述的這些特徵,緣於他和女兒長久相處的記憶。


老人獨自尋人 風險重重不放棄


對於79歲的易步文來說,長時間的奔波,確實存在巨大風險。他不會用智能手機,兒女們無法對他進行定位;他也不愛記筆記,走過的地方自己也不留痕跡,為確保他的安全,家人絞盡了腦汁。

14載尋女老父親:找不回來,我不敢歇不敢死 ▎幫幫他

▲易菊香的媽媽


老伴本想跟著他,但腿腳不方便,另外家庭經濟條件也不允許。於是,老伴和大女兒與他“約法三章”:每天晚上回到旅館後,都要及時給老伴打電話,告知所在地及所宿旅館名字、電話;身上帶急救藥;每天早晚各打一次胰島素。第二天早上,老伴還要打電話確認他是否“安全醒來”。

易步文患有嚴重的糖尿病,而且病情越來越重。他帶著胰島素注射器和胰島素,早晚飯前,他都要自己打24個單位的胰島素。


苦苦尋找線索 堅信小女兒還活著


“我其實都是根據線索一路追蹤著找的,很多時候擦肩而過,我後腳剛到,她前腳先走。”易步文自認為是 “運氣”不好,甚至認為還沒到女兒回家的“機緣”。

14載尋女老父親:找不回來,我不敢歇不敢死 ▎幫幫他

▼易步文懇求村民幫忙留意女兒信息


易步文更堅信小女兒還活著,老人告訴新報記者,2008年在宜賓江北新街平交道,一名在路邊擺攤賣草藥的“尹師”說,看到易菊香和賣草藥的(她男的)在宜賓臨港區白沙鎮、翠屏區高店、金坪等鎮待了好幾個月,天天趕場賣草藥。

2012年重慶渝北花園新村田應淑婆婆曾親眼見到過易菊香。2018年3月60多歲的謝大姐在四川宜賓筠連縣見過易菊香。“這些見過你女兒的人,以前都不認識她,怎麼就確定見到的是你女兒呢?”面對記者的質疑,易步文解釋說:“他們後來看到照片了。”

但是經記者梳理發現,易步文尋女的方向和線索,不是來自素不相識的80多歲的老鄉,就是深山農民,甚至是算命“先生”……老人的線索無一能被證實。因為對這些道聽途說的“線索” 從不懷疑,而循著這些“線索”,他14年來一無所獲。


么女考入大學 因失戀受刺激失常


說起失蹤的女兒,易步文每次都忍不住落淚。“我三個孩子中,么女兒易菊香是最聰明的。”他回憶,易菊香出生於1972年,到今年已47歲,她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和哥哥。1989年9月,17歲的易菊香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北某工業大學,是航空航天方面的定向生。

大學第一學期寒假,易菊香從大學帶回來一名男同學,後來兩人公開了戀情。大學就在易菊香準備畢業論文時,易菊香因失戀遭受打擊。易步文說,易菊香曾在手腕上劃了三刀,幸虧搶救及時,後來留下三道刀疤。再後來,易菊香又跳過樓,及時獲救。

1995年,在學校多待了一年後,易菊香終於從大學畢業,其精神狀態也有所好轉,她被分配到四川宜賓某國有企業。大學男友也曾與之和好,並在工作後結婚,結婚後小兩口一個在宜賓,一個在貴陽,兩地分居。好景不長,遠在貴陽工作的丈夫提出離婚,易菊香遭受第二次打擊,最後無法正常工作,上班沒多久就開始長期病休。

為了照顧生病的女兒,已經退休在家的易步文和老伴把易菊香接回瀘州生活。期間,易菊香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成都一家醫院宣稱可以通過開顱手術治療精神病,主動提出去做手術。

至今,易步文仍後悔讓女兒做了開顱術。“出院回家,病情反而加重。”2005年4月9日上午,易菊香剛過完33歲生日不久,她說要去買件新衣服,出門後,從此再也沒回家……


對女兒失蹤自責 家人支持實為慰藉


易步文告訴記者:“我尋找么女易菊香,大女和兒子都支持。”但兒女的這種“支持”,其實更多體現在經濟上,以及對他身體健康和安全的關心上。

易步文和老伴的退休工資,到今年每月才剛剛超6000元。除了每月家裡必須開支的2000元左右,餘下全部用來尋女,老兩口的退休工資常常捉襟見肘。不夠的開支,往往由兒女賙濟。“孩子們都希望我在有生之年找回小女兒。”

在易步文看來,孩子們的支持無疑是他堅持尋女的最大動力;而在孩子們眼裡,或許支持老父親外出尋親,只是了卻老人一樁心願,至於能不能找到,那是另外一回事。只要老父親身體還能支撐,心理還能承受,安全尚有保證,他們都不干涉。

14載尋女老父親:找不回來,我不敢歇不敢死 ▎幫幫他

▲易步文和他的尋女名片


易步文常常埋怨自己沒有把女兒看好,偶爾心情不好還大發脾氣。其實,家裡人都清楚,他之所以堅持尋女14年,還有源自他心裡的自責和內疚。當年,雖然是易菊香主動提出去做開顱手術,但她到了醫院突然退縮,父親易步文卻認為已經到了醫院,再怕也得做,所以堅持讓女兒做了開顱手術……

只是,易步文沒料到,手術後不久,女兒易菊香就失蹤了。從此,他就踏上了漫漫尋女之路……

14載尋女老父親:找不回來,我不敢歇不敢死 ▎幫幫他

新報記者瞭解到

易步文和女兒易菊香的遭遇後

想要幫助老人尋女

如果你發現長相和上面照片相似

且特徵相符的中年女性

請與酒城新報聯繫

0830-2593322


供稿:新報記者 顏辰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