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一號大墓發現歷史盜洞247個 仍出土珍貴文物3500多件

秦公一號大墓發現歷史盜洞247個 仍出土珍貴文物3500多件

秦公一號大墓從1976年開始發掘,持續了十年時間。1986年,考古隊員終於揭開棺槨,但讓大家大失所望的是,發現盜洞就有247個。

秦公一號大墓發現歷史盜洞247個 仍出土珍貴文物3500多件

最早的盜洞出現在漢代,一直到唐宋及明清時期,盜墓賊可謂“時常光顧”,文物被盜非常嚴重。幸運的是,即便大件青銅器所剩無幾,出土珍貴文物依然有3500多件。其中體量最大的,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不朽墓具——“黃腸題湊”。

秦公一號大墓發現歷史盜洞247個 仍出土珍貴文物3500多件

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 館長 景宏偉:這3500多件文物裡面,黃腸題湊的槨木可以說是體量巨大,數量眾多,光消耗掉的木材就有202立方,有680多根千年以上的古柏 。這些木頭壘起了一個巨大的木房子,這個木房子實際上就是秦景公的地下宮殿。

此外,秦公一號大墓還出土玉器600餘件,大部分玉器材質為和田玉,花紋以小龍紋為主,目前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展出。

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 館長 景宏偉:這些玉器還有純金器,製作加工都非常精美,有一件小的啄木鳥,只有1.7釐米大,但是它的眼睛,還有它的喙、冠、羽毛,刻畫得栩栩如生,非常精美,這些出土器物從製作工藝、加工痕跡,我們都可以推測,在2500多年前,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和手工業發展水平都是很高的。

(記者:王敬怡,秦欽,任超,張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