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如何科學康復,做到真正的治癒?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應該如何科學抗癌呢?今天,小編就從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為大家講解如何科學康復、如何做到真正的臨床治癒,希望能幫助病友們真正做到科學抗癌。

飲食方面

1.擔心營養促進腫瘤生長,希望餓死癌細胞

腫瘤患者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很大的顧慮:擔心營養攝入過多,促進腫瘤生長,從而減少營養攝入。更有甚者,希望通過飢餓去餓死腫瘤。國際權威指南指出:無證據表明營養支持促進腫瘤生長,在臨床實際工作中不必考慮這個理論問題。不給營養,正常細胞就不能發揮生理功能,而腫瘤細胞仍然會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結果餓死的只能是患者本人,而不是腫瘤細胞。

營養不良的人群更加容易發生腫瘤,營養不良的腫瘤患者併發症更多、生活質量更低、臨床預後更差、生存時間更短。營養支持應該成為腫瘤患者的基本治療措施。

2.迷信“補品”,輕視營養素

腫瘤患者如何科學康復,做到真正的治癒?

由於營養知識不足,由於商業操作,腫瘤患者往往迷信“冬蟲夏草”、“燕窩”、“人參”、“靈芝”等貴重補品,而忽視腸內營養劑如安素、能全素、能全力、瑞素、瑞能等。

實際上,幾萬元錢貴重補品的營養價值不會好於幾十元錢的腸內營養劑。所以,日常飲食不足的腫瘤患者,應該首先選擇腸內營養劑進行口服補充。

3.盲目“忌口”,認為“發物”會促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發物”和“忌口”的定義。

所謂“發物”,通常是指能使疾病加重或誘發疾病發作的食物,但這些疾病大多是指一些過敏性疾病,如哮喘、蕁麻疹等,這種人群本身屬於過敏性體質。

所謂“忌口”,通常是針對患者目前某些症狀而言,比如咳嗽的患者,最好不吃刺激性大、辛辣、腥臭或甜膩的食物,這些食物會加重咳嗽症狀,當患者好轉,就沒有這些“忌口”了。

綜上所述,“發物”針對的是過敏性體質的患者,“忌口”針對的是當下的症狀,它們不是導致腫瘤復發和轉移的原因。

對於腫瘤患者飲食,謹記 16 個字,不挑不撿、不多不少、什麼都吃、均衡飲食。

生活方面

適量鍛鍊可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研究發現,適量運動可以激活人體免疫細胞,從而提高免疫力,加強患者自身清理癌細胞的能力,降低腫瘤復發轉移風險,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運動的強度分為低強度,中強度,高強度體力活動 3 類:

低強度體力活動:一般日常生活活動如購物,做飯,洗衣等,都是低強度體力活動,一般不會增加心跳或出汗;

中強度體力活動:心跳,呼吸比平時加快,出汗,如快走(≥3英里/小時),跳舞,騎馬,割草,瑜伽,高爾夫,工作相關的走路,舉高,太極拳,乒乓球,網球雙打,騎自行車(<10英里/小時);

高強度體力活動:心跳更快,呼吸困難,出汗更多,如競走,跳繩,跑步,快騎自行車(>10英里/小時),足球,山坡滑雪,重體力勞動(如伐木,建築),打籃球,網球單打,來回游泳,揹包旅行。

低強度體力活動對腫瘤的作用未經證實,多為日常生活基本體力活動。推薦腫瘤患者每週至少 5 次中強度至高強度體力活動,每次 30~60 分鐘。具體還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環境條件綜合選擇,對 80 歲以下可以正常活動的患者來說,每週至少 1 次 30 分鐘以上的中強度體力活動是最低要求。

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增強抗癌信心

多數人被診斷為腫瘤後,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憂慮的心理,常表現情緒低落、意志低迷、悲觀失望甚至輕生。

作為家屬,不僅要照顧患者的日常起居,更要關注患者內心的變化,應做到及時溝通交流、給予尊重,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幫助患者堅定抗癌的信心。

按時服藥,切勿隨便停藥

許多患者不願吃藥,一是覺得吃藥會給自己帶來晦氣,二是不想給家庭增添經濟負擔,三是聽信了他人蠱惑,沒有吃醫生開的藥,而是換了一種“經濟實惠”的“藥”。

患者進入維持治療階段一定不能擅自停藥,一旦停藥超過半個月至一個月,一些腫瘤就會變成新的狀態,或一些癌症容易復發,甚至原本對藥物敏感的細胞也會變得不敏感,從而變成耐藥細胞,即使再吃回上述藥物,也未必會有原來的效果好。

除了上述這些內容,患者還應按時複查隨訪、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家屬也應該學習疾病相關的康復知識。進入康復階段後,如身體出現不適,應及時就醫,不要相信偏方、秘方,以免耽誤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