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三巨頭為何同出手?都要拿這事開刀

一棵樹,如果把它限制在一個固定的區域中,根無延展之處,冠留仰天一息,能成長嗎?恐難成活。一棵樹,如果不修不剪,任其瘋長,它能成棟樑之材嗎?恐怕是很難。

什麼情況下應該放,允其生長,什麼時候應該收,當剪則剪,是個非常大的難題。要做到該放則放,當收則收,很不容易。汾酒、茅臺、五糧液,三家分別作為中國白酒清香型、醬香型、濃香型白酒的領頭羊,針對市場上不法貼牌、私自冒牌的亂象,收緊門檻,一同出手,展開行動。

2月18日,茅臺動手了;

4月4日,五糧液動手了;

4月22日,汾酒又有大動作。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份,汾酒就開始動手了。

汾酒動手剪枝毫不猶豫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部分號稱汾酒集團“開發酒”的產品無法查詢到具體開發商和酒水生產廠的廠名、廠址,更有一些不良開發商和經銷商,用三無散酒灌裝冒充汾酒。

4月22日,汾酒集團發佈官方聲明稱,集團公司高層已召開緊急會議,依據去年十月份開始的產品瘦身工作總體安排,針對報道中的內容進行核查。對杏花村鎮周邊商鋪存在的假冒侵權產品問題,汾酒集團請求汾陽市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進行查處。目前汾陽市已經組織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公安部門對杏花村鎮附近的白酒銷售商鋪進行檢查。

白酒三巨頭為何同出手?都要拿這事開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汾酒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也向媒體透露,集團自去年起就一直在壓縮開發商的數量,利用各種措施來加強監管。從各方面的信息來看,從去年十月份開始,汾酒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產品瘦身了。也就是說,去年的時候汾酒就已經開始動手修剪了。此次,汾酒集團借媒體報道形成的影響,聯合多部門,一起出動,對各種違規的貼牌產品進行大清查,該罰則罰,該封則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茅臺和五糧液等名酒也在做類似的工作。

白酒三巨頭為何同出手?都要拿這事開刀


2月19日晚,茅臺集團對外發布的消息稱:從2019年2月18日起,集團全面停止包括茅臺酒在內的各子公司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所涉及業務,相關產品和包材在未經集團允許的情況下,就地封存,不再生產和銷售。

白酒三巨頭為何同出手?都要拿這事開刀


4月4日,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五糧液品牌管理事務部向運營商、專賣店下發了《關於清理下架和停止銷售“VVV”、“東方嬌子”等系列酒品牌的通知》,各營銷區要在4月25日前全面督導此項工作的完成。

最初是怎麼長起來的?為什麼大家都在剪?

中國白酒江湖,大浪淘沙,風起雲湧之後,正在走向穩定。

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時間裡,中國的白酒行業星移斗轉,滄海桑田。很多品牌在時代前進的滾滾浪潮中,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由於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各種形式,各種花樣的新產品層出不窮。江山代有新酒出,各領風騷一兩年。

為了滿足飛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抵禦新品牌帶來的影響,很多傳統知名酒企在做好自己產品的同時,開始嘗試與開發商合作,借開發商的資金,擴大自己的規模。然後,利用這種比較靈活的機制,針對市場的變化,及時推出各種有針對性的產品。在風浪中,對母品牌形成一層保護殼。

在各種品牌的匆匆來去之間,有著豐厚底蘊和實力的酒企不僅沒有被淘汰,反而愈發堅挺。尤其是汾酒、茅臺、五糧液,三家分別作為中國白酒清香型、醬香型、濃香型白酒的領頭羊,“三分天下”的地位日漸穩固。

當白酒江湖上的風浪,逐漸開始走向平緩時,風浪中一些臨時起支撐作用的低效產品,自然就要及時剔除。

為什麼一定及時剔除呢?其弊端有二。

其一,一個好端端的大品牌,身上吊著一堆“庶出”的合作開發產品,對品牌的美譽度影響太大。

其二,與酒業合作的開發商很難長期控制,對其的控制力一旦減弱,就會大打擦邊球,從事違規經營。這些貼牌酒、甚至冒牌酒一旦出事,母品牌就深受牽連,因此而大傷元氣。

更關鍵的是,對於很多小酒廠來說,合作開發酒能為企業帶來不錯的效益。然而,對於汾酒、茅臺、五糧液這些百億、千億級的白酒巨頭而言,這些合作開發酒帶來的效益微乎其微,那些冒牌酒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作為酒行業內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貼牌、冒牌產品早已經非常常見。如果某個酒廠站出來說“我家就沒有任何貼牌、冒牌產品”!其主要原因並不是它管得好,而是因為它的名氣還不行,冒充他們也無利可圖。

汾酒、茅臺、五糧液先後站出來對貼牌、冒牌產品開刀,將成為中國酒行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其他大酒企也一定會針對這些亂象進行綜合整治。這一波漣漪究竟會有多大,會不會形成新的風浪,還需拭目以待。

當初的“放”是為了發展,如今的“收”同樣也是為了發展。

小到個人進步、企業發展,大到國家前進,做好“放”、“收”都很重要。因為“放”要有海納百川的肚量,“收”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這兩者都非常之難。就以汾酒集團為例,在“放”中建起了中國汾酒城,擴大自有產品的產能;在“收”時拿出了雷霆之力,打擊開發酒之亂象。縱橫捭闔,收放有道,實為不易!

LV的好思路為何不靈了?

有這樣一個關於LV的段子:

人們問LV的老闆:現在市場上,LV的山寨包真多,為什麼不打假呢?

LV老闆回答說:大可不必,因為那些買了那麼多山寨包的人總有一天會攢錢買一個真貨的。

這對於很多奢侈品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思路。將放任假的產品作為一種品牌拓展的思路,還收到不錯的效果,著實令人稱奇。那麼這種品牌思路,符合中國白酒品牌的發展嗎?當然是不符合!

首先,LV等高端奢侈品牌所面對的目標消費群和白酒所面對的目標消費群完全不同,因此奢侈品這種針對特定目標消費群的營銷思路肯定不適合白酒。

其次,在汾酒集團的整治過程中,有用三無散酒冒充汾酒的現象。所有人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把這種酒全查了,隨後就是後怕,怕自己不小心喝到這種酒。

為什麼同樣是假貨,我們的第一反應差別會如此之大呢?因為兩者產品的性質不同,箱包之類的,只要不破,其使用功能上假貨和正品的差別微乎其微。可酒就不一樣了,酒是食品,食品安全來不得半點馬虎。

上世紀90年代,汾酒因受鄰縣所產的假散酒致人死亡一事影響,無故“躺槍”了很長一段時間,直至現在汾酒人談起此事依然心有餘悸。這個歷史原因,可能也是汾酒此次打擊力度如此之強,速度如此之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酒業三巨頭,一同針對市場上貼牌、冒牌產品開展專項行動,不論對白酒行業還是消費者都是好事。此事之後,酒業巨頭們一定會集中提高門檻,收緊資源,任意貼牌、冒牌、隨意開發的時代,自然也將一去不復返。能否讓消費者買到放心酒,將成為未來各大品牌競爭的核心之一。

如何保證消費者能買到放心酒呢?答:要敢於亮劍,直面亂象,雷霆出擊,蕩清亂象。(鄭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