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壇有志“大位”者 該以這兩位前領導人為鑑

臺灣政壇有志“大位”者 該以這兩位前領導人為“鑑”

臺灣政壇有志“大位”者 該以這兩位前領導人為鑑

國、民兩黨初選吵得紛紛嚷嚷,陳水扁及馬英九兩位前領導人也“不甘寂寞”,各加入“搏版面”行列。只是,陳水扁利用臺北市長任內回憶錄新書發表,繼續指點江山,卻因保外就醫引發的爭議,已先失去正當性;馬英九雖點出體制的長年問題,但也因為修法難度極高,短期內看不到可行性。

臺中監獄前天才核准陳水扁第18次展延保外就醫,昨天又同意扁出席口述歷史回憶錄新書發表會。中監雖表示是“基於尊重醫療專業考量”而同意,但對於陳水扁屢屢踩紅線,中監視而不見,社會上對蔡政府已形成“既不敢赦扁、又不敢關扁”的不良印象。

就許多人的認知而言,一位保外就醫的受刑人,可以不顧保外醫治應遵守的規定,甚至為所欲為,就算蔡英文總統未行使特赦權,但陳水扁已形同“實質特赦”。

陳水扁得了便宜,似乎更是有恃無恐。他今天甚至在臉書嗆聲,2015年馬英九讓他保外就醫是“政治決定”,“馬英九可以讓扁出來,蔡英文就要抓扁回去嗎?”姑不論蔡英文對於特赦陳水扁是否已有定見,但主管保外就醫的中監及法務部,還要繼續“視而不見”?

曾經脫口說陳水扁“一開始裝病”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對於扁趴趴走也覺得怪,他一句“現在有人敢去拆炸彈嗎”,其實已正中蔡政府的要害。

相對於陳水扁“有罪在身”卻表現高調,馬英九今天到臺大社科院出席學術研討會,對臺灣的體制提出修正建議,可說“溫良恭儉讓”多了。

蔡英文上任以來,確實在第一線或第二線之間徘徊。馬英九提及未來若有機會調整中央政府體制,可將行政院合併,變成一府四院,也有其見地。只是,馬英九在任八年,並非沒有修法契機,卸任之後才拋出修法主張,除了必須面對“馬後炮”的譏評,現實上也遭遇修法門檻極高的難題。

當年扁馬在政壇各領風騷,有人以兩人合為“騙”字開玩笑。如今兩人再對政治指指點點,姿態高低不同,人民也自有公評。政黨初選熱鬧登場之際,有志大位者,也該以前總統的表現為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