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联赛大扩军?蛋糕并没有做大!足协新思路更似拆东补西

日前,关于中国足协提出中乙联赛未来将扩军至64队、中超中甲可派二队参加中乙联赛的讨论已见诸于各大网路平台,更多球迷和评论都对此举给予肯定,认为假如该操作能够落地,不论结果如何,过程当中至少为本土年轻球员提供一个实战锻炼的平台,对培养足球后备力量有利。

这个观点笔者表示部分认同,起码能让中超中甲俱乐部中久坐板凳的青年才俊多了一个实战练级的机会,确实也是好事,同时也充实了基层联赛的发展,但同时也有几点疑惑。

各级联赛大扩军?蛋糕并没有做大!足协新思路更似拆东补西

中乙联赛开幕式看台观众寥寥可数

疑惑一:预备队联赛还打不打?

假如中超俱乐部派二队参加中乙联赛,那么中超预备队联赛还打不打,如果不打,是否可以理解为将预备队联赛换个招牌、换个包装,送到中乙联赛的碗里去?如果预备队联赛入场进行,那么中超俱乐部是否要增加俱乐部中的球队建制,在预备队的基础上再组建一支“三队”?如此操作,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味道。

各级联赛大扩军?蛋糕并没有做大!足协新思路更似拆东补西

预备队联赛本来就是各队年轻球员的练兵平台

就拿英超联赛为例,每支俱乐部旗下除了一线队之外,还有预备队以及各年龄段的梯队,还设有女足队伍,而这些球队都并不会闲着,而是都有各自的联赛要打。中国足协仿效英国模式并无不可,目前即便是中超俱乐部也未必每家都拥有如此完整、健全的球队建制,即便放开了俱乐部组建卫星队征战次级联赛的限制,但以目前的情况看,参与度或不会十分高。

疑惑二:征战中乙联赛的练兵价值有多大?

但凡是参加任何级别的比赛,争取胜利都是所有参赛球队的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然而中超中甲俱乐部派二队参加中乙联赛,这个二队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是集体荣誉感,还是俱乐部内部设立的赢球奖金?

各级联赛大扩军?蛋糕并没有做大!足协新思路更似拆东补西

要提升球迷对球队的忠诚度对联赛的关注度并不容易

虽然目前中国足协并未公布扩军后中乙联赛的比赛规程,也没有明确这些中超中甲“卫星队”征战中乙的具体竞赛办法,但参照国外同类做法,这类球队是不具备升上更高一级联赛的资格的,否则就会出现子母球队征战同一联赛的有违公平的情况出现,那么这样的中乙联赛的练兵价值到底能比预备队联赛高出多少?

同样是职业球队,同样是职业球员,他们靠个人表现和球队成绩吃饭,靠工资生存,靠个人收入养家糊口,假如缺乏有效的激励、缺乏比赛的动力,这批球员将如何面对这种比赛、这份职业?

疑惑三:中超中甲派二队参赛能根治中乙怪病?

现在的中乙联赛,感觉病得不轻,病根在哪,资金!中国各级职业足球联赛的俱乐部投入可谓水涨船高,有媒体披露,当年山东鲁能夺得中超冠军的赛季,俱乐部全年投入约为8000万,而2018赛季从中超联赛降级的贵州恒丰,全年投入竟然高达8亿元!

各级联赛大扩军?蛋糕并没有做大!足协新思路更似拆东补西

清一色广东子弟兵组建的肇庆恒泰冲乙成功却放弃参赛资格(图:镜看体娱)

而中乙联赛球队,据闻一年的投入也需要3000万,假如要想冲甲,年度资金投入就更加要加码。以目前中乙联赛的影响力来看,俱乐部的投资人可谓稳赔不赚,仅仅只能看作通往更高级别联赛的跳板。但这过程中要面对的资金压力或许远远大于球队冲乙、冲甲、冲超的诱惑力。

各级联赛大扩军?蛋糕并没有做大!足协新思路更似拆东补西

中丙联赛冲乙大战现场观众寥寥无几(图:镜看体娱)

2017年,中丙(现更名为中冠)球队肇庆恒泰通过附加赛,艰难取得中乙联赛资格,附加赛赛后球队老板更是捧着一箱现金进入更衣室奖励全体将士,可转过头来就传出球队放弃中乙资格的消息,不禁令人唏嘘。而由中国足球名宿黎兵执教的四川安纳普尔那在中乙打滚多年,去年终于冲甲成功,但由于球队出现财务危机,球队一度面临解散。

中超中甲派二队征战中乙,可以有效补充联赛的参数球队数量,帮助足协快速完成中乙扩军的目标,但似乎无助于解决中乙关注度低、商业运营状况欠佳的问题,也无助于扭转中乙俱乐部入不敷出的生存现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