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造”真的很差勁嗎?

“漢陽造”真的很差勁嗎?

漢陽造武器曾是世界最先進的武器之一


如今打開電視機,關於抗戰劇中八路軍使用的“槍”,觀眾們耳熟能詳的當數“漢陽造”。但有的劇動不動就把“漢陽造”比成“燒火棍”,難道“漢陽造”的質量就真的那麼差勁嗎?

“漢陽造”還得從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說起。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將原來打算建在廣州的鐵廠項目帶到湖北,積極籌建“漢陽鐵廠”。

1896年,漢陽鐵廠引入民間資本,由“官辦”性質改製為“官督商辦”。半官半商且由有“中國商父”稱號的盛懷宣接管鐵廠,他以商人的眼光關注產品質量,斥巨資購進新機器。新機器煉出來的產品,經英、德專家鑑定為少見的頭等鋼。

此後,在“漢陽鐵廠”周圍一帶崛起了大批“漢陽造”系列品牌。產品涵蓋軍工、民用,還有少量供外貿出口,當時通稱“漢陽造”,成為一個在國內代表著“湖北造”,在國際則代表著“中國造”的聲名顯赫的品牌。2012年11月,一段鑄有“1902年漢陽鐵廠造”字樣的鐵軌在四川達州的一處鐵路橋上被發現了,後經證實它是漢陽鐵廠為早期中國鐵路所生產的3300公里鐵軌中的一段。

“漢陽造”真的很差勁嗎?

張之洞在決心造槍之始,就已經做了“技術起點務必求高”的定位,便派人四處考察列強的槍支。當時,清朝官員普遍迷信德國“毛瑟”槍。其實,“M1888式”是由德國“步槍試驗委員會”研製的。該槍在德國正式服役後不久,即被指有設計缺陷,德國軍方遂決定放棄對該槍的採購計劃,並準備把“M1888式”的生產線和技術賣給其他落後國家,於是對中國謊稱“M1888式”為“毛瑟”品牌之一。

儘管“M1888式”有設計缺陷,但採用了無煙火藥和金屬包裹彈頭等技術,這在當時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列強仍以“單發黑火藥槍彈”步槍為主的背景下,“M1888式”步槍亦可謂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步槍之一。

“漢陽造”真的很差勁嗎?

這種完全仿製的早期“漢陽造”產品質量如何呢?這可從當時清軍“神機營”官員汪洪霆在射擊試驗後給張之洞的電文裡窺見一斑:“槍距四百八十弓,每放二三十出,中九成。”但是,彼時的“漢陽造”在國人眼中並非十全十美。

1904年,該槍進行了改進,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以護木取代,通條改放在護木之中。經多次改良,“漢陽造”的設計更趨合理、技術更加成熟,漸漸獲得大部分使用者“性能可靠、結實耐用”的褒獎,以致後來全國多地的兵工廠紛紛放棄自己原來的仿製槍型,轉而仿製“漢陽造”。該槍參加了中國包括“抗美援朝”在內的以前所有戰役,武裝了晚清新軍、北洋軍、國軍、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以及包括游擊隊、土匪在內的各種非正規武裝,一直是中國主力步兵輕武器之一,在我國近代兵工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無疑是“漢陽造”質量並不差的最好佐證。

“漢陽造”真的很差勁嗎?

很多人喜歡拿“漢陽造”與日本人的“三八式”及中國1935年仿製成功的新槍“中正式”進行比較,毋庸諱言,“漢陽造”與對手存在代差。晚輩後來居上技術超越實屬正常。即便非要這麼比較,“漢陽造”這個老前輩也還是有其過人之處,例如,“漢陽造”刺刀刀身長近400毫米,是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唯一一種在白刃格鬥時刺刀長度能與日軍“三八式”刺刀相抗衡的步槍。這一點,中國軍隊的新寵“中正式”自嘆不如;日本“三八式”在射程、精度等方面佔優,但“漢陽造”7.92毫米口徑子彈的強大殺傷力令“三八式”自慚形穢。

“漢陽造”在抗戰劇中屢屢被吐槽為“燒火棍”,也可能有其合理的一面。這是因為:一、“漢陽造”歷經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在不同時期受多因素影響,其產品質量並不穩定;二、“漢陽造”成名後,全國多地兵工廠均仿製了大量“山寨”版,質量並無保障;三、很多抗日武裝所用的“漢陽造”,有的是早期產品“老套筒”,有的嚴重超齡服役且保養不善。在著名的滕縣保衛戰中,國民黨川軍守衛部隊全軍覆沒,鬼子撿起地上的武器一看,竟是“老套筒”,槍栓以麻繩綁系。

儘管“漢陽造”從引進之始,就存在種種缺陷,但從它縱橫中國戰場半個多世紀的輝煌歷史來看,“漢陽造”完全符合軍史專家們賦予它“中華第一槍”的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