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個悲情故事!一年前他在家中自戕,一年後其作品拿了金馬獎

這是一個悲情故事!一年前他在家中自戕,一年後其作品拿了金馬獎

今年金馬獎,除了有令人反感的不正當言論以外,還有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就是導演胡波,他的作品《大象席地而坐》獲得了最佳劇情長片獎,這是胡波的處女座也是遺作,據說這個作品被當時評審團僅討論了70分鐘就決定了獎項的歸屬,第二名是《我不是藥神》。17年10月,胡波在家中上吊自殺,18年他的作品獲得了金馬獎,典禮上《大象主演》彭昱暢牽著胡波母親的手出席,整兒劇組面色凝重,令人難受。

胡波媽媽上臺領獎,李安導演深深地擁抱了她,劇組眾人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過去的一年胡波揹負了太多的壓力,關於他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大象》耗盡了胡波的全部熱情,把他逼上了內行交困的絕望境地,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胡波和他的作品。胡波從小都是一個問題少年,他不愛學習卻很愛寫作,他考了三年北影終於在22歲考上北影,成為了北影年齡最大的學生,北影奇葩眾多但他依然是特立獨行的一個。

他性情暴躁,拍攝情節詭異沒人能看懂,但是隻有他的導師看到了他的發光點。畢業後同學們為了謀生紛紛奔赴廣告業、網絡電影,胡波卻開始創作小說,在北京7年寫了十幾篇短篇小說3篇中篇小說還有一部長篇小說。16年重拾電影夢,帶著作品《金羊毛》參加FIRST青年電影展,雖然沒獲獎,但卻獲得了王小帥的賞識。(《金羊毛》便是《大象席地而坐》的原名)。王小帥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是純粹的藝術片導演。

16年8月胡波開拍《大象》,王小帥擔任監製,但是很快雙方的關係就出現了矛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錢。王小帥只給了60萬,成本要控制在10萬,《大象》主演彭昱暢片酬只有3000元,其他演員幾乎“零片酬”,整個劇組甚至連一個像樣的美工都沒有,為了自己的作品胡波選擇隱忍。最後殺青後,胡波剪了一個4小時的版本,但是被王小帥否決了,於是就流傳出二人的一段聊天記錄。王小帥為了迎合市場,要求其剪成2個小時。

胡波精心設計的設定被剪得支離破碎,二人的關係也徹底破裂,17年6月王小帥公司將胡波告上法庭解除了合作關係,胡波被《大象》除名,直到胡波去世才將《大象》的版權贈與了胡波的母親。胡波的自縊本來就很喪的電影蒙上了陰影,胡波的母親在《大象》展映會上痛苦,王小帥夫婦受到的指責不絕於耳。拋開恩怨電影本身也是一個很“喪”的故事。故事一:韋布的好友被指認偷手機,他勇於出頭,面對同學的欺凌失手將對方退下樓梯。

同學送去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韋布落荒而逃,這一天他的奶奶也去世了,他想要逃逃到滿洲里那裡有一堆席地而坐的大象。故事二:黃玲愛上有家室的教導副主任,母親不但不開導她反而嘲諷她小心被搞大肚子。她與男人私會的視頻被傳到同學群裡,終於爆發將副主任和妻子一棍子敲死,黃玲嚇壞了,逃到滿洲里尋求救贖。故事三:於成睡了朋友的老婆,朋友撞見後沒有和他吵架反而跳樓自殺,充滿負罪感的於成也渴望去滿洲里。

故事四:王金被兒媳婦趕到敬老院,他很不甘心帶著孫女去了滿洲里,那是他年輕時當兵的地方。《大象》中上到教導主任下至街頭混混都充滿了厭世情緒,胡波藉著他們的口說出了他們的感慨和感悟,甚至為了足球灰暗朦朧的視覺效果,每天用3小時在天矇矇亮和傍晚太陽落山時拍攝,整個角色的性格情節還有臺詞以及場景都是胡波的提線木偶,透過影片也可以看到胡波飽受抑鬱症困擾的內心世界,這是導演自殺的獵奇故事。

這是一個喪上加喪的小眾電影,胡波以死為鑑,讓我們不禁要探討一下青年導演的呼吸權。有人說是王小帥害死了胡波,但是王小帥似乎也沒有錯,他是一名資深的文藝片導演,試問一部長達4小時的電影,捫心自問各位真的會去用心的堅持看完嗎?而這部電影的四條故事都是悲劇,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沒有鮮明的人物特點,只有一步步向死而生的“喪”,這樣的組合在普通的觀眾看來就是“又臭又長”的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