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再回首,錯過的已是一生

《美國往事》——再回首,錯過的已是一生

故事可能並不重要,畢竟古往今來,人類所能講述的故事並不是很多,我們始終在親情、愛情、友情之間徘徊往返,在得到與失去、忠誠與背叛、成功與失敗之間,滋生出種種歡樂、嫉妒、憤怒、遺憾、絕望的情緒,並經由這些情緒,達到這樣或者那樣殊途同歸的彼岸,無論是一千年前或是一百年後,人類故事的模式大略如此,太陽之下並無新鮮事。

故事也可能無比重要,每個人所能體驗的人生,終究只能是無數種可能中微不足道的一份,無論作何選擇,生而為人,只能作出極其有限的選擇,而每個在當下可能並不重要的選擇,都通向一條未知的彼此可能完全相異的方向。對整個人類來說,個體的經歷與體驗,或許每時每刻都在無數人身上重演,但對個體自身來說,卻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人世間有多少男女此時正在相愛或者彼此怨恨,對你來說毫無意義,你所思戀的對象,整個世界也無法替代。

比故事更重要的,是講故事的人。作為《教父》同時代的故事,《美國往事》與前者在精彩程度上難分伯仲,但敘事的魅力卻完全不同。與《教父》清晰的脈絡不同,很難說清《美國往事》究竟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或許是關於黑幫、友誼、愛情……又或許全都不是。觀影時常常總讓人覺得好,但卻很難形容好在哪裡,所謂“妙不可言”大略如此。


《美國往事》——再回首,錯過的已是一生


如今時間對我已經越來越苛刻,很難用四個小時時間去欣賞一部如此漫長的電影。但《美國往事》是個例外,我依然耐心的對比完4小時11分與3小時40分兩個版本的不同之處,多出來的幾十分鐘,對於講清楚故事非常重要。許多一時間雲裡霧裡的情節,在多一個鏡頭的情況下,立即就變得清晰起來了。或許在稍短些的版本里,作者刻意講故事講的更加撲朔迷離,但就觀影體驗而言,流暢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我想,三四個小時的時長,在如今的節奏下的確顯得奢侈了,或許這部電影可以在不損傷原有故事情節和精彩程度的情況下,可以剪刀2個小時之內吧。畢竟,對一部故事跨度超過30年的電影來說,差一兩個小時又算的了什麼呢。

在這個幾乎是講述了麵條(Noodles)一生的故事裡,導演對人生的種種進行了入骨的刻畫。這些精彩之處,幾乎與人生本身一樣,除非親自經歷,否則很難感受。任何說教與傳授都無法將人生中最核心的部分傳達出去,因為人生本身是難以傳遞的。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的感情,任何旁觀者都無法準確明白。《美國往事》的一部分魅力在於將這些感受部分地傳遞了出來,麵條與黛博拉之間的愛情,與麥克斯之間的合作,與幾個同生共死的朋友間的友誼,在經歷了最初的二十幾年後,留出了一段三十多年的空白。再回首時,錯過的已是一生。

倘若麵條與麥克斯沒有在某個下午的六點三十三分相遇,他們的人生又該走向何方呢?這是無從想象的,正如我們所有的人生一樣,做出的選擇在那一刻便已經成為歷史,失去的永遠成為過往,我們的人生不斷加速著向著可能性越來越小的方向前進,回首時,錯過的也已經是一生。而我們唯一所能把握的,或許,只有珍惜當下的每一刻吧。

《美國往事》——再回首,錯過的已是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