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概況

綏陽縣,隸屬貴州省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大婁山脈中段,綏陽縣南北長75多公里,東西寬56多公里,東連湄潭,南臨匯川區,西接桐梓,北靠正安。

[1]

截止2017年1月,轄13鎮2鄉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56萬。[2][1]總面積2566平方公里,佔貴州省總面積的 1.45%,佔遵義市總面積的8.28%。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水熱同季。有煤、鐵、硫鐵鉀、鉛鋅、 石膏礦、瓷土礦等幾十種礦產資源。[1]

境內有雙河溶洞等景點。曾榮獲“中國詩詞之鄉”[3]、“省級生態縣”[4]等稱號。

2018年6月23日,中共遵義市五屆五次全會決定,同意申報撤銷綏陽縣,設立市轄綏陽區。

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概況

位置境域

綏陽縣地處遵義市東北部,總面積2566平方公里,南北長75公里,東西寬56公里。距遵義市30公里,貴陽市180公里,重慶市270公里。縣城中心城區面積5.5平方公里。

氣候環境

綏陽縣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水熱同季;其氣候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季多陰雨低溫,局地多冰雹大風,盛夏多伏旱和洪澇,秋季多連陰雨天氣,較高地區常年有秋風,冬季以陰天為主,多冬幹,無霜期長。綏陽縣平均氣溫在11.5~17.5℃之間(縣城15.0℃),全年1月最冷,7月最熱,氣溫年較差在21~23℃之間。大部分地區無霜期在280天以上,終年無雪凝。綏陽縣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250毫米之間(縣城區1136.9毫米),最多年1420.9毫米(2002年),最少年為800.9毫米(1981年)。日照年平均僅為1053.1小時,日照百分率為23.5%,綏陽縣全年總輻射量為3475兆焦爾/平方米,。年平均風速1.25米/秒,年平均最大風速8米/秒,年最多風向東東北。

2017年規模工業消耗原煤136079.94噸。其中,消費汽油283.95噸、柴油1697.18噸、焦炭478噸、電力16265.82萬度。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122173.59噸標準煤。規模工業用水量66.58噸。年末耕地總資源為73169.7公頃,其中常用耕地面積為27338公頃,臨時性耕地45653.9公頃。本年新增耕地面積79.8公頃。其中,新開荒地27公頃,園地改耕地52.8公頃。本年減少耕地面積257.6公頃,其中,國家基本建設佔地3.8公頃,其他基建佔地186.9公頃,退耕還林66.9公頃。全縣森林面積為146043.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6.92%。

[5]

生物資源

綏陽屬中亞熱帶植物區,其中珍稀野生動植物有紅腹錦雞、雲豹、珙桐、香樹、鵝掌揪等。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有煤、鐵、硫鐵鉀、鉛鋅、石膏礦、瓷土礦等幾十種,其中煤炭儲量達5.06億噸。

水資源

綏陽縣水能蘊藏量達8萬千瓦。

景區綜述

綏陽縣旅遊資源較為豐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詩鄉”、“辣椒之鄉”、“ 黔北糧倉”的美譽聲明遠播。寬闊水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境內中北部偏西,是貴州省大婁山山脈東段唯一殘存下來的一片原生性較強的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包括第三紀殘留下來的古老稀有植物珙桐、亮葉水青槓。

雙河溶洞

雙河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縣城北面的溫泉鎮桂花村,是以喀斯特洞穴和古老的孑遺植物及其保存地為主。兼有溫泉、喀斯特峽谷、瀑布、奇峰異石、地質構造等,是地表地下地質遺蹟景觀渾然一體的地質公園,區內自然性、系統性和完好性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稀有的。

雙河溶洞景區

在綏陽縣北部的溫泉鎮公坪辦事處桂花村和銅鼓村,距綏陽縣城50公里,距遵義市92公里,與寬闊水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毗鄰。雙河溶洞所在地,深山蒼茫,群峰秀麗,洞外有兩條河流在銅鼓村交匯,雙河溶洞因此得名。 雙河溶洞群平面整體展布呈樹根狀,局部為網絡狀,是一個由上中下三層8條主洞118條支洞和4條地下河以及23個洞口相連通的洞穴系統。經中日洞穴考察隊,中法洞穴考察隊,貴州山地資源研究所,貴州洞穴協會多次探險考察,截至2006年4月,已探明(實測)雙河洞總長度為100.06公里,是中國第一,亞州第二巨長洞穴,世界排名也達到16位。更為獨特的是雙河洞發育在4億年前積澱的白雲岩地層中,這種地層中具有如此大的洞穴規模在中國具有唯一性,在世界上也相當罕見。

九道門景區

九道門位於綏陽縣北部的青槓塘鎮天江村和高峰村境內,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 九道門風景區是喀斯特峰叢地貌奇觀的突出代表。整個景區包括五峰嶺、黑龍溪、九道門三個景點。 五峰嶺由從西向東的五座山峰排列而成。五峰高插入雲,形似一隻巨大的鳳凰。最西面的山峰叫鳳頭峰。那是鳳凰的頭部。鳳頭峰從基座到峰頂高百餘米,險不可攀。山頂一棵珍稀的紅豆杉,恰似鳳凰翡翠的羽冠。鳳頭後面是峰坡稍緩的鳳頸峰。鳳頸峰綠樹如羽,當花樹盛開,或樹葉霜紅時,那鳳頸更是斑瀾異常。鳳頸峰左右的兩座鳳翼峰,如鳳凰展開的雙翼,呈現出一種翩翩欲飛的姿態。最後的鳳尾峰,緊接在左右鳳翼峰的相連之處,但中間有一道2—5米寬,80多米深的裂縫“一線天”與之相隔。這“一線天”,因裂痕而美麗神奇,因距離而創意標新,更因高空橫跨著清光緒二年建造的鐵索橋和鳳尾峰頂有古代寺廟遺址,而構成令人驚歎的人文奇觀。

寬闊水原始林區

綏陽縣西北部,由於芙蓉江及其幹流清溪河、羊巖河、赤尾溪等河流河谷深切,兩岸山峰聳立,喀斯特地貌尤為顯露,形成了原始森林和溶洞群的自然景觀。寬闊水位黔北綏陽縣境內中北部偏西,距縣城60公里,距遵義市102公里,距省會貴陽市260公里。

龍橋生態旅遊區

龍橋自然生態風景區,是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AA級旅遊區,位於綏陽縣大路槽鄉207省道旁,景區面積5平方公里。距省會貴陽210公里,遵義市55公里,綏陽縣城13公里;距重慶直轄市360公里;鄰近正安、道真、桐梓、務川、湄潭、遵義縣。景區交通區位條件優越。

雙門峽風景區

雙門峽風景區位於遵義市綏陽縣風華鎮所轄的連峰村,景區全長8公里,總面積2000餘畝,距綏陽縣城12公里,距遵義市38公里,交通十分的便利。雙門峽自然生態風景區,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構造,風景區內的地質情況比較複雜,就地層來說,有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二迭系、三老人家系和第四系等等,岩石主要以白雲岩、岩漿岩、花崗岩為主的碳酸鹽巖,其中萬象洞主要發育於寒武系和奧陶系為主的白雲岩中。

後水河水庫

也稱後水湖,位於蒲場鎮境內,距遵義市40公里,縣城27公里,交通方便快捷。後水湖是貴州省較大的人工湖泊,湖面長7公里,最寬處0.5公里,湖面面積2000畝。湖區內洞、林、山、水、泉各具特色,碧波盪漾,山幽湖靜,水鳥成群,春日杜鵑,秋日紅楓,仿人賞心悅目,是泛舟、垂釣、避暑和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

後水河水庫附近於50年代發現了黃金洞、獅子洞、天門洞和龍泉洞等多處溶洞。獅子洞長200米,口徑20米,洞中多岔洞,洞上洞下還有洞,有如迷宮。天門洞和龍泉洞都是水洞,龍泉洞內可以盪舟漫遊,坐觀造型奇特的鐘乳石。此外,區內飛瀑悅耳動聽;自山腰傾瀉而下的天門關瀑布,形成多級瀑布;馬斑岩飛泉高達40多米,冬天形成的冰瀑壯觀異常。

印浸寺石林

石林在茅埡鎮與旺草鎮接壤的印浸寺,距綏陽縣城42公里。並有公路連通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的寬闊水自然保護區,行程僅為6公里

該石林是喀斯特作用營造的一片石頭的森林,方園佔地4平方公里,奇峰聳峙崢嶸,異石玉立秀美。

神仙洞景區

神仙洞系綏陽明清時期“外八景”之一,雅號“碧霄古洞”。位於望靄山麓,距縣城3公里。神仙洞為喀斯特溶洞,洞口鐘乳石幔如巨大的屏幕,上有盤龍昇天、鱷魚入海,寶蓮燈等造型。洞口下方的巖壁上,有一長約十丈的石槽,槽內光滑如遛,宛若巨蟒梭出的槽痕。石槽底端,有一口石鍋,鍋內的水,永不幹枯,也不會溢出來。洞底是一個上千平方米的大廳,中有暗河穿流。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密佈洞內,牛馬、獅虎、孔雀、麒麟等動物造型惟妙惟肖;菩提誦經、觀音坐蓮、嫦娥奔月等景觀栩栩如生;更有十萬天魔兵,在洞裡終古酣戰。

百里油菜花海

綏陽多盆地,貴州省19個萬畝以上的大壩,綏陽縣就有四個。這四個萬畝大壩,由南向北沿207省道分佈在蒲場鎮,洋川鎮和旺草鎮,構成了聞名遐爾的“黔北糧倉”。這裡的農業生產,代表了黔北農業的最高水平,既是穩產高產的樣板,又是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的典範。

石房子景區

在綏陽縣城北郊,有座奇異的仿木結構古石房,這座石房原來位於洋川鎮山關村桐子灣村民組,後來搬到了縣城北郊,並被定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經專家鑑定,是我省唯一保存下來的仿木結構古石房。 這座石房建於清道光25年(公元1846年),距今已有160年的歷史。房屋全為石結構,柱頭、柱基、房梁、穿坊、落簷、門匾、大門、地板均為石頭鑿成,建築面積170.6平方米,使用面積114平方米,共6列5間,保存基本完好。32根方形柱頭胸圍1.52米,最高6.15米,加上柱基,房高共6.6米。全房總重量300餘噸,其中6根石柱上有2000多個陽刻楷書文字,最大文字邊長達30多釐米,內容說明該房是為興學而建;在部分穿坊和柱基上,有陽刻的花、草、樹、竹、鳥、獸、人物等40多幅圖案,刀法清純,形態逼真。堂屋中間還有一塊巨大的石屏以及主人的石刻坐像,對研究我省石結構房屋和石刻藝術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水晶溫泉景區

綏陽溫泉鎮的大青峰下,碗蜒著翡翠玉帶般的赤尾溪。這裡樹林蓊鬱,竹林蒼翠,環境幽靜,空氣清新。佔地1000餘畝的水晶溫泉休閒度假中心,就掩映在這些綠樹翠竹之中。水晶溫泉度假中心由遵義綏陽金土地投資有限公司全資開發,總投資3000多萬元,是貴州省目前開發水平較高的溫泉之一。 水晶溫泉的水溫和出水量非常穩定,常年水溫攝氏46至51度,出水量為每天1600噸,潛流深度15000米。水晶溫泉形成於寒武紀,距今10億年,是貴州省唯一一個形成在河邊的溫泉。

萬里水庫景區

位於鄭場鎮臥龍山麓,距縣城16公里,距遵義54公里,庫區水域面積600多畝,湖面明淨如鏡,湖中七個小島青松覆蓋,浮於碧水之上,間隔有致,稱為“北斗七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