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銅山區新城區,緩解南三環交通壓力,黃河路貫通工程最新進展

連接銅山區和新城區的黃河路貫通工程備受市民關注。

這項起於迎賓大道和彭祖大道交叉處,沿黃河東路向西穿拖龍山,經東風河、奎河,跨越京滬鐵路,止於大學路的工程,路線全長約11.57千米。

連接銅山區新城區,緩解南三環交通壓力,黃河路貫通工程最新進展

黃河路貫通工程示意圖

其中黃河路與京滬鐵路交叉工程是該黃河路貫通工程中重要的一項,目前這項涉鐵工程建設如何,整體貫通工程又有哪些進展?記者來到工程現場一探究竟。

黃河路與京滬鐵路交叉工程

下穿鐵路立交橋進行引道施工

4月19日下午,進入黃河路與京滬鐵路交叉工程現場西側,已經架樑的橋面綿延向東望不到盡頭,一列火車從這座正在建設的橋下疾馳向北而去。

連接銅山區新城區,緩解南三環交通壓力,黃河路貫通工程最新進展

黃河路與京滬鐵路交叉工程

“黃河路與京滬鐵路交叉工程要跨4股鐵道,其中3股道是京滬鐵路正線。去年底,涉鐵部分已經完工,目前正在進行兩側引道施工。”該項目副經理吳宗超介紹。

主線採用上跨立交橋連接北京路和長興路,全長約780米,橋面總寬度約26.5米。左右幅間隔1米,設1.4米高的混凝土防撞牆。橋面設計為南北雙向六車道,無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北側輔道採用下穿立交橋穿越京滬鐵路,連接長興路和天津路,全長約346米,下穿道路淨寬14米,為雙向雙車道設計,行人和非機動車可通行。

鐵道東側上跨立交橋架樑完成

和鐵道西側工地不同,東側上跨鐵路的立交橋已經完成左右幅的架樑,順著橋樑向東望,橙紅色門式起重機高聳地橫跨大橋。吳宗超介紹,該上跨立交橋使用的梁有4種尺寸,都是在施工現場進行預製。

“預製梁是24小時施工,扎鋼筋、立模板、澆築混凝土、拆內膜……工人們分兩班作業,鑽孔灌注樁施工也是這樣。”現場技術人員說,每天夜幕降臨,雖然橋面無法進行施工,但工地內卻依然燈火通明,忙碌不停。

連接銅山區新城區,緩解南三環交通壓力,黃河路貫通工程最新進展

橋面施工現場

上橋繼續向東前行,一段軌道鋪設在橋面上。技術人員說,這是為了方便移梁使用。有的橋面在兩道梁之間是綁紮好的鋼筋,有的則已經澆築了混凝土。一輛小型叉車運著模板出現,施工工人們大多集中在此,進行防撞牆施工。

在橋面上,一段尺把長的鋼筋散發著光澤,“這可是寶貝———精鋼,硬度高,是用作兩片梁搭接的預應力鋼筋。”技術人員說,為保證橋的質量,兩片梁之間對接縫進行混凝土澆築,還要使用預應力鋼筋,構成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整座橋就成了一個整體,而不是單片梁的簡單組合。這既保證了橋樑的安全,又延遲裂縫的出現,比較美觀。

吳宗超說,目前黃河路上跨京滬鐵路立交橋的左幅已經完成22跨梁的架設,右幅完成9跨。104根樁基已完工,192片箱梁已經完成160片。下穿工程主體已經完工,東側引道完成3節,西側引道完成2節。計劃上跨工程的左幅6月底主體完工,右幅計劃8月底主體完工,下穿引道因涉及管線遷改問題,預計9月底完工。

拖龍山隧道工程總長約472米

正進行裝飾階段

作為黃河路貫通工程的另一重要節點,拖龍山隧道工程已經實現貫通。在隧道東口施工現場,鋪設過瀝青粗料的路面由隧道口延伸而出,隧道外側及護坡已經鋪設好花崗岩石材。隧道口上方“拖龍山隧道”這5個紅色大字非常醒目,幾名施工人員正在對隧道口進行裝飾。隧道內,工人們正在對內壁進行裝飾施工。

連接銅山區新城區,緩解南三環交通壓力,黃河路貫通工程最新進展


連接銅山區新城區,緩解南三環交通壓力,黃河路貫通工程最新進展

拖龍山隧道已經貫通,正在進行內壁裝飾

工程負責人介紹,隧道總長約472米,單洞寬度約11.75米,限高約5米,是單洞單向兩車道,行人和非機動車可從隧道內通過。該隧道工程目前正進入緊鑼密鼓地裝飾階段,隧道內的頂面裝修採用黑色防火塗料,兩側內壁為高密度的高纖維水泥板。隧道外側為花崗岩石材,隧道口拖龍山隧道為發光字。

連接銅山區新城區,緩解南三環交通壓力,黃河路貫通工程最新進展

黃河路貫通工程在嶧城跨河建了一座橋

此外,在徐州市黃河路貫通市政道路工程中,攔山河橋和段山村橋全部完成,東風河橋和奎河橋橋面全部完成。現期已開工路段的路基全部完成,排水工程全部完成。

加強新城區、國家高新區快速聯繫

據徐州市城管局重點辦主任石玉雷介紹

黃河路貫通工程起是實現銅山區與新城區之間直達的一條主幹道,一旦實現全面貫通,將進一步改善城市路網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強新城區、國家高新區等片區的快速聯繫,緩解三環南路的交通壓力。黃河路與京滬鐵路交叉工程作為貫通工程中的重要一項,力爭今年8月底,黃河路上跨京滬鐵路的立交橋實現南半幅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