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開啟“革命”,我們走向“幸福”

“五四運動”整整過去一百年了,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我們該對先烈英雄們做一些什麼樣的紀念呢?

1911年,大清王朝覆滅;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五四運動”,學生以運動為外交助力;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年,國共開始第一次合作。

你們開啟“革命”,我們走向“幸福”

面臨一個封建王國剛剛解體之後的亂世,國家積弱積貧,社會動盪不寧,那時的革命青年懷著怎樣的人生理想?

“五四運動”的領導人,都是年齡不大的大學生,比如:北京大學學生,北京學生聯合會及其後的全國學生聯合會的首任主席方豪、“五四”遊行總指揮傅斯年、北京學生聯合會總務幹事鄧中夏,都是25歲;南開大學文科第一期學生、天津覺悟社領導人周恩來21歲;瞿秋白更是年僅20歲……

熱血沸騰的青年們把“革命”奉為人生理想,革封建王朝的命、革落後中國的命。

你們開啟“革命”,我們走向“幸福”

懷揣著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與熱愛,衝鋒陷陣,義無反顧。他們知道,革命的目的,是讓中國人民都過上幸福的日子,但他們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不重要!接力棒延續到後來,井岡山上紅旗漫卷,戰地黃花分外香,直教它“換了人間”。

100年後,中國青年的人生理想又是怎樣呢?

你們開啟“革命”,我們走向“幸福”

千萬不要說當代青年不如100年前的革命青年那麼愛國。他們的國家認同感與群體觀念還是比較強的,常常 “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在祖國統一、中美撞機、駐南使館被炸、申奧、一帶一路等事關國家民族根本利益的問題上,他們的立場毫不含糊。如果說100年前的革命青年是“紅色一代”,他們則標新立異地將自己定義為中國未來的

“粉紅一代”

經改革開放,國富民強。市場經濟的發展、物質條件的優裕、思想觀念的開放,使當代青年在職業選擇、戀愛結婚、養兒育女、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選項,當代青年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人生起點更高。

你們開啟“革命”,我們走向“幸福”

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富於激情、活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樂於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具有批判精神。

他們文明守法,關心公益,注重平等,公平競爭,做事講究效率,熱心社會活動。

對於物質生活,他們也懷著更高的期許。

各行各業、各城各地,都不乏青年才俊與英雄模範。

女漢子更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鬥得過奸商,打得過流氓”,雖有調侃之意,卻也道出了部分真實。

你們開啟“革命”,我們走向“幸福”

因為已經不像百年前那樣需要解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當代青年遂以“幸福”為人生理想:找到心儀的對象,是幸福;婚姻失諧迅速離婚,是幸福;工作上取得成績獲得晉升是幸福,小長假短途旅遊也是幸福;星巴克裡坐一坐是幸福,歐洲十日遊也是幸福;在英雄情懷支配下去山區支教是幸福,在國家資助下出國留學也是幸福。

總之,在和平陽光普照下,當代青年有了更多的人生選擇,儘可能地釋放自我能量。

雖說革命只是手段,其目標仍是幸福,但100年前的青年與100年後的青年,顯然站在了不同的歷史起跑線上。

由此,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更不能忘記先烈的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