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求賢若渴,可為什麼沒有能人志士投靠他?

一般而言,你越是強大,歸附你的人就越多,如果你具備整合他們的能力,他們就會讓你更強大。領袖的能力決定了這個雪球能滾多大而不因為內部矛盾而崩潰。劉備的能力,決定了他是有這個上限的。按照曹操的說法,上限達到了能夠把雪球滾到全天下的人,只有他自己和劉備兩個人。

劉備求賢若渴,可為什麼沒有能人志士投靠他?

奈何,劉備前期既沒有名聲,也沒有前途,沒多少人敢把自己身家堵在他身上。於是,啟動資金沒有,空有上限卻啟動不起來。就像大家滾雪球比賽。你明明是個滾雪球高手,開始被分到一塊沒什麼雪的場地,你滾不起來啊。後期,搞到一塊有雪的地盤,果斷滾起來。從161年出生到207年拜訪孔明,46年幾無所成。而207年在新野客居,到221年稱帝,14年足矣。

劉備求賢若渴,可為什麼沒有能人志士投靠他?

劉備早期沒有足夠分量的人才來投,純粹是起步太低,出名太晚。跟態度無關,是人家看不上你。劉備以剿黃巾軍功起家,不過是一縣尉縣令。然後又丟官又被賊所破,投奔老同學公孫瓚給他打工。名望可謂是非常低微的了。孔融向他求援時,還能搞得激動不已:孔北海亦知天下有劉備耶?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有人才,又怎麼能奢望他們投奔一個壓根不瞭解的劉備?

劉備求賢若渴,可為什麼沒有能人志士投靠他?

坐領徐州之後,鬥呂布袁術,投曹抗曹。雖然結果比較悽慘,但是至少名聲是徹底打出去了。曹操給劉備封侯封州牧,出則同車,坐則同席。袁紹則出鄴城二百里迎接劉備。有這二位的加持,劉備的名聲就此天下皆知。是以劉備客居荊州之後,徐庶孔明這等大才,就選擇了劉備。特別是劉琮投降,劉備卻扛起了抗曹的大旗,與孫權合力讓曹操掃平天下的夢想破滅。龐統法正這等超一流的大才,亦就此心屬劉備了。至於取益州之後,二州人才歸劉,更不必多言。

劉備求賢若渴,可為什麼沒有能人志士投靠他?

再來說說殺人才。對君主來說,人才只有跟我一條心,那才對我有利,才是我的財富。否則,那就不是財富,是害蟲。才越高,為害越大。對於這種情況,三者下手亦毫不手軟。劉備可以容忍廖立不戰而逃繼續讓他當太守,但廖立一對劉備提建議,立馬被諸葛亮貶斥。費詩公開反對劉備稱王?貶,彭羕敢出怨言有反意?殺,劉封剛猛日後為患?殺,曹操殺的人才最多,因為曹操以權臣挾天子意欲取而代之,手下反對者最多。就連荀彧這等曹操的元勳,一反對曹操稱魏公,馬上被邊緣化,死因不明不白。

劉備求賢若渴,可為什麼沒有能人志士投靠他?

但這不代表劉備對不順意的人,或者才能平庸的人也會很客氣。從事張存因為說一句龐統不好,被劉備怒而罷官。如果對面老闆也這麼衝動,陳群可以不用幹了。其實像這樣所謂的“唯才是舉”,不過就是任人唯親罷了,還不如不舉。長沙太守廖立、宜都太守樊友在關鍵時刻不僅沒派上用場,反而因為缺位造成了嚴重的戰局崩壞。如果都讓這種人佔據州郡要職,其他人才還怎麼進步?黃權後來在魏國也是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連司馬懿都甚為器重。這人雙商爆極高,在當時就是天下頂級的人才,劉備對他好是應該的。而且劉備最終沒聽黃權的,否則夷陵之戰也不會輸的這麼慘。歷史上陶謙、公孫瓚因為親小人遠賢臣而敗,劉備既親小人也親賢臣:張飛守下邳、關羽鎮荊州,最終不免敗亡;諸葛亮治益州,則國富刑清,延續蜀漢四十年。所以比他們強點。

劉備求賢若渴,可為什麼沒有能人志士投靠他?

至於說對待人才的態度,不只劉備集團,曹孫集團也是一樣:求賢若渴。對於手上的人才,也基本上能盡其用。畢竟軍閥之間爭霸天下,人才是至關緊要的本錢之一。所以曹操有四謀五子,孫家也有二張四督。這都是君主賣力吸引人才,人盡其用的結果。可以說三位人傑最後能裂土立國,在這方面擁有同樣的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