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歸來不談山

張恩勇 文

(一)東魯飄來一片雲

冬天的時候,我像一片雪花,飄啊飄,飄到廣袤無垠的土地;春天的季節,我又像一片雲,遊啊遊,遊蕩在碧藍無際的天空。

18號,19號,兩天,我漫步在白浪河畔,尋找當年蘇軾的足跡,在千年的古槐樹下,我們遇見了,他高高的身體,跟在書童的後面,欣賞著溼地美景。我們的目光共同看到白浪河水裡長著的成片成片的蘆葦,深情地吟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他想念妻子王弗了吧,這是“不思量,自難忘”的人。惠風和暢,桃李芬芳,草長鶯飛,是最易情景交融的。這是醉人的所在!

在千年古槐的四周廣場上,分佈著十二生肖的石墩,我認準了我的屬相,端莊優雅的側坐其上,“咔嚓”一聲,就進入了徐主任的相機,變成了回憶。我想到大雄寶殿裡供奉的十八羅漢,我就是那位騎馬羅漢,只是他更像神,我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

我像一片雲,又像是一隻風箏,遊弋在鳶都的蔚藍色的空中。後來就颳起了東風,把我吹走了。

(二)俯首眷戀金頂山

20號那天,我們挾風帶雨的從東海之濱,飄飛到中原大地,駐馬店地區。第二天,又一撥學生來聽我上課,一堂課,帶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欣賞藝術的大好風光,春風化雨,點點入地,滋潤了學子的幹坼困惑的心靈大地,他們像一群可愛的燕子,在母語的天地翻飛,愉快而典雅!會讓你不自覺地觸景聯想到“幾家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

我是一片雲,對山水大地的眷戀,是與生俱來的性格。“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不敢忝列“仁者智者”,但是,也頗有“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雅趣。熊主任和王總也瞭解了我的愛好,第一天一大早,就親自帶我和徐主任,去遊覽了駐馬店市附近的一座名山-------金頂山。

金頂山位於駐馬店市約20公里,屬於驛城區的蟻蜂鎮。單就這三個地名,就能讓你充滿想象和聯想。這裡,歷史上一定是比較繁華的地段,也是交通要塞,行人歇腳駐足,軍隊歇息調整的必經之路。不少的驛站,成隊的戰馬,書寫了這裡的歷史,豐富了這裡的故事,給後人留下多少遙望星空的回憶,和探究悠久文化的內涵!

去金頂山的路上,我興奮不已。王總的車技不錯,但路途不熟,不時地問熊主任“路怎麼走”。我還是兩眼盯著窗外,像讀一本大書,思考著地處中原的這塊風水寶地的意義。熊主任不時地插上一句介紹,“駐馬店市今後要往這有山有水的地方發展,人是要親近山水的。”這話說的很有道理。自古以來,要提高人的幸福指數,都要處理好“天人關係”,“天人合一”嘛。古人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成了不少文人雅士創作的永恆的主題,貼近山水,擁抱自然,使忙碌的人們在快節奏生活中的心靈放生。沒有想到,少言寡語的熊主任,也和我一樣的對山水情有獨鍾。一路有你,真好!

(三)一路美景不勝收

去金頂山的路邊原野,生機勃勃,碧綠的麥田,正是拔節的時候,麥子爭先恐後地,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一齊瘋長。見證著土地的肥沃,人民的勤勞,豐收的好兆頭。一個曾將自己的童年故事留給大地的人,永遠懷著對土地深厚的情感,一如看到這一望無際的麥田。注目麥海藍天,內心泛起波瀾,箇中滋味只有樹上的鳥兒明白,他們呼朋引伴地,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從一個樹枝到另一個樹枝。愉快地唱著悅耳的歌曲,主題應該是頌揚萬物的生生不息,大地的厚德載物。

路邊的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嫩黃的顏色,鮮豔的花朵,奪目的美麗。幾次我想叫王總停車,走近欣賞這久違的油菜花!置身於花海,掬一支鮮豔的花,嗅一嗅初春的青色的花草香,這不僅僅是花季少年的絕配,也是我等人的最愛!這是用眼睛看到的美;還有用嘴巴嚐到的美,小時候,大人們經常把油菜花作為上等的食材,先清洗乾淨,放個碗盆裡,稍微加上一點鹽,輕輕地揉搓菜的水分,然後加鹽少許,點上幾點香油,就是一道“佳餚”,一盤小涼菜,爽口得很!配上雪白的饅頭,金黃的米飯,哎呀!那個美呀,就不說了。真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王總只顧奮力開車,因為他要趕時間,一邊歉意地說:“時間太緊了,要不就帶你們玩上幾天,駐馬店好玩的地方多著呢!”熊主任提醒王總說:“開慢點,別躉著張老師了。”真是我的細心的老弟,照顧別人勝過照顧自己。剛才只顧欣賞油菜花,這才感覺道路的顛簸,原來從“毛公山”左轉去金頂山的路正在大修,崎嶇不平的道路,乘車像坐轎。這樣的路有幾公里遠,我倒是以為這一路的顛簸,也是一種風景,更是一種昭示:世上的路,原本不都是平坦的,所有的平坦都是需要創造的。不是嗎,就像人生的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都是平平坦坦的鋪墊。我們一路說笑著,欣賞著自然的景色,頓有“風景這邊獨好”的感覺。路依然崎嶇,車還是在顛簸,顛簸得開車的王總不好意思,熊主任介紹,“這路就是為大力發展金頂山的旅遊業準備的。”我說,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大家又是一場笑語,前面就到了金頂山旅遊區。

(四)天地相契活神仙

進入了旅遊區,到金頂山風景區還有一段距離。道路可是平坦的了。應接不暇的山花樹木,送到風景區的大門。對著大門立著一塊石碑,上書“仙境”兩個大字。進入風景區有兩條路,左側去“竹林禪寺”,右側去金頂山峰。出於“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考慮,我們選擇了左側路線,還有一個由頭就是“竹林”二字,讓人聯想到“竹林七賢”。這裡的“竹林”就是竹林,茂林修竹,崇山峻嶺,一條緩緩的上山路,向前延伸,熊主任帶著相機,拍下了一段美好回憶。走進金頂山,親近大自然,腳輕如燕,心靜釋然。天高雲淡,桃花初綻,好鳥相鳴,流水潺潺。鳶飛戾天者,觀之無慾;經綸事務者,留戀忘返。路過“佛經扇刻”,拜讀“四大皆空”之倫,笑過人間萬事。唯有宇宙之大,品類之盛,震撼人心,啟迪人生!前面就是“竹林禪寺”,寺廟不大,諸神就位,我喜歡的羅漢都在,凝神靜氣,栩栩如生。與騎馬羅漢和長眉羅漢又一次見面,相視無語,心照不宣。活在人間,置入山峰,忽兒遁入空門,時而漫步仙境,人生之奇妙,可敬可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佇立禪寺,仰望天空,俯首大地,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青山在,人不老!天地相契,物我兩忘,天人合一,地久天長。兄弟三人,陪我一遊,情之所至,暢敘幽情!美醉,美醉!緩緩歸矣!

美麗的金頂山,在我們的對面,我只能默默許願,等我再來,與您聊天!我隱約地明白,您的名勝古蹟,無言的見證著歲月滄桑和昔日的繁華!現如今正以嶄新的面貌走進新時代!

張恩勇教授簡介:

中國當代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教師書院專家、全國語文名師工作室創始人、中國作文教學共同體秘書長、中國國學教育共同體副秘書長、 張恩勇教授是“高分語文特訓營”“高效讀寫特訓營”首席培訓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