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司馬遷人格的組成和形成

有關古代中國人的人格研究的心理學很少,但成果斐然。林傳鼎曾採用個體分析的分發對古代34位歷史人物進行定性分析,總結出了十種類型等。鑑戒前輩的方法,發現司馬先生的人格形成的階段,瞭解是什麼樣的性格使得一個人能夠不辭勞苦、不問艱辛的傾盡餘力完成史篇鉅作。不妨先從瞭解司馬遷的特質開始。

關於司馬遷人格的組成和形成

司馬遷身懷才識過人、探本溯源的智慧和俠肝義膽、刀槍不入的英勇,可謂智勇兩全。司馬遷博學多才,這些能力也被他提煉到一種果斷、眼光獨到的見識,他將古今天人學問熔鑄為獨家的言論,在《史記》裡自我作古的文章結構和匠心獨運的見解中都有體現。除此之外,好奇的本性如火把引導著司馬遷探本溯源尋求真理,催促著他開始人生的一次次壯遊,而在這險境重生壯遊裡,他結識了不少令人稱道的人物,這就依賴於他勇的一面。司馬遷天性放蕩不羈,又極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使其充分表現了俠肝義膽、傲骨嶙嶙的品質。他哀惜底層困苦、為將士伸冤而遭厄運、身體殘損志向篤定······都充分顯示了他的勇的特質。

關於司馬遷人格的組成和形成

除此之外,司馬遷心懷仁愛之心,情感濃烈卻也淡薄,表面上看好像是矛盾的,其實不然。在儒家學問的調教下,他濃烈的情感不僅表現為對現實的憤懣,也表現在熱枕一面,司馬遷追求美好的事物,憤慨陰暗的現象,所以在《史記》中常可以看到他的情感折射。在濃烈的情感後也隱藏著司馬遷失意的一面,表象矛盾,但深究來看,完全是合理的。司馬遷的父親充實崇尚自然的道學,父親沉穩的性格給了司馬遷很大影響。當風華正茂得志時,表現為自由浪漫與情感濃烈;當蒙受冤屈時,人格則表現為失意、避世的特質。

關於司馬遷人格的組成和形成

司馬遷複雜的性格是由內外多種因素影響的,從外因來看是時代的造就和落拓不羈的早年經驗。司馬遷生活在武帝統治年間,漢武帝登位後一展抱負,西漢的封建王權迅速得到鞏固,出現了安樂祥和、人口增加的景象,這種國強民富、和平統一的局面就是後來稱道的"文景之治"。同時,武帝獨尊儒家,公羊派利用儒學教典育才,身處這個時代,司馬遷自然受到儒家影響。而在早期,父親給予的道家影響也框定了自己的行為方式,後來司馬遷還為父親立傳,繼任父親的工作,這些都反映了父親在他心中的地位。可見,早期父親帶給自己的道家影響和後來入仕學習的儒家思想處處塑造著這位大家的修養素質,這些都可以在《史記》中觀察到。

關於司馬遷人格的組成和形成

再來整理下影響司馬遷人格的內因,卓越的遺傳素質、聖人自居的人格渲染、躬行的個人奮進等因素。司馬遷出生在史官世家,家族氣質特點明顯,兒童時期雜居牧童與農民之間,體質好,天性得到充分釋放,養成了他率意而為、不計後果的個性,具有俠肝義膽、熱情的品質。司馬遷十分嚮往孔子的精神境界,渴望成為像偶像一樣的精通六藝的聖人,所以他著力刻畫孔子的盡如人意的形象,並且將他所崇拜的人格內化為自己的準繩,同時也增強了他創作的信心。司馬先生和孔子一樣不甘於在舊作下繩趨尺步,而是持續地將熱力注入所追求的事物,以至他的作品日益嚴謹。為了完成氏族的志向,司馬遷凡事躬行,體現在幼時的家鄉勤學和成年後的四處遊歷,這樣豐富的人生體驗養成了他重仁義的人格素養。

在外因和內因的疊加影響下,他最終形成了豐富而不矛盾、單純而浪漫的人格,完備了完成鉅作的性格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