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張居正的工作準則

張首輔佐不僅是交際達人,也是位工作達人。在位十幾年,且不論在這樣的渦旋中心生存有多難,光是工作職能內的任務就足夠考驗住他,而這位昔日的青年,硬是憑藉自己高超的工作原則完成業績,在他有序治理下,經過一系列改革使這個腐敗的王朝有一次煥發生機。那麼,身處在這樣全員毫無安全感的朝代,他又是如何處理眼前的情況的呢?

首相張居正的工作準則

把握時機,出手乾脆。古往今來,時機毀滅了多少功成名就的人,又成全了多少蓄勢待發的人,做大事講求得天獨厚的條件,只有在各種條件都齊聚的情況下才能走向成功,這點上也需要當事人獨具慧眼把握節點。在雙方同樣水平相差無幾時,決定雙方勝利人選的便是善於把握時機的人,從張居正與高拱的政場切磋就可看出。在和高拱競爭首輔地位時,張居正及時抓住了隆慶皇帝駕崩的契機,與馮保擬寫遺詔,葬送了虎視眈眈的高拱的高位,若是張居正沒有察覺到這個契機,便不會出奇制勝,之後的一代首輔便花落他家了。自此看出,就是一次次地抓住和製造時機才成就了張居正身處政場春風得意的結果,對於我們,不能一味等待時機和被動地接受時機,否則只是命運操控地囚徒罷了。

首相張居正的工作準則

適可而止,別把失勢的對手逼入牆角。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的人都是給別人留有餘地的人,能夠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事物,善於求同存異,從全局著眼的。放他人一條生路最終是放自己一條生路,張居正在政場上的處事態度,可以看出他是立足於國家的長治久安而非一己私利。在張居正打敗高拱後,朝廷上下無不對這個失勢的人避而遠之,唯有張居正立刻請旨皇帝收回成命,雖然請旨失敗,但張居正儘自己所能讓這位昔日的對手離開的更加體面,並在得知他生活貧困後救濟高拱。相對於其他政治家趕盡殺絕的做派,張居正的寬厚可以說是十分難得的,他理智的處事態度讓大腦不陷入極端,日後處事也收放自如。張居正的處事態度對於現在的我們依然適用。

內外相通,穩持事務。在張居正時代看來得內外便是內廷和外廷,分給是主管皇帝生活得宦官和主管國家事務得官員。而任何體系都有內外之,能夠長期持續得把持朝政的往往是那些內外關係處理得當的人,古代一些直言忠臣不諳世故,不懂得內外兼顧,往往會得罪一些內廷的宦官,而造成自己未展抱負而命隕朝廷。要想長久的讓自己身在高位,張居正就做了很好的榜樣,張居正在嘉靖皇帝登基後很榮幸的躋身內閣,初到內閣他並未闊斧大幹,由於皇帝年幼,張居正很機智的先與內廷做好溝通,聯手馮保與李太后,就這樣形成了一個權力支撐的三角形,在之後,張居正便大刀闊斧的推行改革,形成了一片大治的局面。我們可以從此看出,眼光放寬,道路也就寬闊了。

首相張居正的工作準則

改革創新,新酒還需老瓶裝。改革這兩字,首先必然想到會打破舊的權力結構、利益分配和社會秩序,所以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抗衡,面對改革的阻力,沒有一個改革會是一帆風順的。古代許多改革都因為各種矛盾的阻隔而以失敗落幕,張居正又是如何推行自己的改革並且取得成果的呢?在十幾年前,雄心勃勃的張居正呈遞上了自己的政治宏圖,到今日昏暗的明朝是時候一展抱負了。張居正首先建立強大的權力基礎,闡明改革內容,取得信任,在萬事俱備後,他進行變法,在變法時,他宣揚的是繼承祖先體制,不必紛紛改革。由此看來,這一招便是張居正改革的殺手鐧了。

首相張居正的工作準則

張居正重視時機、適度、寬容、調和的能力使得他成為政壇上的佼佼者,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抱負,最終一手成就了盛世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