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被時代遺忘的古道,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終將回歸自然


這是一組閩西山區古道的圖片,我們在快速交通的現代,可曾想到早年的出行不易。從縣城到集鎮,古道15公里,卻要走上三個多小時。

上圖是古道的分岔路口,從縣城出發,一路上岔路很多,通往該條方向的每一個村莊,就像是一個神經系統一樣,縣城是中樞神經,而每一個村莊則是神經末梢。

上圖是古道的一小段崎嶇的道路,前面就臨崖,崖高几十米,想想古代乃至改革開放以前,多少人挑著重擔行走在這羊腸小道上,靠之謀生,聯通外界。

這是古道上的一座小橋,在崎嶇的山路上修這樣的橋的難度可想而知,而這樣的橋在15公里的小道上有五六座。

這是小道路途最高峰的一座亭子,用於過往行人休憩,聽老人說曾經有附近村落的村民在此賣茶,供行人解渴。現在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熱鬧,變得破敗不堪,再也沒人願意修葺。

亭子屋頂最中間的房梁寫了最近一次修葺的時間,1964年冬天,距今已經有55年。

而亭子角落的一塊殘碑則告訴我們這個亭子建於清同治三年。據上杭地方史料記載,太平天國和清軍曾在此有過激烈戰鬥,也許修建亭子當時也是朝廷聚攏民心的一項工程。

亭子內還有不少文革期間的標語,充滿歷史年代感,我想再過幾年這些斷垣殘壁也將不復存在。

雖然已經人跡罕至,但是一路風景不錯,似乎有種融入大自然的體驗。現在這些古道除了徒步愛好者,已完全被現代社會遺忘,逐漸變成歷史的遺蹟,標誌著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但最終將回歸自然,就像人類不曾來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