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蒸出來的肉包子有時候會塌架?

落葉2462795


餡兒太稀、皮兒太軟會影響包子外觀,發酵不成熟、擀得厚薄不均也會塌(還可能爛底露餡兒)。

生肉餡,為了改變幹、柴、硬的口感,入餡之前一般都需要攪打,有時以油打餡兒,有時用水攪打。肉包不如餃子(兩種麵皮的性質不同),肉餡即便打水也要注意用水量,加上新鮮肉餡和冷藏後的肉餡吸水程度不同,所以不方便將用水量量化(家庭製作過程也重要,也不必量化),用水打餡(少量多次,一次性加入肉吸收不了影響膠粘度),打到肉餡顏色泛白(攪打會讓肉餡質地發生變化,加上食鹽的介入,變色是必然的),有一定彈性比較粘稠、滋潤即可停止加水(餃子肉餡也會在此基礎上更稀軟)。如果後期要加蔬菜做菜肉包子,則還需考慮出菜汁的部分,打水時可再適當縮減。

麵皮部分更重要。包子麵糰可比饅頭面團稍軟,但也不易過軟,不易操作也影響其外形。比如:250克中筋麵粉(若是高筋麵粉需增加用水量)加135克水就好,就跟喜歡吃口感偏軟的饅頭用水量一樣,這樣面會比較“挺”。

掌握好發酵程度(發不夠包子小且硬,發過了包子大、糙而扁)。大面團要長到2倍左右大小(不太好用肉眼觀察,特別是剛接觸發面時),再結合用手指試探的方式,在麵糰上扎個孔,這個孔不回縮(面的筋性還比較強,還可以再發)、不塌陷(面裡蛋白質被酵母菌消耗完了,麵筋沒有支撐力,麵糰發酵過度),才是發酵成熟的麵糰。

擀麵皮的時候儘可能把四周擀薄中間留厚一點,底太薄也會塌。包好後包子生坯還要再發會兒(如果麵皮擀太薄就發不起來了,影響外觀和口感),這一會兒也就15分鐘左右,讓被擀後的麵皮緩一緩再蒸,開蓋就會比較“挺立”啦。

新的一天開始了,燒腦時間結束準備上班兒去。祝大家越包越順利!



指尖小調


為什麼蒸出來的包子會塌架,這是說不鬆軟也沒有蓬鬆,好多朋友也問到這個問題,究其原因,關鍵是沒弄清發酵面的原理,更沒掌握髮酵面的標準所致,那麼如何才能弄清和掌握髮面的程序與標準呢,在這之間應先了解酵母的反應過程。


酵母發麵,指麵糰在一定溫、溼度條件下,讓酵母充分繁殖產氣,促使麵糰膨脹的過程。當酵母菌在麵糰內部有氧的環境下,將澱粉轉化為糖並消耗掉的時候,會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這時,麵糰的體積就會膨大,就發了起來。

瞭解了這個還不夠,發酵多長時間,膨大後面筋能不能支持住氣體,還有沒有足夠的力量不塌架。這才是我們要了解和掌握的。

具體來講,塌架的原因主要是發酵過度,筋力沒法支撐,氣體有漏掉的,從而導致蒸熟後塌架。

應該在二次醒發時,醒發有七八成的狀態就要開始蒸,這是筋力有勁,氣體在繼續的增加,當蒸氣出來後,一切活動停止,此時筋力氣體恰好於以支撐,蒸出來在不會塌陷,可以關火即時開蓋也不會塌架,同理饅頭也一樣。



需瞭解醒發到七八成的直觀標準,評論區留言,私信發給你。


小吃學院


蒸出來的肉包子有時會塌架,說明您大多數時候還是成功的,非常棒!

做飯其實是一個細緻活,每一次都認真總結,就會越來越好。

包子會塌架,一般都是細節原因。

1、面發大了(或者說是發過了,有微酸味道)

2、是不是皮兒擀薄了

3、沒有進行二次醒發

4、開水上鍋了(酵母發麵冷水上鍋效果好)

5、是不是停火即揭鍋

6、是不是面和的過軟

……

👉下面說一下做包子的細緻環節。

配料:500克麵粉+250克水+5克酵母+5克泡打粉(選擇性添加)+10克糖=770克麵糰。

1、發麵:麵粉和糖、泡打粉放於盆中,酵母粉溶於35℃溫水中(細節一),酵母水分次倒入面盆裡,用筷子攪成片絮狀。

2、揉成光滑麵糰(細節二), 手蘸少量水抹在麵糰表面(細節三,麵糰不發乾),加蓋發酵至兩倍大,約1小時左右。

3、發好的麵糰,手指戳洞不回彈(細節四);呈蜂窩狀組織。

4、下劑:再次揉光,擀成片(細節五,模擬壓面機),捲成緊緻條狀,下成約55克的面劑14個。 (不擀,直接搓條下劑也行)


5、包制:面劑按扁,擀兩圈半即可(細節六),薄厚合適,厚了不好包,薄了蒸不發),中間留點肚。 包進約45~50克餡料,捏成包子狀。

6、復醒、蒸制:蒸簾刷油(細節七),擺上包子,放入電蒸鍋加蓋,二次醒發15~20分鐘(細節八),開火蒸20分鐘,停火後3分鐘揭蓋(細節九)。

(煤氣蒸是上屜後開大火,上汽後轉中火,15分鐘關火,3分鐘揭蓋)

囉嗦:

💗500克麵粉加240~255克水,不同地區溼度不一樣,麵粉也不一樣,注意調節。這個也很關鍵,塌架很可能就是面和的過軟導致。北方地區氣候乾燥,我一般放麵粉一半量的水,剛剛好。


崑崙設備潤滑油


為什麼蒸出來的包子有時會塌架?榻架按我們農村人說死停,就是死麵的沒發開。

就。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關鍵是包子上鍋定型時,酵母的作用是不是如日中天,也就是說在不在酵母發揮作用的最大極限?

酵母在發酵的過程中會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所以麵糰會越來越大,當酵母的效用發揮到極點時,效用就慢慢減弱👎。

所以我們在蒸包子時,不要等到面完全開,開8分到9分即可,我們用熱水蒸包子,因為上鍋時又有熱汽燻蒸馬上就會開好,並且定型,不會塌架。

包子掀鍋時又白又大,慢慢的就塌架,是因為包子定型時酵母的效用已減弱,又白又大是蒸汽蒸出來的,蒸汽小時,包子就塌架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面開過。

所以說包子塌架有以下幾個原因:

1 面不開包子塌架

2 面開過包子塌架。

3 面開的恰到好處,但是蒸的時間長也會塌架。

4 即使面開的恰到好處,餡兒水分大也會塌架。

因此我們在發麵和蒸的時候要掌握火侯。

歡迎各位留言,我們互相砌搓,共同進步。


餐飲魅食


分享我的經驗,目前0失敗。

正常發酵沒啥難度,主要是後面的細節,包子包好後放在常溫下二次發酵30分鐘。蒸包子用開水蒸,蒸鍋水開了之後把鍋蓋裡的水蒸氣倒掉,這一步非常重要,之後在把包子放進鍋里正常步驟蒸絕對不會塌。

總結:1包好後的包子需要二次發酵

2煮開後的水,鍋蓋裡的水蒸氣一定要倒掉,包子塌了往往都是水蒸氣把面燙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