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赫的“六法論”,1500年來中國畫的最高評判標準!

“六法”是南北朝時期生活在南齊的著名人物畫家和美術理論家謝赫提出來的,是賞析、掌握 的基本原則。 是中國第一個繪畫理論家,擅長肖像畫和仕女畫。所謂“ ”是指: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摹寫六個方面。

謝赫的“六法論”,1500年來中國畫的最高評判標準!

陳會衡水墨山水

1、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畫的形象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顯得富有生命力。氣韻,原是魏、晉品藻人物的用詞,如“風氣韻度”、“風韻遒邁”等,指的是人物從姿態、表情中顯示出的精神氣質、情味和韻致。

當然,要表現出藝術形象的生動性、真實性,即氣韻,也與其他五法分不開的。氣韻生動離不開構圖立意、筆墨技法。因此,它和其餘五法是一個整體。其他五法同時也離不開氣韻生動,否則,也就成為了缺乏靈魂的純技術性的東西。

謝赫的“六法論”,1500年來中國畫的最高評判標準!

陳會衡水墨山水

2、骨法用筆

骨法原來是指人物的外形特點,後來泛指一切描繪對象的輪廓。

用筆,就是中國畫特有的筆墨技法。骨法用筆總的來說,就是指怎樣用筆墨技法恰當地把對象的形狀和質感畫出來。如果把氣韻生動理解為“神”,那麼也就可以簡單地把骨法用筆理解為“形”了。因此,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又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形”的描寫藉助於筆墨寫出來,而寫形又不過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現“神”,這與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的表現客體的法則是一致的。

謝赫的“六法論”,1500年來中國畫的最高評判標準!

陳會衡水墨山水

3、應物象形

應物象形就是畫家在描繪對象時,要順應事物的本來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現出來。

描繪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觀事物作為依託和憑藉,不能隨意的主觀臆造。但是,作為藝術,也可以在尊重客觀事物的前提下進行取捨、概括、想象和誇張。這可以說是一種創作態度和方法。

謝赫的“六法論”,1500年來中國畫的最高評判標準!

陳會衡水墨山水

4、隨類賦彩

隨類賦彩是指色彩的應用,指根據不同的描繪對象、時間、地點,施用不同的色彩。

謝赫的“六法論”,1500年來中國畫的最高評判標準!

陳會衡水墨山水

5、經營位置

經營位置就是指構圖。

經營是指構圖的設計方法,是根據畫面的需要,安排調用形象。即通過所說的謀篇佈局,來體現作品的整體效果。 歷來重視構圖,講究賓主、呼應、虛實、繁簡、疏密、藏露、參差等種種關係。

謝赫的“六法論”,1500年來中國畫的最高評判標準!

陳會衡水墨山水

6、傳移摹寫

傳移摹寫就是指 和臨摹。

對真人真物進行 ,對古代作品進行臨摹,這是一種學習自然和繼承傳統的學習方法。

謝赫的“六法論”,1500年來中國畫的最高評判標準!

陳會衡水墨山水

自“ ”提出後,中國古代繪畫進入了理論自覺的時期。後代畫家始終把“六法”作為衡量繪畫成敗高下的標準。從南朝到現代,“六法”被運用、充實、發展,從而成為中國古代美術理論最具穩定性的原則之一。

注:文字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