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怒江邊雲南小粒咖啡的時光旅行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四月,從印度洋吹來的暖流被怒江西岸的高黎貢山抬升,閃電劃過天空,山像刀鋒,時隱時現。

暴風驟雨在這條河谷從未停息。傣族、傈僳族以山的高度而劃分。

山谷沖積出來的壩子,平整,氣候溫潤,傣族人築起壩,造成田,過著定居的生活。

傈僳族人住在山崗上,世代與森林為伴,刀耕火種,打了獵與傣族人交換米鹽。

百年來,怒江峽谷間風雨飄搖,生活在雲南這片大山深處的人們隨著時光的跌宕起伏,生髮了充滿夢想的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01

孤兒家的咖啡

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四條貫穿中華大地的江河,都從青藏高原而來。高黎貢山如同怒江的侍衛,守護著怒江自由奔流。

天色漸黑,山雨欲來,從印度洋吹來的暖流被怒江西岸海拔三四千米的高黎貢山抬升,暖流凝成雷雨,電光把叢崗村照亮,雨水滋潤著高黎貢山腳的萬畝咖啡園。

傈僳族的言秀鄧今年28歲,10歲時,他的父親意外死亡,他的母親改嫁,言秀鄧和弟弟便成了孤兒。他們原來生活在高黎貢山,山高坡陡,難以種植作物,缺少收入來源,兄弟倆就跟著叔叔一家順著怒江而下,來到保山地勢平緩的山谷。

在保山潞江壩叢崗村,他們向當地人租地,種植玉米、甘蔗。在咖啡市場年景好的時候,他們開始學習種植咖啡。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他們一家人解決了溫飽。幾年前,言秀鄧的叔叔幫他說了一個媳婦,他開始了獨立生活。

彼時,曾經跟言秀鄧一樣走出高黎貢山來到保山租地為生的傈僳人,約有5000多人。2017年至2018年間,經雲南、保山、怒江各級政府的努力,不僅為他們解決了戶籍問題,而且,將他們集中安置在叢崗、芒寬兩地。如今,他們已全部住進了現代化的新村。

現在,言秀鄧還是繼續種植咖啡。但受到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20畝左右的山地雖然出產品質最好的咖啡豆,但咖啡的利潤卻不到3000元,脫貧依然困難。

目前,當地政府、“拼多多”集團等多家單位正在聯合謀劃一次精準扶貧行動——用三年的時間,給當地培育更優質的品種,為當地打造精品咖啡品牌,並通過電商直接進入千家萬戶,以解決“能脫貧,還要能穩得住的目標”。這樣,像言秀鄧這樣的咖農便可在家門口把咖啡豆賣出好價錢。

由於咖啡收入低,今年言秀鄧特意養了11頭豬,以備給弟弟成家時作為娶媳婦的聘禮和結婚之用。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言秀鄧家租種的咖啡園海拔1300米,由於海拔高、地勢陡,勞作異常辛苦,當地農戶一般自己不種,租給像言秀鄧這樣的外來租戶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由於海拔高,咖啡豆生長的時間更長,溫差更大,言秀鄧家的咖啡要比河谷的咖啡晚熟一個多月。雖然品質更好,一年下來,他的20畝坡地賣咖啡豆的收入只有9000多元,除去肥料、人工等開支,他僅能存下三四千元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言秀鄧將咖啡果放進水缸裡清洗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清洗過的咖啡豆,言秀鄧用去皮機把果皮脫掉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言秀鄧在竹架子上曬咖啡豆,潞江壩春季乾燥少雨,正是晾曬咖啡豆的好時節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言秀鄧今年養了11頭豬,年底準備給弟弟成家用。他結婚後建的“家”,現在成了生產用房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太陽一落山,山上就會很涼,言秀鄧生起火,給自己泡了杯咖啡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一旦攢夠了幾袋子咖啡豆,言秀鄧就會用摩托車將咖啡豆運回山下的新家存放

02

“拼多多”來了

“拼多多”作為新型電商平臺公司以及全國農產品上行平臺,一直助力於“扶貧攻堅”,協助各地政府解決商家、農戶之間的通路問題。

雲南海拔高、早晚溫差大,陽光充足,特別適合經濟作物的生長。但是,由於雲南山高水遠,運輸困難,好產品往往難以為農戶帶來對稱的價值。

近年來,國際咖啡價格的持續走低,影響當地幾萬咖農的收入。很多咖啡樹要麼被砍掉,要麼已替換成其他農作物。

依賴咖啡種植的貧困戶,守著中國最好的咖啡地,卻依然收入微薄。

2019年伊始,“拼多多”團隊先後入駐當地,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始為叢崗、赧亢兩個深度貧困村幫扶為期3年時間,通過組織商家為咖農解決加工渠道和銷售渠道,並與科研院所合作,通過改良品種,增加咖啡附加值,以讓當地咖農及貧困戶擺脫“有好產品,卻走不出,賣不出好價”的困局。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在保山“熱經所”會議室,電商平臺“拼多多”幫扶保山負責人和對方項目負責準備商討進一步的執行細節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拼多多”保山扶貧助農成員在叢崗咖啡種植地進行實地調研摸底,由於受咖啡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中國咖啡的收購價格已經連續幾年下滑,對咖農而言,已到幾乎沒有利潤的邊緣。一些咖啡種植地已日漸被荒置,或已替換種植其他經濟作物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拼多多”扶貧興農項目成員與村委會成員一起挑選改良實驗地,以期增加咖啡的附加值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保山當地的咖啡商家來到叢崗咖啡種植地,加入“拼多多”扶貧興農行動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保山的電商運營商家來到已搬進新居的“建檔立卡”戶家瞭解咖啡豆的品質情況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拼多多”扶貧興農工作人員在村委會吃工作餐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得到諸多幫扶的“建檔立卡”戶見到“拼多多”扶貧興農工作人員,熱情地伸出了雙手

03

五角錢的力量

叢崗村,寓意叢林山崗圍繞的村莊。該村的轄區面積26.6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6000多畝,轄區海拔700至1700米,盛產優質小粒咖啡、芒果、龍眼等。常住人口694戶,259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共83戶,501人,是省級深度貧困村。

雖然叢崗村為貧困戶解決了住房和小學校舍的問題,發放了低保,解決了外出打工就業等問題,但由於缺少增產、增收的途徑和產業,叢崗村的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鉅。

“拼多多”的“多多農園”項目,首站選在了保山,準備了2個多月的扶貧興農計劃在保山潞江壩叢崗村、赧亢村開始實施。2019年3月下旬,平臺上的大商家進駐村子,開始了計劃的第一步——收購今年剛成熟的咖啡豆。

為了增加貧困戶的積極性,商家以高出市場0.5元/斤的價格開始收購。“建檔立卡”戶們奔走相告,笑逐顏開。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保山市潞江鎮赧亢村也是深度貧困村,當地種植的咖啡豆品質很好,但近年來的銷路不暢以及價格低,成了村民們頭疼的事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叢崗村的一位年輕人在彈傈僳族的三絃。好咖啡豆賣不出好價格,一些村民直接把豆子丟在地上晾曬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聽聞“拼多多”帶著商家來村裡收咖啡豆,而且價格還比市場價高,貧困戶們紛紛把存在家裡的咖啡豆運到村委會的收購點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幾位“建檔立卡”戶一起幫忙,把山上的咖啡豆運到村委會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建檔立卡”戶曉江麗騎著摩托把咖啡豆送到收購點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叢崗村白族移民“建檔立卡戶”誇義自把咖啡豆抱到收購點,賣給了“拼多多”的商家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滿載咖啡豆的拖拉機經過貧困戶們曾經的“家”,由於他們原來住的是竹棚子,搬到新房後,原來的房子留作生產用房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拼多多”與商家在叢崗村委會針對“建檔立卡”戶收咖啡豆,他們紛紛把咖啡豆子扛過來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工作人員逐一登記核對貧困戶的身份信息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這次“拼多多”從叢崗村收購的咖啡豆會統一送到正規工廠進行脫皮、等級篩選、深加工等,最後加工成精品咖啡豆,未來,他們還要為叢崗、赧亢兩個貧困村打造精品咖啡品牌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由於潞江鎮具備良好的種植精品咖啡的條件,全國不少咖啡企業和咖啡館都在這裡進行定製生產加工,近十幾年,當地已經積累並具備了加工生產精品咖啡豆的能力,而國內的精品咖啡豆的消費市場沒有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

04

叢崗生機

潞江壩的氣候及海拔最適合咖啡的生長,滿山滿谷水田也成了咖啡園。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吸引了峽谷深處的少數民族家庭來到叢崗村,以租地種植為生。

然而,傳統的小農經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的收入問題。

以扶貧攻堅為契機的產業升級,“拼多多”打造商家、企業、機構一體化的新機制,讓精準扶貧更加精準。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在叢崗村黎明組,80多戶怒江州移民從以前的竹棚子裡搬進當地原住民都羨慕的新房子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14歲的阿車賽週末幫家裡放牛,他的兩個哥哥有了身份證後,可以外出打工了,他的父親板南肩上的擔子也輕了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建檔立卡”戶張芳才夫婦給新家打印了一張全家福,還PS了一張婚紗照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72歲的餘正啟(中)老人是叢崗村傈僳弩的製作傳承人,自古弩是傈僳人的身份標誌,自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從山裡遷到河谷後,射弩逐漸從狩獵變成為了娛樂活動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叢崗傣族老人掌握的傳統編織染布技術,成為小山村的名片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90歲的傈僳族老人交蒙阿鳳在屋外侍弄咖啡,一年四季圍繞咖啡勞作已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晏永交是叢崗村較早學習製作精品咖啡的農戶,通過精細化加工生產,他家的咖啡豆每斤已經可以賣到幾十元乃至上百元

好山好水就有好的產出,在叢崗村,當地人喜歡用自家的咖啡加上野生掛蜜後飲用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在“拼多多”的帶動下,叢崗村已有年輕人開始走精品咖啡種植加工的路子,以改變他們在行業最底端生存的現狀。對於精品咖啡來說,一粒咖啡因品種、生長、環境、氣候、採摘、加工、晾曬、分級、烘焙等每個環節和流程的不同,口感、香氣千變萬化,價值也就有了高低之分。而“拼多多”在農產品領域強大的通路打造能力,將給叢崗村的咖啡注入“強心劑”

05

父與子的傳承

31歲的施忠相是2016年叢崗村選舉產生的副主任。“這是個沒人願意幹的苦差事”,事無鉅細,都會落在他的身上。

他的父親年輕時也是村小組的組長。在改革開放之初,他帶領村民們在山上開路種甘蔗,為了增加收入,他想方設法從農場把咖啡種植技術引入叢崗村。

然而,近些年來,看著村民們種咖啡卻越種越窮的現狀,以及對品牌發展趨勢的認知,施忠相著手開始建設叢崗村咖啡QS安全生產體系,以提升叢崗村的咖啡價值。

讓施忠相感到意外的是,春節剛過,“拼多多”的工作人員就找到村裡,他們針對叢崗村、赧亢村兩個深度貧困村開展助力計劃,居然跟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其實,村民們和施忠相都明白,如果把沒有效益的咖啡樹砍了,替換其他經濟作物,一砍一種的週期要五六年。如果不砍,每年入不敷出,將加劇“建檔立卡”戶及全村咖啡種植戶的經濟困境。

現在,施忠相的父親依舊種植咖啡,同時,他每週還要去村小學給孩子們上幾節傈僳語課。週末時分,他們一家人會與村民們齊聚一堂。

父子兩代人,身處不同時代,卻恪守共同的信仰和生活態度。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和風徐徐,施忠相和父親在閣樓上對飲。為了培養當地的咖啡文化,當地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和基層組織要學喝咖啡,講咖啡,如施忠相一樣的年輕人對時尚的咖啡文化自然親近,這也是叢崗村咖啡產業升級和當地人認識轉變的文化基礎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叢崗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咖啡,從小生長在這裡,誰家種得好,加工認真負責,施忠相都門清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在叢崗村的老全寨,施忠相與村委會工作人員查看危房戶的情況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施忠相走訪咖農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在村裡召開的貧困戶大會上,施忠相(右)給村民介紹電商和“拼多多”的知識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叢崗村黎明組的“建檔立卡”戶們圍著施忠相諮詢有關“拼多多”的計劃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喜歡文化人”是施忠相當選副主任的“原因”之一,村民們願意找知書達理、文質彬彬的他傾訴心聲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施忠相家也種植了十幾畝咖啡,家中閣樓存放了水洗和蜜處理的咖啡豆。基層村幹部的收入微薄,他需要自己解決生活來源的問題,增收創收同樣也是他家要面對的問題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施忠相扛著弩在咖啡地裡“抓”雞,準備招待客人

新聞掃描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打通“最初一公里”

“拼多多”探索中國農業新路徑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項目落地

時間:2019年4月21日

地點:雲南保山

2019年4月21日,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拼多多”創新扶貧助農模式“多多農園”,首站落戶雲南保山。

通過“多多農園”,“拼多多”將實現消費端“最後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直連,探索農業產業新模式,讓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未來5年內,拼多多將打造1000個“多多農園”項目。

對此,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著名扶貧專家李小云表示:“‘多多農園’瞄準了農業產業利益分配、農村人才留存等核心問題,該模式若成功,將推動很多農村發展方式發生轉變,形成偉大變革。將密切關注‘多多農園’的進展,希望它能真正變成助力中國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大行動。”

图说│怒江边云南小粒咖啡的时光旅行

據瞭解,從2020年起,叢崗村將大面積替換種植高級咖啡品種,多家拼多多平臺新銳咖啡品牌商,已提前預定該批產能。

怒江大峽谷的群山峻嶺之間,一個產、銷、研、加工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產業示範項目即將完成。

雲南佔據中國近99%的咖啡產量,但國際份額僅為1.7%,主要為星巴克、雀巢、麥氏、卡夫等國際品牌供貨,未形成高認知度自有品牌。

雲南多種植小粒咖啡,品種優良,但走進任何一家咖啡店,摩卡、藍山、卡布奇諾甚至越南咖啡都排在前列,雲南咖啡即便出現,往往也是最便宜的價格。而更多的雲南咖啡豆只能作為速溶咖啡的原料,以最低的市場價格賣出。

“雲南咖啡難題是多原因的共同結果。”雲南熱經所專家胡發廣表示:“雲南咖啡以小農戶種植為主,標準化程度低、自身抗風險弱,與市場嚴重脫節,在國際收購方面前,咖農們沒有任何話語權,常年遭低於國際期貨市場價格的壓價;國際高端咖啡的定價權在紐約、倫敦和東京交易所,雲南咖啡只能和巴西、哥倫比亞、印尼等大規模咖啡園進行價格競爭,在成本上毫無競爭力。造成這些的主要原因,是國內未形成‘內產內銷’的穩定機制,也沒有市佔率足夠大的自主品牌。”

而所謂“新農商”機制,是以檔卡戶集合的合作社為主體,建立農貨上行和品牌培育的新模式。該機制中,拼多多將攜手地方政府,打造以新農人為創業帶頭人,工廠、代運營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政府監督、平臺扶持的新農商發展模式,以確保檔卡戶的核心利益。按規劃,未來3年,拼多多將在雲南培養1000至1500名符合“新農商”機制的新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