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1.

去了一趟熱河文廟,發現裡面供奉的孔子是帝王裝扮。

頭戴十二毓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圭,全身塗金,一如帝王禮像。

與曲阜的孔廟一樣,孔子的兩側為四配,

東位西向的是復聖顏回和述聖孔伋(子思),

西位東向的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軻。

都是聖人。

再外為十二哲,東位西向的是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

西位東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

都是儒家大師。

作為萬世之師、帝王之師的孔子,一生仕途不順,周遊列國,傳播他的知識,始終“慌慌如喪家之犬”,怎麼會有帝王裝束呢?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2.

乾隆四十一年(1776)夏天,乾隆皇帝在承德暑期辦公,看承德戶口日增,民生富庶,儼然是一個都會了。於是就採納隨駕的禮部尚書曹秀先的建議,在承德設立學宮,同時,在城隍廟之東,建立文廟。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熱河文廟落成,裡面的設置均按太學標準。

乾隆皇帝親自參加了落成慶典儀式,並作詩留念:

......

承德建州癸丑始,丙申升府繼先蘉。(這個字念忙,勤勉的意思)

因之擇地立文廟,遂起育賢起學庠。

信是百年興禮樂,欣其比戶富農桑。

......

從此,熱河文廟成了承德的文化教育中心。

可惜,在不到二百年的時間以後,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熱河文廟建築大部被毀,大成殿毀於文革後期,僅存部分建築。

2006年之前,這裡還是承德八中。

現在看到的是幾年前新修復的熱河文廟,

還有新雕塑的著帝王裝的孔子塑像。

沒有找到乾隆四十四年文廟落成時孔子塑像的圖案,不知道是布衣孔子還是帝王孔子。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3.

孔子長什麼樣?

孔子死後,學生子貢守孝六年,為了紀念老師,他刻了上面的木像。

原件已經沒有了,現在看到的這個是南宋時的複製品。

這應該是現存孔子最早的雕塑。

最早關於孔子相貌的描述,也是來自他的學生的記錄。

《史記.孔子世家》裡這樣寫孔子的外貌:

孔子來到鄭國,與弟子們失散,一個人站在城東門。子貢去尋找,有個鄭國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他額頭像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但自腰以下比禹差三寸,那種憔悴頹喪的樣子如同沒有了家的狗。”

子貢將這些話如實告訴孔子,孔子不禁笑了,說:“形象,在其次。

而說我像喪家之狗,確實如此! 確實如此!”

孔老師長得不好看,卻還要周遊列國,也是在是有些對不起觀眾了。

在中國畫連環畫的畫家中,賀友直和顧炳鑫是兩位大家,他們的作品到現在也是收藏界的熱門。

1974年,二人和著名作家蕭甘合作,受命出版了一本小人書《孔老二的罪惡一生》,裡面的孔子是這樣的: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平心而論,賀友直和顧炳鑫畫的這個孔子挺帥的。

政治是政治,藝術是藝術。

而同時期的另外一本兒小人書《揭開孔聖人的畫皮》,編者、繪者都是“本社”,繪者不敢署名的作品,都有緣故了。

這裡面畫的孔子就和司馬遷寫的有些相像了,但醜化的更誇張。

尤其是那兩顆門牙。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司馬遷在《史記》上記載說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

頭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

腦袋頂上有個窪地,下雨會不會存水。

孔子的相貌,在曲阜民間有“七出”之說。

所謂“七出”,是指孔子牙齒暴露在唇外,鼻孔朝天,耳朵奇大,眼睛突出,加起來就是七竅突出的意思。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4.

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就封孔子為“尼父”。

這是孔子的第一個職稱。

胡適先生在講孔子學說為什麼為統治者所喜歡時,講了兩個大的歷史背景。

一個字,就是“亂”。

一個背景是,所謂的春秋無義戰。

那個時候,除了國家之間每天打著玩兒以外,國家內部、皇族內部每天也打,“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經常發生。

春秋二百四十年,共有殺君三十六次,其中很多是兒子殺爹。

另一個背景就是社會上的歪理邪說盛行。

胡適講課時列舉了幾個,一個是老子,他鼓吹“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聖去智,民利百倍”。

皇帝最怕老百姓知道稅收太重的事。

另一個是被孔子殺掉的少正卯,“聚眾結社、鼓吹邪說、混餚是非”。

還有一個人叫鄧析,在當時,他和老子、孔子齊名。

鄧析的書都沒有流傳下來。

列子說鄧析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

拿現在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哲學家,懂點兒辯證法。

孔子說: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皇上說的是對的,老百姓就不要瞎議論。

所以,孔子深得各朝皇帝喜歡。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6.

於是,凡是想長治久安的皇帝,都把孔子抬舉的高高的,

民國時大師輩出,國學大師柳詒徵上課時引用《文獻通考》裡的話:

蓋自漢以來,雖已舉國崇奉孔子之教,而立廟奉祀,近於宗教性質者,乃由人心漸演漸深,踵事增華只故。初非孔子欲創立一教,亦僅非一二帝王或學者,假孔子之教以愚民也。

西漢漢平帝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東漢漢和帝封孔子為褒尊侯;

北魏孝文帝封孔子為文聖尼父,這是第一次到“聖人”級別。

包括唐高宗、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等等,都給孔子封號。

......

真正的把孔子給予皇帝待遇的是西夏,

1146年,西夏仁宗皇帝封孔子為

大周明宗宣皇帝

元朝時元成宗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到了明朝,張璁認為孔子稱王名不正言不順,明世宗就給改成“至聖先師”。到順治十四年,李若琳提請恢復元朝時的封諡,經過禮部開會研究決定,確定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這應該是孔子最後最高的職稱了。

因為接下來就是各種砸爛孔家店了。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7.

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孔子。

兩千多年來,這個世界上留下來或消失了無數種孔子的畫像。

民國大師陳師曾講課時,講到梁武帝崇飾佛寺,命畫家僧繇畫像。

在江陵天皇寺,僧繇畫了佛像和仲尼十哲。

皇帝覺得很奇怪,就問:“釋門內如何畫孔聖?”

僧繇說:後當賴此耳。

意思是以後全依靠他呢。

不久,後周滅佛法,焚天下寺廟,獨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毀。

孔子之德,竟庇護一次釋迦牟尼。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8.

明朝是一個奇葩皇帝比較多的朝代。

因為皇帝有故事,所以《明朝那些事兒》就好玩兒。

孔廟內奉祀孔子塑像據傳早在西漢時就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裡記載:‘廟屋三間,夫子在西間東向。’

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孔子為文宣王后,改南向坐,衣為王者袞冕之服,以後歷代襲之。

嘉靖九年,嘉靖皇帝睡醒了,說,“孔子雖是至聖,但畢竟為人臣,不宜稱王。”

於是詔令全國“去塑像,設木主,罷封爵”,

全國所有文廟的塑像均由一塊木製的牌位所取代。

這個簡單,天地君親師一塊木牌搞定。

有人還說那個時候沒有照相機、打印機,各地廟宇塑出來的孔子像也不一樣,藝術家做出來的是作品,泥瓦匠做出來的就不倫不類,有的就顯著不嚴肅。

如此原因,取消塑像,也有道理。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9.

時光如水,轉瞬到了清朝。

崇德元年,皇太極四月定國號為大清,八月即派官員去祭孔子。

以後,無論是順治、還是康熙、雍正、乾隆等等,都把修孔廟、祭孔子作為國家大事來辦。

一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其恭敬甚至是有些討好之意聖心可鑑。

再想近三百年後隆裕皇太后淚流滿面,讀清帝退位詔書,

何必呢!

雍正皇帝還下令,全天下避諱“丘”這個字,過去所有的姓氏和地名,都由“丘”字改成“邱”,河北的任丘,就多次改名,由任丘改成任邱,現在又改回來了。

1860年4月,意大利人費利斯.比託作為英國軍隊的戰地攝影師,跟隨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來到中國,在廣東拍了一組孔廟照片,其中的孔子塑像是上面這樣。

同樣是清朝,廣東的孔子和山東的孔子不一樣。

清雍正二年,山東曲阜孔廟毀於戰火,孔子塑像被焚,雍正八年重塑。

1938年,日軍佔領曲阜。

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沃爾特.博薩德拍攝了一組日軍佔領下的曲阜照片,此時,孔子就是帝王像。


承德熱河文廟的孔子為什麼是帝王裝扮?



10.

有開必先冠古今而垂教化,

無思不服合內外以振文章。

去熱河文廟的時候,正是週末的中午,燦燦的陽光下,大成殿金光閃閃,院裡除了我以外,沒有一個人。

工作人員說,開學前還有人來,這幾天已經開學了,基本就沒有人來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兩千多年就被總結出來的人性,現在還沒變。

讀書不能發財,連燒香的也不來。

兩千年前,歷史如果選擇了老子、或者是那個有點兒哲學啟蒙的鄧析。

這個世界又會怎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