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特別喜歡旅遊,有空就出去玩,認為書讀差不多就可以,旅遊比讀書有用,你覺得呢?

酷妹兒圈


旅遊和讀書是兩種不同的認識世界的方式。旅遊是自己親身經歷去體驗這個世界,讀書是看別人體驗這個世界。古人說,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這個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書上讀的都是死知識,都是別人的經驗和感悟。如果自己不去親身經歷,恐怕會沒有辦法完全體會學到。

當然也不是說旅遊就比讀書有用,不讀書只去旅遊你就沒法提前瞭解,不能在旅遊之前獲得別人的經驗。如果一切都是自己一個個去體驗恐怕費時費力,會踩很多的坑。所以讀書也是必要的,畢竟別人踩過的坑我們可以儘量避免。

讀書是獲取別人的經驗,旅遊是用自己的體驗去驗證別人的經驗,這兩種方式都是缺一不可的。





旅行家施培偉


讀書充實知識,旅行開拓眼界。

讀書是一種旅行,同理,旅行也是一種讀書。

大多數的文學家成名之作,其實,寫的都是個人昇華版的人生歷程。

我們讀來,彷彿也淌過歲月的長河,跋山涉水,邊走邊歌。

看別人的人生,不也是一種豐富自己閱歷的讀書?

旅行是一種讀書。

去到一個地方,(自由行)你總要事先了解這個地方有幾個景點,這些景點都屬於什麼級別,都有幾顆星的標誌?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歷史典故、民間傳說、美食小吃、地方特色、土特產品。(當然手機上也可以查到,難道那不是閱讀?)

這些,都需要提早去做足出發前的功課,方能真正來一次洗去浮世勞累的輕鬆之旅。

難道旅行不需要讀書?

所以,諾大人世間,唯有讀書和旅行不可辜負。





今兒又晴了


我認為,旅遊和讀書都有用。

讀書是理性的思考,旅遊是感性的認知。讀書可以開拓視野,遍知天下事;旅遊可以感受自然,享受人間美。

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增長智慧,但是不能讀死書,要活學活用,靈活運用,做到了這一步,讀書才是有用的。

而旅遊也是如此,如果你是走馬觀花,只用眼睛去看,而不用心去想,不用情去愛,那也只能是一種遊走,一種消費而已。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說的正是讀書和旅遊的辯證關係。





自由撰稿人唐英


讀書非生命過程之必需。讀書與否與完成生命週期和世代延續沒有直接的和顯著的相關關係,也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權。願意或喜歡讀的就靜下心來讀,不願意或不喜歡讀的就可不讀,任何他人無權干涉、指責和謾罵。

一個喜歡讀書的歐洲人,一個從不讀書的非洲叢林人或太平洋島國人,當他們走入墳墓時,就都一樣了。

所以說,讀書只是生命過程中的一種附加,我們沒必要強求人人都一樣地喜歡讀書。











時代傻瓜李博士


感覺不太靠譜唉!

旅遊確實對豐富人生體驗、增加社會閱歷有助益。但是,如果只注重這一點而忽略了讀書,那有效性也會大打折扣啊!因為我們的思想如果不夠敏感、深刻,具有洞察力的話,走再多的路,見再多的人,也難有大的提升和改觀。

讀書真是件好事情,尤其是讀經典的書。我們讀書其實就像在跟作者對話,可以從中洞察作者的思想,見解和看法。他也許是個有趣的人,也許是個嚴肅的人,他的觀點也許驚世駭俗,他也許能夠直指人心……

我們讀書的過程其實是心靈旅行的過程,不過更偉大的是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們可以在書中與千年前的聖賢對話,遊覽古希臘羅馬的勝蹟。還可以跟愛基斯摩人漁獵,亦可去浪漫巴黎,展開一場夢幻的邂逅……物質可以簡陋,讀書卻讓我們靈魂高貴,增一絲雅氣,在我們的氣質。有人會像我嗎,讀《論語》,看到孔子與學生的對話,氣得大罵白天睡覺💤的學生“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會啞然失笑,還有,孔子見南子後,對著學生詛咒發誓,也會讓我忍不住,笑起來。~這書拉近了我們跟聖人的距離,雖隔著幾千年的時空彷彿也不再遙遠。倒有一切皆可感、可觸的感覺。

我們讀小說,彷彿在無數他人的生命裡重新活了一遍,以另外的身份。人生有無數的岔道,走了一條便放棄了另一條。讀書可以要我們再體味另一條路上的風景。我們便在讀書中重活了無數回。

這一切,豈是單純的行萬里路可以有的?

所以,書不可以不讀,路不可以不走。







然呃


🙏👍這個問題提的好。俗話說,行萬里路破萬卷書。國家教育教學規定,在校學生必須計劃留有遊學科目。實際上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對學生遊學均己法規化。學生的寒暑假,大都應該是以遊學為主。美國有近四個月的學生假期,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給予了極大關注。我們走過了從又紅又專教育到全面的素質教育過程,將有益的旅行與讀書相結合應該是一個新的教育教學方向。前幾年我一直在家宅、在網上遛、在書本中淘知識,近幾年一直在旅行的路上。特別是看看原文化部長王蒙寫的回憶錄,深深的感到,走遍世界不是問題,閱盡世界是個問題,讀書應該是讀懂世界,旅行卻是讀書的延伸。欣賞科學家的刻苦鑽研,也欽佩旅行家的征途跋涉,讀書與旅行都是在探索與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年輕人應該時刻走在路上,孜孜不倦探知未來,去奔向一個嶄新的世界。


白樺林就在哪裡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從小到大學畢業,工作後更要學習有用的東西,看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書籍,教育孩子也是要有育兒知識的,就是去旅行也要學會看書看歷史,對旅行的城市的發展歷史都要進行學習,旅行跟學習不矛盾,也是學習的過程,所謂"文史地不分家",許多旅遊景點都與人類發展歷史息息相關,有著非常深厚文化內涵。旅行可以學習不同的文化,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瞭解世界格局,學會做新的事物,還可以提升社交技巧,使自己的人格更獨具魅力,所以,在學習中旅行,在旅行中學習!











欖欖3


有句名對:門對千顆竹,家藏萬卷書。

還有名句:…書中必有黃金屋。

喜歡讀書的人是總也讀無止境的!因為“書”是讀不完的。那麼自認為讀書差不多了?該走出“書中屋”去欣賞一下大自然啦,前念不可取,後意可為之。書,理性多,去實踐對比,也能豐富自己。旅遊可放鬆放鬆心情,即使走馬觀花,也會見景生情,充實自己的認知,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從而悟道寫書人的不易,更加珍惜讀書美的意境。(獨自見解,未必有路人。請大家斧正🙏)



一片雲101511871


我不這麼認為!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想說的是!就算你行了萬里路,沒有豐富的知識充盈你的大腦!你最多也是個郵差!能比讀書有用?

當然光讀書,不去實踐!那也只能算是 紙上談兵!

兩者結合才算是最好的!就像我們國家的大思想家孔子!讀的書夠多吧,門下學生夠多吧!依然選擇周遊列國! 他是深知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這個道理!但是前提是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必須達到一個標準!

我們達不到他那個標準!最基本的我們總的知道吧!去任何一個地方旅遊,我們得熟知當地的風土人情,特色民風吧!

沒有讀好書的人出去旅遊看到湖邊有一群鳥只會說:臥槽!好多鳥!好美!!

讀好書的人看到了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意境是否完全不一樣了呢?


多米的稀飯


讀書和旅遊兩者之間的關糸,也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關糸。

旅遊是一種實踐,彌補我們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親眼目睹大自然付於的優美風景,走進村寨,去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飲食文化,給我們帶來洗滌心靈,放鬆心情,終身難忘的出行。

讀書是我們自已武裝自己,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以便於我們能更好的去了解社會,瞭解大自然形成的美和發現它們的美。

只有讀好書,才能行萬里路。所以,我認為兩者是個相互相存的關糸。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