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好友,無論她付出多大努力,上初三女兒總是叛逆對待,好賴不受,她該怎麼辦才好?

貴州秀峰浪人


只是一句話怎麼能證明家長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呢?怎麼能證明家長付出的努力對了方向和方式呢?

初三的孩子的確是不容易相處,但也不是好賴不知的,除非是自小沒有養成正向的是非觀。

很直白地說對於這樣的問題,從閨女身上找不到任何的解決辦法,辦法只有一個,還是要從家長身上找。

怎麼找?

幾個建議:

1,家長自己學習,一方面瞭解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共性問題,另一方面要了解孩子的個性問題。

今天,我在“親子關係”專欄針對這個問題更新了這個方面的一篇圖文,講的就是認識青春期孩子的共性問題。

這第一點是“知人”。

2,家長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反思自己,一要反思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學習著換位思考,不要總是站在“我自己都對”的立場。

這第二點時“自知”。

二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說孩子要注意方法用詞,不要和他們針尖兒對麥芒,二是要錯鋒相處。就如兩個跳恰恰舞,步伐要進退得當,才能和諧氣氛。在生活中,和他們相處,要多觀察而不是強迫,要做到風趣而不是說教,要做到關愛而不是溺愛,要提醒而不是包辦。總之對於初三的孩子,正是青春期氣焰正盛火氣正大的年齡,做父母的和他們相處要離開點距離做好上進和躲避的準備,只要他們為人做事在大道上,能保證不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情,就沒必要給她扣上個叛逆的帽子。

3,家長不要想著自己做出了多大的努力,怎麼孩子還不能體諒自己呢?

這是得失心作怪!

但有這種想法,就說明你做的真的還不夠,或者你做的方向不對。問題還是出在家長自己身上。

因為做這種想法的人是心理有得失心,有得失心就很難真正地起到效果,尤其孩子們,他們很敏感,不要以為我們的“騙術”可以"騙過他們,那是不可能的。這種有得失心的自我改變真的會感覺很累,因為這種有明顯得失心努力的目的是改變孩子,而不是真心愛孩子。

所以,我建議家長一定要自我調整,你的努力還不夠多,你努力的方向還需調正一下,也許努力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在實際中不斷地調整適應閨女。

也許我上述所說的話不太中聽,但我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只有這樣,才能和閨女的關係越來越好,才能體會到這樣的“叛逆”真的不全是孩子的錯!


快樂庭院


既然如此,辦法用盡了,女孩麼,還是不聽,那就好好嚴厲的管教!女孩學壞起來分分鐘的事情,不能不管。

叛逆期的孩子,確實不太好管,學了點知識,誰都不放在眼裡,會以為老子天下第一,誰都不服,實際就是半吊子水,半懂不懂,可能還裝懂,嘴硬,就算知道自己錯了,也會死不承認。

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會故意跟父母對著幹,跟父母不說話,也不願意溝通和交流,回到家每天都沒有幾句可說的話。

我朋友孩子也是初三女孩,成績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小時候還是一個比較乖巧的孩子,跟母親也近身,初二開始,突然就不怎麼跟母親溝通了,還會不時的發脾氣,搞得家長莫名其妙,關鍵是還不能多說話,會嫌棄你煩,覺得囉囉嗦嗦的,沒話找話講,直接就是不喜歡跟父母說話,搞得關係緊張,特別是考試差了後,那就更加沒人敢惹了。

由於父母都是公務員,文化層次相對可以,直接給她上政治課,洗腦,直接約法三章,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被父親狠狠的罵了一頓,還揍了一頓,現在終於好轉,老老實實的,現在認認真真學習,準備考當地最好高中實驗班。

所以我覺得,題主所提的問題,實際就是平時慣壞了,到現在也沒有特別嚴厲的或者好的辦法去跟孩子溝通,造成了現在無法無天,不可控制的局面,這是很嚴重的一件事情了。

必須找個恰當的時間,好好的全方位的溝通交流,跟她約法三章,當然要帶有一點藝術性,實在不行,就是教訓一頓,該罵罵,該揍揍,必須讓她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前提必須是孩子的行為或做法有問題),讓她感到父母的威嚴,有敬畏之心,同時以身作則,感染她。

我孩子有段時間叛逆,玩遊戲什麼的太離譜,成績掉下去,我教訓的就很簡單,直接就說,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沒得妥協和協商,平板,電腦一律不允許碰,除非作業要求,可以向家長要,手機八點前必須放客廳。那個時間孩子有一段時間情緒大,我直接給壓下來了,過了一段時間,他自己就對遊戲不感興趣了,現在開玩笑讓他玩,他自己都說是沒意思,浪費時間的,也就是說自己也認識到了錯誤。

所以說,無論怎樣,家長必須做一個合格的家長,該管就是要管,實在不行,就是揍也要揍一頓讓孩子渡過這段特殊時期的年齡,會慢慢長大,會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的。



媽媽付出很大努力,女兒卻“油鹽不進”這種情況太多見了,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母女關係沒處好。

初三的女孩兒面臨中考,學業事關個人成長和前途,本應專注複習準備考試,卻在家裡和媽媽話不投機,看樣子成績也不怎麼好,那在學校肯定日子也不好過。孩子的難處,媽媽能體會到嗎?

問題描述說媽媽做了很多努力,如果努力換來的是“好賴不聽”,說明媽媽的付出只是一廂情願,並不是女兒想要的幫助。

舉個例子,女兒想吃桔子,媽媽卻給準備了一堆蘋果,女兒不想吃蘋果,媽媽卻說蘋果比桔子有營養,還列舉出一大堆吃桔子的壞處,兩個人話不投機,最後不歡而散。

母女因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缺點弱點看的很清楚,如果感情不睦,分歧多,默契少,連正常交流都做不到,想說服對方更是難上加難。

建議這位媽媽冷靜下來,先緩和關係,反省自己是否情緒過於激進或過於焦慮,媽媽一方先調整好情緒,要知道與其火上澆油不如靜下來稍安勿躁,以照顧生活為主,把干涉和說服暫時擱置一邊。

理解是相互的,溝通有技巧,錯過情感依戀期,就打不了“感情牌”了,有分歧擺明利弊,趨利避害是人性本能。

15歲孩子正處於想獨立卻能力不足的尷尬境地,女孩兒主動向媽媽求助的時候,是媽媽開啟女兒“心門”的機會。

以前錯失太多情感交流的機會,希望這位媽媽主動學習下親子關係的相關知識,改變自己,和孩子建立起真正的精神鏈接。


阿娥你好


人人青春期會叛逆,正常。我家男孩也十分叛逆,十一歲開始,父母說什麼他都不耐煩,要唱反調,頂嘴第一。好在只對父母這樣,對老師還是很尊敬、很聽話的。叛逆期間沒有學壞,沒任何不良行為,不玩遊戲,晚上自覺學習,不夜出、不抽菸、不喝酒、偶爾和同學看電影、打藍球,絕大多數時間作業,作業特多,沒辦法不熬夜。成績好,上進心強,特愛面。最大缺點:不聽父母話,沒什麼商量口氣,好似什麼都會,什麼都未說先知,其實大把事不知。


聽雨穿林1


剛好處於孩子的叛逆期階段 需要家長與孩子多溝通交流 或者做些暖心的事 孩子總能感受到你對她的愛 拿自己舉例子 初中時 我安靜但不愛學習 全年段倒數的成績 我欺騙家長 跟父母說 我考了全班前三名 父母開心不已 當父母得知真相 氣不打一處來 拿起衣服架子 打了我幾下 打完父親便關上門 那一夜 沉默 到隔天凌晨五點多 我醒了 起床喝水 聽見父母的聲音 湊近偷偷地聽 父親正為我能否考上高中 打算讓我讀中職 那一刻 我感受到了父親語氣中的失望 母親安慰著父親 最後父母從積蓄中拿出將近四萬元 讓我讀了所謂的“貴族學校”看著父母把錢交到學校主任手中時 我回家 哭了 從那時開始 我慢慢地明白了 到現在 我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 全班第五 不算太好 當我問母親當初為什麼沒有選擇放棄我時 母親對我說:我和你爸爸 一直都相信 你可以的 我的孩子憑什麼會不比別人優秀 我的孩子憑什麼比別人差 父母與孩子之間 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缺少的 也許 只是 心與心的交流吧 當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 父母的期待 有所期待 才能有所期盼 我希望您好友的女兒可以看到 高中老師曾經跟我們說過一句話 至今難忘 :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趁父母未老去 好好愛他們 你會發現 當人老了 他會變得越純真 猶如一個小孩子一樣 父母又何嘗不是呢?他們也希望 可以在孩子身邊像個孩子一樣 當孩子 有能力 撐起他們背後的這一片天 父母不是不辛苦 只是 堅強了太久 太久 ..........


淺談深度


假如家長能確認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那就與孩子約定一個時間,坐下來好好談談,做好錄音。讓孩子自己提出一套意見,以後就按她的意見辦。~但在經濟上家長只保證她溫飽到十八足歲,或者是高中畢業。最好有一份書面協議。~怕自殺?家長認定自己是正確的,別在言語上責罵刺激就是,她要死就去死吧。~假如家長自己也吃不準自己是否正確,那就搞清楚這個問題再說。


牛小歪



檸檬樹錦繡


這種孩子打感情牌不行,就得來橫的打得她懷疑人生,我兒子就是這樣他爸過年回來狠狠地收拾了二次現在我在家好管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