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把華為列為打擊對象而不是阿里騰訊百度?

052D054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其實是對中國通信業的打壓,不僅僅是華為,其實包括華為、中興、信科,甚至是中國的三大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都在美國的打壓之列。

在美國全球的圍堵華為之前,是美國對於中興的"禁售事件",而在美國全球圍堵華為之後,是美國禁止中國移動進入美國市場。從美國的種種反應來看,美國對於中國通信業整體都是存在打壓的心思的,而華為做為中國通信製造業的領頭羊,更是被更加關注,也就有了美國全球圍堵華為的舉動。

美國打壓華為的背後是中國通信業的整體崛起,現在的中國通信業已經成長到可以和美國、歐洲三足鼎立的態勢,而且還在繼續成長,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美國在通信業最開始的實力是最強大的,掌握了互聯網的美國,在通信領域的強大使得美國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了全球經濟的中心,雖然這不僅僅是通信業的一個原因,但是通信領先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中國的通信業最開始是一窮二白的,在整個2G時代,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都沒有任何的話語權,而在3G時代,中國推出了自己的3G標準--TD-SCDMA,並且聯美抗歐,使得在3G標準之中,第一次有了中國自己的國際標準。

中國的通信業從3G時代開始慢慢的崛起,到了4G時代還推出了中國主導的TD-LTE標準,成為了國際4G標準的一支。

而在4G時代,中國的華為則成為了全球第一大的通信製造業企業,而中興成為了全球第四大通信製造業企業,中國的通信業製造業也在崛起。

到了5G時代要來臨的時候,由於中國一直擁有全球最大的TDD網絡,從當初的GSM到TD-SCDMA再到TD-LTE,中國移動多年深耕TDD終於開花結果,全球沒有一家運營商可以和中國移動比較對於TDD的認知。做為中國移動最大的合作伙伴的華為也在和中國移動常年配合優化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TDD經驗。由於5G的高性能要求,使得TDD成為了這次5G的主角,在5GNR的標準立項之中,中國移動和華為分列第一、第二,中國第一次整體上主導了一次通信技術的變革。

而中國的通信業企業,在5G的標準必要專利之中也掌握了大量的專利,其中華為、中興、大唐等企業都榜上有名,而其中華為更是高居榜首。

原來的通信業一直是歐美兩強爭霸,而這次中國通信業崛起,成為了世界上通信業的第三極,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美國開始針對中國的通信業開始了打壓的計劃,首當其衝的就是中興和華為。

對中國通信業打壓的背後,其實也是針對中國的2025製造計劃。

為了讓中國的製造業向"智造業"變更,中國提出了中國2025製造計劃,而這個計劃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信息技術,也就是中國的通信業是2025製造計劃的基礎。

通過對中國通信業的打壓,也很大程度是為了減慢中國製造業崛起的速度,讓美國繼續保持製造業的領先。

對華為的打壓,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歐洲等區域的打壓。

5G其中有三大應用場景,先天帶著"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而來,可以通過三大應用場景針對垂直行業,提供各行各業的改革的支持。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5G被認為是工業4.0的基礎。

由於美國本身是禁止華為、中興等中國運營商的進入的,但是這次在5G的通信製造商之中,華為是唯一一個可以獨自的提供5G的端到端的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而華為和中興的工程交付能力也是歐洲的設備商無法相比的,快速交付一直是中國通信運營商的國際競爭的有利武器。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圍堵華為和中興,也有減緩歐洲等區域部署5G網絡速度的意味,這也是一個原因。

美國沒有打壓BAT主要是因為BAT主要的市場本來就是在國內,也很難打擊到。另外的原因就是BAT的技術主要屬於應用層,可替代的公司比較多,打壓的必要性也就沒有那麼高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這個問題很簡單啊,因為華為掌握的技術威脅到了美國工業製造在全球的領先優勢啊,這個問題的回答,首先我們得看看,美國為何能稱霸全球100多年,然後我們再分析一下華為阿里騰訊百度對美國的意義

說到底,這個和人類歷史上目前已經有的三次工業革命有關。


18世紀初,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瓦特改良蒸汽機為為代表性事件,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以愛迪生髮明電燈為代表性事件,美國超過英國領先全球

1970年後,基於信息技術美國發起了第三次工業革命(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也在內),目前的高科技公司大部分始於這個階段,美國進一步維持了近40年的世界領先地位

所以,國家實力的體現不是靠軍隊和戰爭,而是依靠基礎工業製造的能力,基礎工業會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和軍事力量。歷史證明,不管是現在的美國還是過去的中國,製造業能力強大的國家,必然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所以,如果說有什麼會讓一個超級大國如此歇斯底里的針對華為這一家企業?只有一種原因,那就是這個國家從國力上感受到了生死攸關的致命威脅

也就是誰掌握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鑰匙,誰就能在下一個階段在國力上取得全球領先


我們也看到,過去美國對華為的態度頂多是處於地區保護主義,嚴禁華為在美國銷售,並不會在全球範圍內動手打擊。而自從5G這個事情扯出來之後,美國開始對華為在全球動手,這種待遇中國政府都沒擁有過,只有俄羅斯有這個待遇,俄羅斯對美國的意義,大家都清楚的

這是因為5G在工業革命4.0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代表是智能化革命,簡單的說,就是5G作為承載管道,傳遞工業物聯網採集的數據,由AI進行大數據分析和判斷,並通過5G控制工業生產機器的操作,用以進一步提升工業生產效率。所以第四次工業革命,AI、物聯網、5G一個都不能少

那麼我們看看華為,華為在5G端到端(無線、有線、物聯網)綜合全球絕對最強,擁有最多的標準專利,打破了高通的壟斷,美國只有有線網絡的思科在5G中存在很好的實力。因此誰用華為的方案建設5G,誰就能在5G上快人一步,誰就可以在工業4.0上走的更快一點。而美國由於初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技術上美國的通信科技公司是整體落後於華為的,美國不用華為的設備,也是會延緩5G在美國的進程的


所以美國當然希望其他國家不用華為的方案,延緩其他國家5G部署的進程,以保住美國在工業上的領先。而歐洲國家,例如德國本來就是工業4.0的提出者,怎麼會意識不到這點?所以我們就看到美國拼命勸說大家別用,歐洲國家就想用

華為已經在戰略上威脅到了美國,所以美國把華為搞的和俄羅斯一樣重要,全球打擊


我們再看看BAT,BAT是什麼公司?BAT說白了是抄襲美國的谷歌、ebay、ICQ起家,而且受中國政府政策的保護,所以美國打心裡是看不起這樣的公司的。這樣的公司對美國可以造成什麼威脅呢?反正全世界人民對BAT沒什麼感覺,BAT在海外就是被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這些企業吊打,也就是中國用的比較多一些。美國是不會害怕一個消費公司的,能對美國造成威脅的,只有基礎技術相關的公司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華為對美國下一代製造業造成了戰略性的威脅,而百度騰訊阿里在美國人眼裡就是中國的抄襲公司而已。這也是華為可敬之處,一家民營企業出海能出到讓山姆大叔暴跳如雷,有史以來也就華為一家吧


IT老菜鳥


我作為從事芯片研發相關工作多年的工程師,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可能會引來從事互聯網行業工程師的非議,但有沒有道理,請看完再評價!

我一般把科技類公司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掌握核心科技,對國防建設有貢獻型公司!

第二類是,提高生活便利,對國防建設無貢獻型公司!

而美國要打擊的恰恰是第一類為祖國築起鋼鐵長城的公司。

第一類,掌握核心科技,對國防有貢獻型公司。

這類公司往往掌握著核心的科技技術,通常都是關乎基礎設施建設,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國防綜合實力。那麼華為,中興等就是這類公司,對於華為大家所熟知的是華為員工的高工資,華為P30手機50倍拍照手機有多牛等等。但華為是一家以通信起家的公司,涉及路由,交換機,基站建設,還有現在的5G技術。

然而,國防通信建設上恰恰需要的就是路由,交換機,基站等這些通信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試想:

  • 如果我們國家的通信線路是美國進口的交換機,那還能安全嗎?
  • 如果美國本土通信設施統統用華為的交換機,特朗普晚上能睡得著覺?!

第二類,提高生活便利,對國防無貢獻型公司。

這類公司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比如

  • 騰訊的微信,讓我們社交更加方便;
  • 阿里的淘寶,讓我們購物方便;
  • 抖音讓我們及時視頻化分享,拓展知識面;
  • 共享單車,解決最後一公里;
  • 百度,可以讓你搜索到所需信息等等。

但是,無論是微信,淘寶,抖音,共享單車,還是百度,都不能為國防建設舔磚加瓦。即使可以打入美國,也只是為他們生活提供便利,無關痛癢!

沒有淘寶,我們繼續逛商場!

沒有抖音,我們可以讀書!

沒有單車,我們可以步行,坐公交!

但是不能沒有中興,華為!如果那樣,微信就是聾子瞎子,淘寶商家只能跟自己說“親”,抖音也只能自拍自嗨。所以,中興,華為等高科技公司,是值得尊敬的科技公司!

所以,美國自然是為了要牢牢掌握住國家的通信命門,而打擊華為!



<strong>


AI科技猿


華為,阿里,百度,騰訊都是中國著名的高新科技公司,技術水平很高,影響力非常大,但是每個公司因為業務不同和經營地域不同,造成不同的國際影響,

阿里主要是電商,是搞產品銷售和市場開發,屬於商業領域,阿里公司在中國電商中佔據主導地位同時阿里公司的業務也輻射全球,國際電商也搞得有聲有色,阿里公司的支付技術同樣也非常便利,業務開展到國外,這樣在這四大公司中阿里公司是人緣最好的,哪個國家都想和阿里打交道,因為阿里可以幫他們賣商品,甚至投資新興企業,馬雲也經常是各國領導人的座上賓,

騰訊公司是遊戲和社交,這兩個業務主要在國內,雖然微信也有海外用戶,但是主要是華人或者與華人有關的外國人,騰訊公司的國際影響力很小,

百度的業務是搜索,業務主要是國內,國際影響力很小,與百度對應的谷歌則是影響全世界,

華為的業務是通訊和手機,其中與美國有衝突的是通訊類業務,因為通訊涉及到國家安全,因此美國非常敏感,這是其一,還有華為的業務與伊朗有關,這讓美國不滿,這也是孟晚舟事件的原因,

因此,阿里,騰訊,百度,要麼與美國無關,要麼不對美國構成威脅,而華為與美國有衝突,自然區別對待了,谷歌,facebook不也是同樣的情況?



萬事皆空70


當一個技術確實威脅到美國的時候,他就會露出獠牙!要弄死你。。。

這就是華為的技術!

而阿里和騰訊雖然體量大,但核心技術並不比亞馬遜或者Facebook以及同類軟件強,很多都是借鑑的,體量大是因為中國網友人多而已,核心技術威脅不到美國。

而且,華為的技術可以運用於軍方,這是美國更不願看到的。

美國這次這麼堅決!這麼認真!反過來也說明華為真的技術強大了!讓對方害怕了。

加油,華為!



因陀羅indra


原因有二:一華為是技術型公司,最近幾年技術領域進展神速,取得很多世界領先的技術,尤其最近很火熱同時對未來影響極大的5G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打破了美國技術完全壟斷的格局,5G技術的重要性大家在最近媒體的各種報道下已經很清楚了,美國人內心清楚,一旦我們在通信領域繼續擴大技術優勢,對美國的霸主地位會造成很大沖擊,所以美國為了不讓中國在這方面繼續趕超,就一定會努力打壓,如果橫向對比的話,阿里百度騰訊也是技術很強的公司,但是與美國競爭,技術優勢屬於落後美國,短時間也不會有超越美國的跡象,更不用提對美國有什麼威脅。

二華為不光技術好,業務也是遍及全世界幾乎每個角落,與美國的高通,歐洲的諾基亞等老牌通信公司長期競爭,在技術落後的情況下,靠低價競爭美國人是不怕的,因為行業的核心技術在美國人手裡,你市場做大也要花錢買我的專利和技術,高利潤在我這,關鍵可以像對待中興那樣,隨時卡你脖子,但是現在華為在技術突破的前提下,繼續搶奪美國全球業務,美國人就沒辦法坐視不管了,所以成立五眼聯盟號召大家抵制華為,橫向對比我們看看阿里百度騰訊,主要業務市場在國內,勉強有幾個國際業務,與美國的同類公司對比,這幾家公司的國際業務量小的可憐,所以美國會重點打壓華為,不在乎阿里百度騰訊。


橙子愛美麗


美國把華為列為打擊對象的最大原因是華為掌握著影響全球下一個時代的核心科技,最明顯的就是5G。而5G核心技術會在國家信息安全、金融系統、軍事化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可以說華為掌握的5G技術產生的威脅已經上升到回家戰略層面。美國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不得不擔心。對華為的打擊就勢在必行了。



華為對於美國產生的威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華為掌握了全球下一波科技浪潮的底層技術

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我們可以發現但凡掌握了誘發技術革命的底層技術的國家都會在未來的時代佔據優勢。第一次是英國,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美國。現在已經到了第四次爆發的前夜,而最大的底層技術就是第五代通信技術—5G。因為5G的發展,很多關於國家戰略的方面,包括通信、金融、軍事都會因此發生鉅變。華為經過30多年的努力,終於掌握了5G核心技術比較佔據優勢,並且華為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大5G訂單,這對於美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華為的智能手機份額超越蘋果即將成為全球第一

移動智能終端和我們的生活已經非常緊密,尤其是智能手機,甚至已經成為人類器官的一部分。在這個領域佔有優勢地位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據國際知名數據公司IDC週二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0%,而蘋果 iPhone出貨量下降30%。三星出貨量同比下降8%。華為的出貨量已經正式超越蘋果並且在逐漸拉開差距,而智能手機裡面存儲著大量個人信息,一旦進入戰時狀態,誰掌握著更多的信息就會在戰爭中佔據主動。中國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發展令美國非常不舒服,華為首當其衝會受到美國的打壓。



BAT為什麼不會令美國擔心?

相較於華為,國內的阿里、騰訊和百度對於美國不會構成任何威脅。一方面是因為BAT都是互聯網企業,更多涉及到的是民生問題,對於美國的威脅不會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並且BAT主要的活動範圍還是在中國,在全球範圍內並沒有太大影響力;另一方面是美國本土已經有針對阿里、騰訊和百度的全球性公司,他們分別是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而美國的企業更加強大,BAT暫時還不是美國的對手,美國無需擔心。

贈人點贊,手留餘香。我是小強Talk,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共同成長進步!

小強Talk


中國的三大巨頭BAT一個是百度,搜索行業對應的是美國谷歌,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行業本身的專業上,百度都沒辦法對谷歌有威脅。

阿里巴巴,種類很多,電商、金融,在金融方面美國反而是歡迎螞蟻金服進入美國市場的,而在電商行業,阿里巴巴要進入美國市場還需要長時間的修整,否則就會像亞馬遜在中國混不下去一樣。

並且對於亞馬遜,阿里巴巴也是沒辦法對美國產生威脅。

騰訊目前來說社交、娛樂都不足以構成威脅。

重點:

華為作為擁有5G的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在技術上開始超越美國領域(這裡的技術,指的是5G),因為高通和蘋果有官司糾紛,所以在5G的市場上可能佔不了什麼份額。

假設5G成功推廣,那麼華為會不會成為新一代壟斷市場的手機,那麼蘋果在沒有做好調節或者沒有推出更新一代的時候,是不是會暫時退出歷史的舞臺。

對於華為你有什麼想法,歡迎關注在評論區留言。


二五八Group


這道理還不簡單嗎?阿里,淘寶在美國有與之抗衡的企業——亞馬遜、易佰,與騰訊抗衡的就更多了,有臉譜、推特等等,而且技術上也沒有技術壁壘,誰離了誰都能活,況且,服務器還掌握在自己手裡,怕什麼。萬一幹不過了,來一場官司,做一個調查,就能把你幹趴下。

而華為則不一樣。

她在美國可是有一萬多項專利的,手裡還捏著部分通訊標準,儘管現在在生意上不跟美國來往,但5g上,他也繞不開華為,也就是說,華為什麼也不做,你也得給我錢,除非你今後的5g完全跟我無關!

所以呢,美國就要聯合他的夥伴們一起抵制華為,你的東西再好,賣不出去,也是死路一條,那最好的技術乾死了,是不是就我美國一家獨大了?

可惜,你美國不是世界,東方不亮西方亮,你封你的,我幹我的。死了張屠夫,吃不了帶毛的豬。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行人說的,都用華為的設備了,監聽別人費力又費錢,以後就沒那麼方便咯!


假裝外行看門道


我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看了很多相似的提問及回答,觀點不盡相同,我來試著從別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一方面,戰術上,華為已經做大,成為高價值目標,打擊華為可以重創我國相關產業,同時也扼殺、消滅了競爭對手,還讓自己在貿易戰中以勝利者的姿態佔據有利位置贏得更多籌碼,便於下一步談判中擴大戰果。不要說什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傷害華為也傷害了你自己,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等云云。華為如果被打掉了,騰出的市場份額自然會有一群企業一哄而上瓜分掉,能傷害美企什麼?

另一方面,戰略上,從國家層面看,任何對中國經濟的傷害,都有助於阻撓中國的崛起,“讓美國再次偉大”,“繼續領導世界100年”,華為作為中國和世界上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供應商,自然會被列為打擊對象。

第三,從技術層面看,打擊華為更具操作性,因為華為目前缺乏完整的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硬件上,雖然華為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基帶(即網絡制式,調製解調等),華為海思麒麟SOC片上系統所採用的人工智能處理器NPU也是我們自己的技術(中科院計算所旗下寒武紀科技研發),但關鍵的中央處理器CPU和圖形處理器GPU卻離不開英(日)ARM公司的授權。不要說什麼華為已經取得ARM的長期授權,華為以後不用再向ARM交費了嗎?不存在禁售的後顧之憂了嗎?你我說了不算,要華為自己來表態;軟件上看,雖然安卓系統是開源的,但安卓系統重要的關鍵服務(應用接口)卻並非免費,這是谷歌安卓的價值所在,也是谷歌推動安卓的動力所在,這個框架服務應用接口稱為GoogleMobileService谷歌移動服務GMS。安卓是免費的,但GMS卻是需要谷歌授權的。

正因為我們在硬件和軟件上的這些痛點,中興華為才會被美國列為打擊目標。反之,如果美國要把阿里騰訊百度列為打擊對象,從技術層面看,是否具備可操作性?各位小夥伴你們怎麼看,我很想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