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完工後,外邊圍堰怎麼清除的?謝謝回答?

李文聖94


這個問題首先看一下長江三峽工程的圍堰是怎麼回事。一期工程從1993年到1998年,主要為了建設導流明渠,所以一期工程在右岸築起一道土石圍堰,把長江與基坑隔開,方便開挖300米寬的導流明渠,並建設一道混凝土縱向圍堰用於導流明渠的防滲水牆,並方便後續工程建設。一期圍堰在1997年7月拆除,一期工程完工之後,長江水就開始從導流明渠經過。

二期工程1998-2004年,在導流明渠分流長江水之後,開始在大壩的上游築起平行於大壩的二期攔水圍堰,把長江水完全引向導流明渠,並在下游築起土石防滲水圍堰,這樣二期圍堰就於縱向混凝土圍堰行成一個左岸大壩施工基坑。二期工程完成之後,二期圍堰爆破拆除,左岸大壩充當擋水任務。

三期工程2004-2009年,在二期工程完工之後,工程施工又從左岸轉到右岸,進行二次截流,形成三期上下游圍堰,與一期的混凝土縱向圍堰形成三期工程的施工基坑,以方便三峽右岸大壩建設。隨著右岸大壩的完工,三期圍堰和縱向混凝土圍堰也被爆破拆除。

可見三峽大壩的圍堰都是爆破拆除的,因為靠近三峽大壩,起著重要建設作用的縱向圍堰也是最難爆破的,因此爆破時基坑內設置了16組氣泡帷幕形成一道空氣牆,並設置圍堰上下游的水位差,保證爆破的碎片往庫區方向推進等防止爆破損傷大壩的情況。


科學視野,不同解讀,歡迎評論和關注!


崑崙還東國


水上部分用反剷開挖,水下部分主要用挖泥船清挖到設計高程。防滲牆爆破後挖走。RCC圍堰利用施工時預留在堰體裡的洞室,通過定向爆破傾倒在壩前,再加挖泥船水下清理,至不影響發電取水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