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寫幾首詩的人,算是詩人嗎?

韓江冠


能寫詩歌的人就是詩人。

所以關鍵在作品。

關鍵在作品是不是詩而不是作品的多不多,這個觀點,很多人已經舉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這個誇張的例子作為論據。

其實很簡單,一個號稱木匠的人做的桌椅板凳再多卻都是不能用的,他是木匠嗎?

一個號稱詩人的人寫的作品再多,不能供時間和人類解讀欣賞,他是詩人嗎?

是否能供欣賞,標準也不復雜,因為詩歌不是理論,他是感性的,首先能夠觸動讀者的心靈。

至於詩歌是否優秀,那需要時間說了算。

杜甫的詩,到宋朝及以後的朝代直到到今天才被認識得更加充分,現在出版的世界文化名人傳記之一的《杜甫》,揭示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綠色理念,這思想、理念到今天也是先進的。同樣,杜甫那看似平實的表達下隱藏的深奧的文采需要一代代的詩人、學者來不斷挖掘。

杜甫這樣的詩人,他的作品數量越多越好,每一首都是世界文化的珍寶。

詩人不是官職,不是榮譽證書,你要成為詩人,只管寫去,甚至用生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寫去,並且前提是你得有寫詩的天賦。



大悔憶智冰


當然算。哪怕只寫一首打油詩,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詩人”。

“詩人”只是一種稱呼,而不是職業。

什麼國家幾級詩人之類的稱呼,純粹是調侃和笑話。

詩人是一個統稱概念。我們稱李白為詩人,但他是翰林,我們稱杜甫為詩人,但他是左拾遺,孟浩然是詩人,但他是莊園主,高適是詩人,但他軍功封侯。

詩人,都是有正式職業。從古到今,都是如此。雖然起起落落,但總歸不是靠寫詩吃飯。杜甫後來落難,結果就餓死了兒子。他滿腹詩才有什麼用?

“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算得上靠寫東西吃飯的詩人吧?其實也不算,擱在今天,柳永就是個歌詞、歌曲作家,每首歌詞都可以賣大價錢的,何況他後來不也想辦法託了范仲淹當了個小官,最後死在任上。

有出仕的路,誰都不會希望僅靠才華吃飯的。

杜甫自己都說:“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名滿天下豈能因為是詩文寫得好?

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等)仕途尤其曲折,甚至悽慘。日子過得順利了,寫不出驚天動地的東西來,“文章恨命達”嘛。

因詩文而發達,卻因仕途困頓而詩文聞名天下。

這其實是一個悖論。

到了現代,我們不再以詩文來考查一個人的價值,但是卻給會寫詩的人附著了“這個人有文化”的一種印象。

詩人這個稱呼在大眾文化層次普遍提高的境況下,尤其沒有含金量。你隨口扯幾句,不管平仄韻律,只要幽默、直白,那便是“詩人”了。如今這個稱呼更像是一個外號,充滿了戲謔。

詩以言情,詩以言志。

十全老人寫一輩子詩也是言情,咱們寫一首詩也是言情。十全老人能不能稱為詩人?當然可以,只是和皇帝這個身份相比,詩人這個名分太輕飄飄了,完全體現不出分量。

是誰把“詩人”的名分看得那麼重要,那麼高不可攀,一定要寫出花團錦簇才配擁有?

一種是完全不懂詩的人。

另一種就是靠“詩人”身份吃飯的人,生怕別人搶了飯碗。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會寫詩且能寫好詩,眾人交口稱讚,時有佳作的人當然可稱詩人。從廣義講,只要詩作符合詩律而有一定可讀性的詩詞創作者,皆可為詩人之謂!

青衣行

樓高月白夜初涼,瑟瑟秋風淡著霜。

遠山如黛出林際,平野明河入莽蒼。

寒星數點遙天上,靜夜爍爍如有光。

忽聞一弦破夜色,鏗然驚夢出瀟湘。

又聞女子吐珠璣,兀然如唱知音稀。

宛轉泉流崔巍石,水石相擊分復依。

腔圓字正稟高標,敢料歌者出京畿。

聆聽曲美融聲線,更猜此子是青衣。

人生常念往來同,一是塵中一夢中。

又念往來不相似,一是利名一是空。

何乃未如青衣子,端方淑雅韻還豐。

時人不解春秋事,費盡思量誤曲衷。

仙音穿空驚月落,旖旎和夢出瓊閣。

玉簫香透入幽幽,玉懷人叩相縈絡。

奈何之子出凡塵,五次三番不能約。

於是造次上高樓,信能得見瓊林萼。

春風十萬吹顏色,儀態萬方春勾勒。

春風信是屬佳人,芬芳成陣留春側。

青雲鬢角看溫柔,蘭花指上聽獨特。

何為欲見不相見,惹我腸結情惻惻。

青衣不是等閒人,素雅純潔最天真。

妍容量不事誇飾,勝卻人間十億春。

一竿修竹萬丈青,一朵清荷萬丈新。

風塵記我百年事,風流看我百轉身。

獨立秋宵對月痕,此時舉手扣重門。

為底矜持不露面?怕是俗塵染玉魂。

一派沖和淡日月,半邊嫵媚動乾坤。

門似畫幅啟一扇,且聽我與使君論:

“七歲學得紫雲鬟,十歲妝得粉墨顏。

十二盤腕稱奇秀,十三雲手誇坊間。

十五水袖功夫好,十六演得謝瑤環。

十八藝超閨門旦,二十圓場動昆班。

此後巡演佔昏曉,贏得滿座齊誇好。

牡丹亭與西廂記,逢場主角不可少。

也曾梨園推頭牌,也曾廟堂出窈窕。

如此風光年復年,至今未覺年光老。

前年已過不惑齡,便從場上釋勞形。

閒來獨在樓閣上,清詞和夢酬明星。

復思過往人生路,滄桑已減黛眉青。

秋月影入春花影,夜來驀地憶曾經。

青春已付桃花水,而今更戀江山美。

因此又將江山唱,更以江山證精髓。

人生何事更生愁?心如桃李綻新蕊。

因此不憚再彈唱,淡看雲譎與波詭。

初得使君將欲訪,怕生嫌疑拒來往。

及君闌夜上樓來,不意孤芳與共賞。

不辭且為使君歌,願以清歌樂吾黨。

怕是使君不識調,付與塵網成絕響。”

此言清越歸林樾,費我思索不能歇。

何為俗世戀功名,如火澆油燒不竭?

此際當空一片雲,正隨秋風過山闕。

淡然一笑對江天,且與青衣共白月。








詩詞學者黃永強


有身份證的人,算不算有身份的人?餘秀華一個農村婦女,她有她的鄉村生活,燒水,渚飯,養雞,養狗。在工作之餘寫詩。

也許會許多人說,在她未出名前,她寫得那些詩,沒有人在意,沒有人看得起。更不會有人承認她是詩人!

但是她寫詩成名了,有更多的人認可了她的詩,她的才情。也有很多的人對她嗤之以鼻,他們輕視她稱她的詩為“下體詩”,褒揚也罷,輕賤也罷,她的詩就搖搖擺擺地寫在那裡,穿過大半個中國,睡了半個中國人!

許立志是個打工者,他是不是詩人?其實早已不重要,但他的詩歌卻震憾了無數人,感動了無數生活在底屋的勞動者!

寫詩的人是無數生活在不同階屋的平凡人,但是他們又是不同尋常的普通人!為什麼?因為他們的靈魂在唱歌!

生活是一杯苦酒

平常人只喜歡甜得嗞味

我們誤以為詩歌是文化人的特權

其實詩歌只是生命的歌者

我顫抖的靈魂隨著風雷動

李家寡婦

依然穿著紅裙子

教她的小女兒唱著歡快的歌

失去一隻腿的泥瓦匠

依然憧憬著生活

他想七八年前他的瓦刀磨得鋥亮

人生這杯苦酒

你要一飲而盡

只當是自我救贖


初心未改1234



所謂的會寫幾首詩,好看寫成什麼樣兒,並不能一概而論。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遠古走來的農耕民族,就不乏詩歌的吟詠和傳唱。《詩三百》(詩經)正是遠古時候人們對於詩歌的最早記載。

到了唐代,詩歌的創作達到了巔峰,也誕生了諸多偉大的詩人。李白和杜甫就是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大詩人。一個被稱頌為詩仙,詩風綺麗浪漫,大開大合,極富想象力;一個被稱為詩聖,詩作沉鬱頓挫,整飭端嚴,難易一字,可謂是遣詞造句達到了極致。

但也有一些人,生平留下的詩作僅有一兩首、三五首,卻依然在詩歌史上享有盛譽。譬如王之渙,譬如張若虛等等。

王之渙的詩歌被譽為唐人詩歌七絕的壓卷之作,你能說他不是一個詩人嗎?還有張若虛,平時作詩就不多,可靠的記錄僅有兩三首。但卻被後人評為“孤篇壓全唐”,雖然不過是過譽的溢美之辭,但這樣的人物,你能說他不是一個成功的詩人嗎?

所以說,一個人寫出來的詩,不是看他的數量,而是看他的質量。



我個人的意見是:不怕他寫得少,而怕他寫得拙。如果一個人寫的詩極具意境,極富韻律美,不僅朗朗上口傳播度極廣,還被人們奉為一個時代或一個時期的經典,那這個人絕對可以稱之為詩人,且是一名出色的詩人,甚至是偉大的詩人。

而有些人經常從小就立志發奮,直到皤然耄耋,依然是沒有拿得出手的詩作,儘管詩稿堆滿了書屋,還是沒什麼長進,也沒什麼意蘊,和詩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那他絕對不是一個詩人。就像我們盡人皆知的乾隆皇帝,這個老頭兒一生寫了不下四萬多首詩歌,卻基本無一流傳,你能說乾隆是一個詩人嗎?

所以說,一個人寫詩寫得少並不可怕,而是怕你寫了一生卻沒有一首得到世人的認可,那你這幾乎等於一輩子做了無用功,還不如干點別的來得實在。

詩歌不在多,而在精。

中國從來不缺寫詩的人,甚至可稱全民皆詩。而缺乏的是技驚四座歎為觀止的詩作。

我個人十分期待在不遠的將來能夠看到那樣的詩。


龍吟148119260


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詩人。

每一個人的天賦才華之中,都有作詩的潛在本領。只是因為種種的緣由,沒能一一顯現出來。有的人很有詩性,卻沒讀過書,不會寫字,因此未能被人們識別成詩人;有的人小學一年級初學造句之時,就流露出詩人的才情,但因為父母重商或其他原因,未能將其往詩人的道路上引導:大部分受教育者無福遇見一位充滿詩性的語文老師,因此體內與生俱來的詩性細胞無法被激活,一直在沉睡,這恰如摩尼寶珠被藏於篋中不見天日。

《學習的革命》當中這樣說:“其實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是天才。後天的教育不當一點點地磨滅了孩子的光輝本性。這世上本無不成器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對於寫詩,也是如此。本來,每一個人都會成為詩人。可是現實中,“詩人”只佔人類極小的一部分。為什麼?因為很多人的詩性被掩蓋了,沒有發揮出來。

詩分為古體詩、現代詩,抒情詩、敘事詩、論理詩,等等等等。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詩的意義非常廣泛。

太古之時,尚無成文之語言,卻已有詩。勞動之時,哼哈之間,即是詩。閒暇之時,信口而歌,此亦是詩。看山,山如詩。聽水,水聲如詩。當你完完全全活出內在的詩性、活得詩意盎然、詩情盪漾之時,你的行住坐臥就全都成了詩。

現今之人,又極大地擴充了詩的定義與邊界。譬如說“梨花體”吧,很多人認為這不能稱其為詩。

有人寫了一首詩,只有四個字:“有錢真好”。

有人寫了一首詩,只有一個字:“滾”!

怎麼樣?有沒有感覺自己其實也是詩人?

當然,要成為一個有品位的詩人,通常需要一些技法方面的訓練。但從全民皆詩、生活即詩的角度來講,你的每一份快樂,每一聲嘆息,甚至你說出的每一個字,臉上的每一個表情,都有詩意。

所以我還是要說,每一個人,天生都是詩人!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同意嗎?同意的請幫忙點贊。不同意的,請在留言區表明您的理由,如有必要,我會回覆。











作家王守軍


這取決於寫的這幾首詩的水平。

如果藝術水平很高,得到大多數人、同行、社會各界的認可,那可以稱得上是詩人,哪怕你就寫了這幾首。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號稱孤篇壓全唐,哪怕就這一首作品,都可以成為詩人。

如果藝術水平有限,幾乎沒有人認可,那不能算詩人,哪怕寫了一輩子。乾隆寫了一萬多首詩,即便在當時大家出於各種不正常的理論吹捧,但依然沒有人覺得他是個詩人。

就如同會寫字,會寫文章,會寫小說,但得不到讀者認同與認可,那不能叫作家;會畫畫,畫了很多畫,始終沒有人認同認可,那也不能叫畫家,頂多叫畫匠。

在通常語境裡,詩人,詞人,作家,畫家,都不是一種職業的代稱,而是對成就的尊稱;沒有高質量的藝術水平,是不能用這些詞彙的。


混沌減壓機


唐代張若虛只留下了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我們能說張若虛不是詩人嗎?

廣義上來說,做生意的開店的擺攤的都是老闆,那麼你寫詩,你就是詩人。因為你是你所寫詩歌的“法人”。

“會寫詩”這種概念並不準確。我認為只要你有這個愛好,識文斷字的人都會寫。我在頭條曾看到幾首小學生寫的詩,就很好。如果不是寫格律詩和填詞,寫詩是很自由的。

愛寫詩的人,一般不會僅限於幾首。興之所致,一定會一吐為快。寫詩大動干戈的少,小打小鬧的多。寫詩只是愛詩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寫詩的門檻低,對詩的定義解釋也各行其事。但是我認為真正的好詩應該是能引起廣泛共鳴的,能得到大多數人認可喜愛的,和經的過時間歷史考驗的。而能夠寫出好詩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哪怕他只留下(寫過)一首。

詩人,是一種榮譽。是一種成就。是很多人的精神寄託。而不是炫耀,賣弄,和謀私的商標。


生死有多遠


主要看詩歌的質量,數量並不能說明問題。乾隆皇帝是歷史上寫詩最多的,拿出手的幾乎沒有。張若虛寫了多少篇不知道,但僅存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壓倒全唐”。我是個詩歌愛好者,古體、新體皆有嘗試,奉上一篇,僅供交流。

《胡楊》

秋風秋雨秋意深,

深秋胡楊醉煞人。

霜雪盡染神仙境,

刀劍鑄就虯龍身。

三千春秋守故土,

萬里黃沙埋忠魂。

多少荒涼枕舊夢,

唯有明月伴風塵。

20181103


詩酒煙花


難道寫不出一首象樣小詩,才是詩人?!詩合格,詩人稱號才合格。當然,這個"詩`‘,我認為應包括一定數量與合格質量!嚴格來說,才配稱詩人。不然,一生一世只寫出來一首詩,且質量平唐,並不常寫作或江郎才盡再寫不出來,不是真的詩人!只能說是業餘詩作者,連詩詞愛好者都談不上!就譬如說,毫無掙錢技能之偶發富翁,你能說他是經濟學家?商業家嗎?!沒人相信,一樣道理。詩人,須有滿腹經綸與才華,出口成章,下筆成詩!!對詩詞有長期的熱愛與追求,並能創作。也有例外,詩作數量少,但質量出類拔萃屬上乘原創甚或頂質!也是配稱作詩人的。散文詞作詩章是文學殿堂上的明珠,詩人是一種崇高的稱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