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輔導作業成難題?是熊孩子的錯嗎?

李松


您好,我是教大育小。家庭作業的輔導已經成為一個熱點,一提作業輔導苦不堪言的不在是個別問題,這個問題到底該歸咎誰呢?家長錯了,孩子錯了,還是作業錯了?

為何作業輔導衝突如此嚴重呢?

1.作業輔導的難題反應的一個問題人們教育的進步,對教育的一個重視,重視之後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家長的焦慮問題。

家長的焦慮情緒會不經意間的轉移到孩子的身上。那麼最直接而且最具體的衝突就是反應在作業輔導上。家長不滿意孩子,孩子不滿意家長,於是開始雞飛狗跳,一地雞毛的局面了。

焦慮讓家長失去了用那平常心去看待孩子,也忘記了那個是孩子,而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完美的超人。

“一說就會,一說就聽,從不犯錯誤。”機器人程序還有出錯的時候,電腦程度還有一個反應的過程,可是完美的媽媽就不允許孩子有這個過程。

2.資訊過於發達之後,家長從別人的隻言片語之中瞭解到的不真實信息和盲目的內心攀比,於是成了一味的要求孩子,最終成了作業輔導的一個災難。

現在微信信息發達,朋友圈有專門曬娃的專業戶,一點點的風吹草動被捕捉了,回頭一看娃咋還在寫作業。一張照片,一句配圖,一句心情,可是真是我們還沒有看到。

“這娃今天真乖,口算寫完了。”回頭一看,自己家還沒開始寫作業,那個 氣啊!人家五分鐘到家,你半小時以後還堵在路上,可是我們會忽略了這個時間差。只要結果。

“寶貝寫作業真專注,省心了!”再配圖,可是我們忽略了前有一秒那孩子還在玩橡皮,家長才對孩子大吼。

於是活在了別人孩子的陰影之下,全然不顧自己家裡的也是個天才,被你的攀比埋沒了。

現在微信太方便,連在學校中午做過題的情況都反應給家長,誰得以百分,誰錯了幾題,甚至中午還在開了個小差,立刻到孩子那裡,有時候夾雜著雞毛蒜皮的小事堆積起來的厭恨到了作業全部爆發了。

我們這一代,老師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和家長反映情況。父母很多時候問孩子,孩子回答就好了。測驗了,你在你們班成績如何,還行吧?今天表現好嗎?挺好的。這題錯的人挺多的,老師講了,我現在好像會了,媽媽信了。至少不會因為一次講笑話就告訴家長,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衝突也少。

3.孩子的競爭和壓力確實比以前增加,家長的壓力都雙重的增加。

許多媽媽既要上班,又要做家務,還要輔導作業,孩子再有點情況,火氣往上冒。所以作業輔導都成了一把辛酸淚。

孩子作業負擔和學業負擔本來就重,課後要上輔導班和週末各種興趣班,沒有時間休息,身心的過於疲憊會帶給孩子作業慢或者有錯等問題,最終一股腦的在作業輔導上爆發。

4.孩子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拖拉磨蹭,寫作業慢,邊寫邊玩,錯誤太多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生自然會在作業的過程中造成衝突,最終輔導作業成了一個家長的難題,成了“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每天上演一幕又一幕的電視劇,苦不堪言。

到底是孩子錯了還是家長錯了?

中國的現狀就是一個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爸爸,問題的孩子。這個是大多數真實寫照,而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從孩子作業輔導。

那該咋辦呢?

作業輔導家長確實該輔導,輔導不是監督和控制,而是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出現,就是“輔導”,孩子才是主。把一些自由和自主的權利還給孩子,家長需要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鼓勵和幫助孩子。

其次:不盲目的攀比,不過分的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看到孩子的進步,做好記錄,看到孩子作業閃光點。昨天做了兩小時,今天提前了十分鐘,為什麼呢?

再次: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休息,不盲目的報輔導班和興趣班,適可而止。

最後:放下焦慮,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來,給予孩子內在的力量。客觀評價。

總之:孩子作業問題不能都歸咎給孩子。作為作業輔導,家長承擔家長的責任,孩子做好自己的事,各自歸為,各自承擔該承擔的,家長放下盲目的焦慮和盲目的攀比,溫柔的堅持,耐心等待,默默的呵護,這個問題一定是可以解決的。

祝福你,我是教大育小,專注孩子教育問題。


教大育小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家長著急的一方面是孩子做作業拖拉、走神,另一方面是孩子寫的答案“錯得離譜”。要說是不是熊孩子的錯,我覺得不是,我相信大多數孩子不是為了跟父母對著幹才有這樣的表現的。家長如果想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到孩子,就得先弄明白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

作業拖拉的原因

(1)正常範圍內的拖延症

正常範圍內的拖延症應該是可以容忍的,大人自己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為什麼孩子不能有呢。如果孩子因為自己的拖延,無法完成作業,第二天被老師批評或者需要熬夜完成,ta自己會想要改變的。

如果孩子無法調節自己的拖延症,也許是有別的困難。這就需要父母耐心與孩子交流,讓ta說出原因。比如,有的孩子拖延是因為不想一個人呆在房間裡寫作業,那麼可以允許孩子到父母晚上工作的房間來做作業。

(2)孩子不知道如何規劃時間,過分依賴父母

很多父母表示,孩子拖拉的毛病越說ta,ta越不動。這其實是因為孩子沒有把作業當作自己的事情,而是當作父母要求ta去做的事。家長反覆催促又會引起逆反心理,惡性循環。

父母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讓ta知道什麼時候做作業、怎麼樣安排時間才能做完作業,是ta需要自己為自己負責的事。如果小學階段不建立起這樣的能力和心態,到中學階段,父母就很難逼孩子去好好學習了。



作業“錯的離譜”的原因

這種情況家長要有兩個思想上的轉變:一個是不要過於執著於答案的對錯,要看孩子思考的過程;另一個是不要過於迷信老師的權威,適當的時候應該站在孩子一邊,不要讓孩子覺得ta是孤立地在同時對付老師和家長。

(1)孩子的答案不對,但是能自圓其說

網上流傳的視頻裡,有一個孩子的作業是看圖說出圖中有幾個人,圖片是西遊記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答案是4個人,孩子說是2個人,因為另外兩個是動物。這樣的情況就不應該生孩子的氣,反而應該認可孩子的思維縝密。大不了在答案旁邊,加註孩子寫2個人的解釋,我相信老師看了也能理解。

家長這一代人就是在標準答案的坑害下,覺得自己不夠有創造力。那為什麼要因為作業扼殺孩子的開放性思維呢。只要言之有理,我們都應該支持。

(2)作業的難度,超過了孩子學習的內容

有的老師為了省事,是用練習冊給孩子佈置作業的,不一定緊貼教學內容。如果不瞭解孩子上課學了什麼,就要求題題答對,實在是有點為難孩子。所以在生氣之前,瞭解一下孩子上課學了什麼,看看孩子的教材和筆記吧。如果這種情況反覆出現,家長就應該給老師提意見了。

(3)孩子學習落後了,基礎薄弱

孩子答錯,很有可能是真的沒有學好,ta不會,那麼大人生氣是沒有用的。這種情況,孩子糊里糊塗,其實很需要家長、老師找出ta不會做的原因,找機會把弱的部分補起來。如果家長判斷不出來,應該及時和老師溝通。

最後,為了提高孩子的正確率,家長們可以督促孩子做完作業後,檢查作業。但是就算你看到孩子做錯了,也先不要指出錯誤,讓孩子自己去找。如果ta實在看不出來哪裡有錯誤,家長可以告訴ta,但是一定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去糾正錯誤。這樣長期訓練下來,能養成檢查錯誤的好習慣,對於考試也有幫助。


北美ClassTop課淘


如今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已經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了,網絡上經常爆出家長因為輔導孩子作業而出現的各種不和諧現象,甚至還有的家長因為輔導孩子的作業而進醫院的。

產生這樣的社會現象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家長的錯,而是整個教育環境出了問題。

以前,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也不用太操心,但是隨著學業負擔的加重,孩子已經很難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了,還有的作業名義上是讓學生完成,其實都是家長完成的,也只有家長才能做得好,家長還得承擔教師的工作批改作業,批改有誤還會被批評。這都是學校教育給學生和家長出的難題,給家長的壓力。

這樣的病態教育是由很多原因造就的,學生和家長都是受害者。


誠德教育


這錯,熊孩子表示我不想背,嚴重地不想背!

家庭作業,的確成了很多家庭的一種負擔,只不過,這種負擔不像其它的,可以選擇逃避。當然了,我也遇到過逃避的。比如說,對待孩子學習,就如同當年自己父母對待自己一樣,睜隻眼閉隻眼。

學習的重要性,已經不需要多談,那個放羊賣錢娶媳婦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知識的天下,而學習則是通向未來最好的捷徑。

儘管說,一直在喊著減負,不過,口號很好,實際操縱下來,卻困難重重。

於是問題孩子,孩子的家庭作業,其實並不難,關鍵是在輔導的過程中,作為家長,我們徹底體會到了無助,甚至絕望的含義。

自己上學時,也沒有這樣啊。為什麼現在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明明很簡單的一道題,怎麼就是想不明白呢?

好說不管用,相勸不管用,於是家裡就亂套了,只能暴力解決。

然爾,也只不過好了幾天而矣!

那麼,這錯,到底源自哪兒呢?

其實,在我看來,這得往前追究,它和能力以及家世無關,唯一有關的就是習慣。

試想,你打小就把孩子培養得什麼也不會幹,到了學習時,冀希望很獨立,能夠第一時間把家庭作業完成,那不現實!

也就是說,生活中不獨立的孩子,沒有養成自己事自己做的習慣,想讓孩子在學習中主動,獨立,有思考的習慣,這談何容易?

追究誰錯,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趕緊把孩子習慣培養好,莫再萬事替孩子操辦!


說文寫作


不是孩子的錯。首先,是父母對作業錯誤的認知造成的。作業的功能不是為了得滿分而存在的,而是為了檢查學生的學業效果。不同水平的學生當然會表現出不同的學業狀態,所以出錯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正常的。其次,是父母對孩子認知水平了解不夠造成的。父母以大人的認知水平看待孩子的作業:“這加減法這麼容易怎麼能做錯?”完全是以父母的認知水平去認知孩子的認知水平,這是荒謬的。再次,是父母陪孩子做作業的心態造成的。父母的心態功利,不在意陪孩子做作業、改正錯誤的過程,而過分在意作業的正確率,這種功利的行為是父母的錯,而非孩子。總之,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陪孩子作業本來並不錯,但是心態、觀念、方式都要有所講究,才能事半功倍。


愛教育的鳳梨


家長輔導自己孩子,要有愛心、關心、細心和耐心。切記剋制自己,不要一見孩子做錯題寫錯字就吹鬍子瞪眼,打罵孩子!那樣,毀孩子於一生!那樣,家長不是為孩子,而是害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