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會通過共餐傳染嗎?

反正錯了


共餐相互餵食,共用餐具會傳染幽門螺桿菌的,如果胃粘膜損傷了,傳染進入胃裡的幽門螺桿菌會在胃粘膜損傷的環境下很快繁殖。

一般共餐和共用餐具、接吻、咀嚼餵食是幽門螺桿菌主要的傳染途徑。但預防幽門螺桿菌傳染卻不僅僅是這些。

因為我們都知道胃黏膜損傷後才給幽門螺桿菌生長適合的環境,所以如果一個人的胃粘膜免疫能力很強,即便有幽門螺桿菌進入胃裡也不會掀起大浪,所以在預防幽門螺桿菌的主要方法並不是共餐、接吻這些,而是要從根源提高身體及胃內粘膜的免疫力。

方法是:

1、避免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咖啡濃茶也算,這些都是造成胃粘膜損傷的飲食。

2、避免暴飲暴食,飲食有規律有節制。

3、早睡不熬夜,讓胃在睡眠中修復。

4、每日服用4克衛樂舒益生菌,幫助胃粘膜修復並抑制幽門螺桿菌。

5、心情愉快,學會釋放壓力


胃腸不分家


幽門螺旋桿菌是會通過共餐傳播,但是並不是說一起吃飯之後,就會傳染幽門螺旋桿菌。

同一辦公室的人,常在一起湊個飯伴,這可能讓辦公族成為感染幽門螺桿菌(Hp)的後備軍!更需警惕的是,幽門螺桿菌還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的危險因素!

臨近年底,重慶林先生的單位組織了員工體檢。林先生查閱體檢報告發現,他竟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林先生一和同事聊天,竟發現同部門有5個同事“集體中槍”!這是為啥?

一人得病可能感染全家

因為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讓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高達40%~60%!其傳播途徑一般為經口傳播、親密接觸傳播、進食被汙染的食物和飲水等。很多情況下,幽門螺桿菌主要的傳染源直接來自家庭成員之間、經常共同進餐的同事之間。

不使用公筷,沒有分餐制,大家都從一個盤子夾菜。如果其中有人幽門螺桿菌感染,很容易使唾液中的Hp通過筷子傳播到食物中,形成相互間的交叉感染。因此,經常是一人感染,全家生病!

感染Hp會得胃癌?

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胃癌的第一類致癌物,感染就一定會得胃癌嗎?不一定!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是一個漫長的病變過程,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作用與癌變的起始階段。

雖然從世界流行病學來看,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最終患胃癌人數只佔感染人群的1%左右、不同種類的幽門螺桿菌產生的毒力強弱也各不相同。患者的遺傳背景、飲食因素、營養、獲得感染的年齡以及其他環境因素都可能致病。通俗來說,幽門螺桿菌不是胃癌的“元兇”,而是“幫兇”。

那麼,一旦感染上幽門螺桿菌,到底該不該殺菌?請對號入座↓↓

兩類人需徹底殺菌

幽門螺桿菌的最佳治療時機為萎縮性胃炎發生之前,即慢性淺表性胃炎時期。因此患有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糜爛,早期胃癌術後,有增生性胃息肉等患者則建議根除幽門螺桿菌。

此外,患消化性潰瘍病、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患者,一定要徹底根除幽門螺桿菌,因為這兩種病與幽門螺桿菌關係密切,根除治療可有效治癒疾病、防止疾病復發。

幽門螺桿菌治療,一般採用三聯療法或四聯療法的聯合用藥,停藥1個月後做呼氣試驗複查。

無適應症可不吃藥

有的人經吹氣試驗、胃鏡檢查後,發現幽門螺桿菌結果是陽性,但沒有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相關疾病或狀況,可不吃藥,這類患者被稱為幽門螺桿菌攜帶者,有的人可能終身帶菌但沒症狀。對於沒有必須根除治療適應症的患者,未必一定要徹底殺滅幽門螺桿菌。

這些生活習慣要改

遠離幽門螺桿菌,人們的很多生活習慣都要注意。

蔬菜、瓜果要洗淨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牛排等食物。不喝生冷水,不吃太燙的東西,特別是火鍋、燒烤之類,以及辛辣食物,它們會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從而為幽門螺桿菌的入侵創造條件。另外最好儘量減少在外就餐,禁止用嘴喂孩子食物。

如果身邊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應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並注意防護,最好跟大家分餐,或用公筷、公勺盛飯夾菜。不要相互夾菜,碗筷注意清洗乾淨,高溫消毒。


健康時報客戶端


幽門螺桿菌是什麼?幽門螺桿菌只是寄生在人體胃粘膜的一種細菌,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幽門螺旋桿菌可引起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門螺旋桿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

幽門螺桿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後,會直接產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多會出現餐後噯氣、噁心、腹脹、腹部不適的胃腸疾病症狀,但是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到醫院做C3,C4呼氣實驗才知道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存在於唾液、牙菌斑、胃,及糞便中,甚至不乾淨的食物裡,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70%,最大原因就是中國人喜歡聚餐,不注重分餐的飲食習慣常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還有一些家長保守的餵養方式,把飯嚼碎了給小孩,這種習慣也導致了小孩子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和幽門螺旋桿菌超標的同事吃了幾次飯,會感染嗎? 理論上講,幽門螺旋桿菌通過消化道傳播,一塊吃飯、接吻、共用牙具等有可能會讓人感染上這種細菌。但吃過幾次飯就感染細菌,也不絕對的,這跟細菌的數量多少有關係。共餐和吃不潔的食物,都有可能會感染上幽門螺桿菌。因此,只要我們在共餐時稍微注意一下,共餐傳染的可能性應該不是太大。家裡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我們要把碗筷清洗乾淨後消毒,這樣可以儘量避免家庭傳播。

有些人認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不是這樣的。胃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參與的結果,比如環境、飲食、遺傳因素以及機體自身的一些內在因素等,並不是所有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都會患有胃病,更別提是得胃癌了。

幽門螺旋桿菌呈陽性十分常見,人們可不必驚慌。如果沒有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是胃癌等家族病史,只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分餐、注意口部衛生即可。40歲以上出現腹痛、腹脹、反酸、燒心、噯氣等消化道症狀的人,也要提高警惕,及時去醫院檢查。


醫語破天機


幽門螺桿菌會不會通過共餐傳染,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傳染性和生存性都極強的細菌。

那麼除了共餐,還有哪些方式會傳染幽門螺桿菌呢?

1.幽門螺桿菌並不單單是生存在胃部,而且它們還寄居在口腔內,所以接吻,給小孩用嘴餵飯,這些都可以導致幽門螺桿菌的傳染,所以注意口腔衛生是極其重要的。


2.食用長期存放的食物,或者是沒有煮熟的食物,尤其是一些沒有熟的牛排,這些食物中很有可能存在著幽門螺桿菌,當食入後,自然就會感染幽門螺桿菌了。加熱不僅僅是為了讓食物能吃,最主要的是殺滅食物中的病菌。


3.水質的問題,有些地區的水消毒不合格,存在著很多的病菌,尤其是當喝生水的時候,更加容易被病原菌感染。

4.共餐:很多人就是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導致一家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就是共餐傳染,所以如果加重有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要實行分餐,不要共用碗筷,水杯。在外面飯館吃飯時儘量使用一次性衛生筷。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幽門螺桿菌能夠傳染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d330005d96d1d77f148\

醫學微視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本質上是一種細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該細菌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胃中強酸性環境中生存,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在胃裡面生存的細菌。由於我國沒有實行分餐,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據統計有50%的人群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如何致病的?

幽門螺桿菌進入胃後,藉助菌體一側的鞭毛提供動力穿過黏液層。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在粘稠的環境下具有極強的運動能力,強動力性是幽門螺桿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門螺桿菌到達上皮表面後,通過粘附素,牢牢地與上皮細胞連接在一起,避免隨食物一起被胃排空。並分泌過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以保護其不受中性粒細胞的殺傷作用。幽門螺桿菌富含尿素酶,通過尿素酶水解尿素產生氨,在菌體周圍形成“氨雲”保護層,以抵抗胃酸的殺滅作用。

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導致哪些疾病?

一般認為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原因,引起腹脹、腹痛、噯氣、反酸、噁心、口臭等症狀,也使患胃癌的風險增加。然而深居胃黏膜興風作浪的Hp,並不那麼老實,不僅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有關,還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組織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性紫癜及蕁麻疹等。有研究顯示在給予患者根除Hp的治療後,這些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意外改善或恢復。

幽門螺桿菌常見傳播途徑?

1、口口傳播:中國不注重分餐的傳統飲食方式及家長保守的餵養方式,常導致病菌的相互傳播。

2、戀人之間的親吻:幽門螺旋桿菌廣泛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觸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門螺旋桿菌汙染的食物均可造成傳染。

3、打噴嚏傳播:患者打噴嚏可以通過鼻腔將幽門螺旋桿菌一起排出,並且有濃重的異味,需區別於口腔炎症。

怎麼檢查幽門螺桿菌?

檢查幽門螺桿菌的方法很多,包括胃活檢組織尿素酶試驗、血清抗體檢測、呼氣試驗等。其中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方便、準確率高、無痛苦,受到百姓的歡迎。進行呼氣試驗前,受檢者需空腹3小時,若是用完殺菌藥後複查治療效果,則需在停藥後一個月後複查。值得一提的是,呼氣試驗不能替代胃鏡檢查,Hp感染也不能同“胃病”劃等號,呼氣試驗陰性,不等於沒有胃病,診斷患何種胃病,還需要做胃鏡檢查。

預防幽門螺桿菌應該注意哪些?

1、飯前便後要洗手;

2、生冷食品要洗乾淨才能吃;

3、集體用餐時最好用分餐制,給人夾菜用公筷;

4、家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要給他準備專門的碗筷;

5、成人不要用嘴去觸碰嬰兒的奶瓶、勺子,更不要嚼碎了東西喂孩子;

6、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增加免疫力。


PiPi健康


幽門螺旋桿菌會通過你使用過的物品傳染,比方說碗筷、飲水杯、牙刷、親吻等方式進行傳染,建議平時做好相關防護。如果胃出現不舒服可以服用幽門螺桿菌的對抗益生菌沖泡的水,可以很好的抑制殺死幽門螺旋桿菌。

一定要禁菸 ,酒,咖啡,茶,辛辣食物。少吃含澱粉內的食物如:土豆 芋頭 粉絲 粉條 紅薯等涼粉,不要吃蘇打餅乾等,少食多餐,定時進餐,不要吃過於堅硬和不消化的食物。


用戶80127293817


<strong>一般情況下,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且數值較高的話,醫生都會建議採用三聯或四聯抗生素療法來殺菌;而數值不高的情況下,醫生則會建議生活中多注意調理。我老公前段時間單位體檢查出了有輕微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數值比較低,醫生也沒給開藥,想先試試生活調理。

於是我在網上各種蒐集資料,查找相關文獻,發現幽門螺桿菌之所以能再酸性特別強的胃中生存,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是“喜酸菌”,而平時多吃鹼性食物則會中和胃酸環境,讓喜酸的幽門菌“不舒服”。同時,一些人用抗生素治療幽門螺桿菌也沒根治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幽門螺桿菌不僅生存於胃,口腔也是它的生存集聚地,這也就不難理解為啥這種細菌是經過口來傳播的了!此外,幽門螺桿菌是高需鐵的厭氧菌,很多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大多都患有缺鐵性貧血,都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把你吃下去的鐵都吸收過去了,身體當然就處於缺鐵狀態了,想想都害怕!

害怕當前,殺菌的心更堅決了。於是我結合老公的情況,整出了個日常食譜,基本就是以多吃鹼性食物、三餐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合理,適當多吃些鹼性水果等為原則;另外據說乳鐵蛋白可以跟幽門螺桿菌爭鐵,這樣幽門螺桿菌就失去生長的養分了,想想也蠻有道理的,國外的感染率那麼低,跟他們的主要飲食是牛奶麵包之類的也有點關係吧,乳鐵蛋白主要是就是人乳牛乳中的呀~

額,可這也都是針對胃裡的幽門螺桿菌的,既然胃裡有,口腔中肯定也是有的,口腔裡的幽門螺桿菌怎麼辦呢?在這過程中,我在網上發現了一支可以預防幽門螺桿菌的牙膏,它裡面的成分就有乳鐵蛋白,所以就買來試了試,感覺還可以,打算長期用試試。除此之外,生活上一定要注意與家人之間的預防,用公筷、牙具都分開等。希望老公能早日滅菌吧,過段時間再去複查看看

<strong>


用戶88586049787


消化不良、莫名胃痛、食慾不振......各種各樣的胃腸病讓越來越多的現代人不勝其擾,可是很少人知道,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其實是一個共同的"兇手"——幽門螺桿菌。而且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如有一人感染,一定要分餐,以防傳染給家裡免疫力比較弱的孩子和老人。

另外注意:

1、餐具定期消毒,開水煮5分鐘以上

2、注意忌口油炸、辛辣刺激食物,避開海鮮、牛肉等不易消化的高蛋白

3、菸酒忌口

4、多吃些西蘭花、紫包菜、藍莓、蔓越莓、猴頭菇相關養胃抑菌的食物,舒克幽可一天2-3包初期補充,後期穩定日常氧化一日一袋。

5、持久性的養胃工作,不能懈怠


消化科陸小蘭


幽門螺旋桿菌是會通過共餐傳播,但是並不是說一起吃飯之後,就會傳染幽門螺旋桿菌。

而且現在10個人裡面,有6個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也不用過於擔心的。

就算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不要過於恐慌,如果沒有明顯症狀是不用治療、也不用殺菌的。(其實是在不放心,去查查不就好了)

什麼人才要去殺菌?

1、消化性潰瘍;

2、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3、胃癌家族史

4、胃炎伴有明顯的消化不良症狀、胃黏膜糜爛、萎縮

5、胃手術後

怎麼殺菌要根據醫生的建議去做。

然後自己食療也要注意,像身邊也有朋友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在三聯殺菌後就一直採用火麻油食療,再去查,就一直沒有復發過。

火麻油養胃抑菌都是挺不錯的,一般都是加蜂蜜水一起喝,但是呀注意要純的火麻油和純蜂蜜。現在五花八門的火麻油喝蜂蜜,說些我自己的建議:

一級火麻油和農家的一些純蜂蜜是比較信得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