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還需要讀書嗎?

宋安之


我覺得正是有很多東西一搜就出來了,我們才更應該要讀書。

通常我們會因為什麼開電腦或手機搜索?是在我們想到一個問題,急需答案的時候。也就是說,“搜索”是帶有一種功利性的,急於求成的方法。誠然,它能夠讓我們迅速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是,它可以作為我們瞭解知識的途徑,而不能作為我們獲得知識的途徑。

只有經過思考,我們所學習到的知識才能夠為我所用,才是有價值的。生而為人,我們的尊嚴就在於我們的思想。讀書的目的,不是讓我們成為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這樣的話我們永遠都沒辦法比得過人工智能。讀書的目的,是讓我們能更加深刻地思考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思考這個世界從何而來,思考自己是誰。

在網上看到,有人說,過了25歲之後,時間好像就是在以2倍速的速度過。有時候過著過著,連自己都過怕了。唯有書籍,唯有閱讀,是我們普通人得以對抗時間加速度的最低門檻,也是最有力的武器。在書中看完了別人的一生,而我們,只用了幾小時的時間。當生命的深度得以加深,生命的廣度得以拓展,時間的流逝,也就不怎麼可怕了。

“讀書如歷三千世,無書唯度一平生。”於我而言,這就是閱讀的意義所在。


蝸牛晴的雜貨鋪


我們在人工智能時代該學習什麼

如今,我們每天接觸到無數的信息新聞,搞得人眼花繚亂。怎麼應對這個信息爆炸,認知過載的時代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我們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識思想體系,有自己的認知能力。那麼,怎麼建立自己的知識思想體系呢?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學習哲學,多讀些哲學書。

哲學很深奧 ,有人把它分成很多種派別和種類。但哲學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我非常喜歡這個形容方式:當我們的先祖終於填飽了肚子,不用為洞內可能都熄滅的火種擔憂,不用因洞外嘶吼的野獸恐懼,當他們真正不需要為活著奔跑,可以躺下來仰望星空的時候,他們開始想:我是誰?我為什麼要這樣活著?我該去哪裡?

這或許就是人類第一次開始觸及哲學這個東西吧!

思想的力量

讀些哲學書能讓我們成為有思想的人,有思想才有信仰,有靈魂,有方向。拿破崙說:世上只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敗在思想之下。社會的鉅變都是始於一種新思想的出現。新的思想可以敲開人生的黑暗之門,可以開闢歷史的長河,可以引領未來的實踐。有思想的人,才是有希望的人,有思想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為什麼要讀哲學,哲學到底有什麼用?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一個莊子式的回答:哲學沒什麼用,但因其“無用”而有“大用”。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能思考,人有思想。但是人的思想有正確錯誤之分。正確思想能引領一個人健康的成長,錯誤思想則會使一個人胡作非為。哲學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就是避免產生錯誤的思想,錯誤的思想會使一個國家的發展遭遇曲折甚至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哲學是理解世界的事業

第一:哲學教人好好生活,因為哲學教人把生與死看明白了,就覺得死也行,不死也行。宇宙人生看透了,所以什麼都不怕。不要慫,就是幹!所以從歷史上看,哲學本來是很不錯的行業,做個哲學家蠻好。再從未來的角度看,因為在人工智能這個時代,機器代替人是不可逆的,人類在機器面前能力會變得越來越渺小。人類唯一能做的就是思考自己該如何與機器相處。

第二:哲學讓人腦子清楚。但有人問:不也有糊塗的哲學和哲學家嗎?比如經常有人把尼采,海德格爾之類的哲學家叫做“糊塗蛋”,我承認他們的哲學思想深晦難懂。但從哲學家工作意義上,他們是更大程度上讓我們大部分人腦子清楚。

存在與時間

在今天,人們對哲學還是有某種興趣的,大部分人都想知道哲學究竟是什麼東西。人們對哲學表現出的某種興趣,恰恰是人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及思考。

海德格爾

例如: “此在”是海德格爾給人這個獨特的存在者的一個專門名稱,來區別於其他的存在者。 因為只有人這種特殊的存在者才能提出和追問存在問題,才能揭示存在者存在的意義。海德格爾說:“此在”既不是這個人,也不是那個人,而是這和那之間的一箇中性詞,不是指具體的人。是專門指現象學本體論意義上的人的存在,是沒有規定性的原始狀態下的人的存在。此在是不能單獨存在,而是處於世界中,和世界同時出現。

最後,我引用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的一句話:向死而生的意義是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

總之,在現在這個人工智能,個體崛起的時代裡,哲學,是既有“小用”又有“大用”的有用學科,甚至完全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最有用的一門學科。


花落香凝988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路飛寫代碼,前端攻城獅,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交流。

我先說一下我的觀點,在任何時代,讀書都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我們無論身處任何時代,能獲取廣闊知識的地方,只有讀書。那麼有人說了,讀書無用,全靠實踐,並不是我們得到的知識都需要實踐的,首先我們沒有當下的實踐環境,我們也不可能事事都去實踐,事事都去發現其根源,發現其原理。那麼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的“書”的含義已經不僅僅是紙質書了,一些電子文檔也是“書”。那麼我們在網上搜索的東西也是“書”。就比如一些電子墨水屏Kindle,大都是電子書籍了,已經非傳統意義的紙質書。同樣起著傳播知識的作用。就比如我們搜索出來的內容,如何分辨真假,也是需要讀書獲取的知識才能去分辨真偽,去偽存真。更加需要讀書修身,達智。

好了,今天的回答就到這兒了,無論身處何時,讀書總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感受~,我是路飛寫代碼,歡迎關注我,一起分享知識,一起學習進步。


路飛寫代碼


現在的科技是發達了,出來一些網絡上的課程,還有電子書,聽書一類的,閉著眼睛就可以學到知識,不用再去看。但是我覺得這些電子產品的話,是不是比看書要壞眼睛,我覺得要是非看不可的話,還是看書比較好。

還有一個就是要不要去讀書,讀書是為了一張文憑,也是為了你進入好公司開門的鑰匙,可以說是鋪墊,如果說搜的話,可能小孩子都會搜,好的公司要的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不是隻會玩手機的,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首先需要去強化自身,有了足夠的實力,有了底氣,才能去拼搏,去奮鬥,成功沒有什麼一蹴而就的時候,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努力,去耕耘,我相信,你會成功。


互聯網阿修羅


這個問題……額,當然毫無疑問,肯定必須一定要讀書!!!!

就算東西一搜就出來,不讀書看的懂嗎?不讀書知道怎麼搜索嗎?

人工智能時代比以往更加需要知識,你可以想想,以前種地可能不需要讀大學,但是現在農業都要講究智能化,更何況其他行業!

培根說過“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無論是在什麼時代都必須要讀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更是如此,答案不必多說


未來變量


您好!讀書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不要放棄,這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方式。所有成功人士都離不開讀書。

現在的社會,科技發展非常迅速,人工智能已經運用到生活中各種領域,雖然沒有大面積的採用,但或多或少已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

但即使這樣,人工智能終歸是人類造出來的,是知識和科技的產物,讀書正是我們開拓知識的途徑,無論哪個時代,讀書都是非常重要的。


LH手機科技愛好者


人工智能解決的是知識內容的匹配,檢索。如何使用還得靠你自己來決定。不然的話,你放任人工智能給你做決定話,那就可能是真杯具了。

比個方,你得了一種不太大的病,人工智能計算了一下決定給你來個手術,你也不知道怎麼辦,由著機器人切著你玩。

那不是倒黴催的嗎?


丁哥開講


讀書是基礎是根基,不單單是一種能力!拋開科學技術不說,我們是人類,是富有情感的高級生物,這是智能所不能賦予的,沒有了這些我們和機器還有什麼區別?


春風二度玉門關


提問者的問題讓我想到另外一個角度:人工智能時代,人們還願意看書嗎?技術的革新帶來獲得知識的渠道和內容成本更低,但讀書其實獲得知識之外,更多的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世界裡深思審視自己


tony李臣


當然須要讀書了人工智能進化的速度比人類不知道要快多少倍所以在不讀書學習誰是主人確實都分不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