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響教育法教育孩子,父母與孩子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功夫羊


用影響教育法教育孩子,其實就是家長要率先垂範,做好孩子的榜樣,用榜樣效應去激勵孩子學習成長。而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家長就得先學習,也就是育人先育己。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習慣和性格的塑造者。同時,家長的一言一行無時不刻地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強制式和命令式的家庭教育方式越來越普遍,導致孩子不接受、牴觸的情緒越來越激烈。家長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是否曾想過自己的方式方法合不合理,自己身上的哪些缺點正在影響孩子呢?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家長應該值得反思。

一、中國的傳統老話講的好,育人先育己,身教重於言傳。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引導孩子,這才是最有效的方式。有些家長只一味要求孩子做到,只說不練,這是萬萬不妥的。由於孩子對事物的本質、發展規律和因果關係還未有充分認識,大部分都停留在“那是什麼?”、“我喜歡”、“我不喜歡”等表面問題上。他們接受知識或某些行為只能靠模仿,很多言行都來自於他們模仿家長的結果。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長的一言一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自己要先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做好孩子的榜樣,用榜樣的效應激勵孩子的學習和建立良好的習慣。

二、家長要改變自己,思想要先行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境界有多高就能走多遠。思想不先行,就好比你走了很遠,卻忘記了為什麼要出發?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家長的思想在孩子的整個教育中起到指導性作用,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孟母為什麼要三遷?就是因為孟母思想境界高,看問題有自己的遠見,從思想上認識到了環境對孩子學習的重要影響。而現在我們有的家長,孩子在寫功課,你卻在旁邊看電視、玩手機,你覺得孩子能認真寫功課嗎?所以,思想上沒有認識,孩子的教育就無從談起。 家長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傳遞了做什麼,怎麼做等示範效應。家長要學會將積極的思想傳遞給孩子,積極的思想囊括了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生的價值觀,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等。

所以,教育孩子,要先把握孩子的思想,要把握孩子的思想,家長就要提高自己的認識,轉變思想,為孩子教育的頂層設計奠定基礎。


三、家長要改變自己,行動要跟上

思想上的轉變和提升決定了行動的方向,思想和行動不能分家,也就是說家長的行動要跟上。有的家長只說不做,喜歡用強制式和命令式的語氣對孩子說“你要這樣,你要那樣,你這樣也不會,你怎麼可以這樣”等等。家長可能思想提升轉變了,但思想只單一轉變成了語言,沒有給孩子以行動示樣的表現,這類型的家長就屬於光說不做,對孩子的要求和教育僅僅表現在“我希望你要怎麼樣”這個程度上。

行動是思想的一種體現,也是實踐思想認識的一種方式。教育孩子,家長的思想不能懶惰,行為也不能懶惰。縱使家長有再好的思想,不付諸於行動,那都是空談。家長思想和行動二合一,思想指導行動,行動檢驗思想,將付諸於孩子身上的精力得以最大的回報。

四、家長要改變自己,言行要合一

言行合一,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迴歸於事物最真實的一面。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言行要合一,把對孩子的希望和愛切實落實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上。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嘴上說的是這樣,但做的卻是那樣,說一套,做一套,有的家長愛推卸責任,沒有擔當精神,這樣就會給孩子以錯誤的示樣,孩子在認知這種行為上就弄不明白到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誤的,更嚴重的是,當孩子越來越大,孩子就可能學會說謊話。

所以,想要讓孩子言行合一,家長的身教才是最有效和具有最強的感染性的方式。

五、家長要改變自己,歸宿是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各位家長都是任重而道遠。不忘初心,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家長改變自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長在提升科學育兒水平的同時,更多的是要走進孩子的心理,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可以學會獨立思考,作出選擇和判斷。所以,家長把一些權力交給孩子吧,給予孩子信任,讓他們有一片天空,自由地翱翔!

孩子教育的頂層設計,來自家長的現實期望。不管怎麼設計,都要做到不忘初心,將孩子教育的問題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