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智商高的反應慢,智商低的反應反而快?

玉林院


智商是邏輯思維訓練程度的指標,智商越高,說明這方面的訓練量越大,與智力無關,人的智力幾乎相等,今天人類與幾千年前的古人,智力也是幾乎沒有變化的。

什麼是反應力?這個問題就複雜了,很少有專門對此的研究,只能依靠邏輯推測。

我有個親身經歷,也愛舉這個例子來說明。騎電動車在路上走,一條流浪狗慢悠悠的過馬路,抬頭看了我一眼,突然加速躥過了馬路,之後又慢悠悠地走著。

這樣的經歷很多人都有過,不知別人有什麼想法,我個人突然渾身一震,這不就是反應力嗎?狗抬頭看一眼就感到危險,加速過馬路後,危險解除。這一眼需要計算出車速和自己的速度並比較,這才能得出“危險”的信號,於是採取措施,並最終解決問題。可狗肯定是不會計算的,那麼誰替狗計算了?如果是慢慢向狗走過去,狗不會加速的,如果是極速向蝸牛衝過去,蝸牛也不會加速。狗加速了,或者說狗有了這樣的反應,只能說明是有過計算和比較的。

看過林丹和李宗偉的比賽,雙方都是最頂尖的羽毛球高手,球在兩人間不斷飛來飛去,速度之快難以置信,他們的動作就好像不需要思考。

每個人都有一個經驗,在路上走著,可以邊走邊聊,可以邊走邊左顧右盼,可以邊走邊思考很複雜的問題,我們的雙腿好像不需要大腦支配,很流暢的左右交替運動,甚至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在走。只有遇到不好走的情況時,意識才會注意到行走問題,這時的大腦開始支配雙腿行為。

什麼是反應力?就是人們常說的“下意識”,大腦的明意識已經不需要過多的關注一些問題,於是把這些行為的支配由上向下交給脊髓支配,不需要神經傳入大腦,大腦做出判斷再傳給運動器官,而是直接由神經傳給脊髓,脊髓做出反應指令傳給運動的肢體器官,這就是“下意識”。

當我們人類不調動自己的大腦思考複雜問題時,為了節約生物能的消耗,降低生存成本,增大生存優勢,百萬年千萬年的進化過程,形成了這種下意識方式行為,把本來複雜的問題壓縮為一個高度集約的模式做出反應。一旦這樣的反應不能解決問題,意識又會回到大腦,由大腦重新調動思維思考問題,直到解決了複雜情況後,繼續回到下意識行為。

當我們受到邏輯思維的高強度訓練,每一個行為,不再用下意識方式反應了,變為大量運用大腦做出判斷。棋手下棋都是坐在那裡,手的運動方式極為簡單,就是拿起棋子移動很小的距離再放下。可每一次移動都需要大腦高速計算很長時間後才決定移動的位置,所以一場比賽結束,看似棋手沒有什麼大運動量,可他們都感覺很累,這就是大腦大量消耗生物能的結果。

高智商,就是面對一些簡單問題時,不用下意識方式行為,都要運用大腦進行高強度的大量邏輯思維後,再做出判斷並行為。經常處於這樣方式的人,他的運動速度當然要比常人顯得會慢很多,好似反應力不夠似的。其實,他不是反應力慢,而是沒有運用反應力,或者說沒有運用下意識方式行為。

因為他的智商高,也就是說他接受的邏輯訓練強度大,他的大量動作,需要先進行復雜的邏輯推理後,再做出判斷,並最終行為。這樣的過程當然就會比運用下意識方式行為,慢了很多了。智商低,就是沒有經過高強度的邏輯訓練,他的動作更多的就是運用自然形成的下意識方式。

再有一點,一般人有一個看法,從總體來說,似乎女性更喜歡感性,男性更喜歡理性。所謂感性,其實就是下意識方式的判斷與行為,有人叫做“第六感”。前五感就是眼耳鼻舌身,它們都是人體的感覺器官,是人類單純收集信息的器官。叫做第六感,就是形容彷彿信息接收到就做出了判斷並立刻有了行為,大腦沒有參與思考似的。其實大腦真的沒有參與思考,是脊髓做出的判斷,是下意識行為方式。

男人從整體來說更喜歡邏輯思維,更喜歡運用理性分析的方式行為,這看似能很周到的考慮問題,但其實大量的思考內容是沒有實際作用的,只是白白消耗了自己的生物能,尤其是面對簡單問題之時。

簡單問題用簡單方式處理,這是自然進化百萬年千萬年教給人類生存的最佳方式。只是人類面對的生存難度太大了,遠遠超過了動物生存難度,使得人類不得不越來越高強度調動自己的大腦,進行復雜的邏輯思維,這才能做出更有利於人類生存的判斷。

過去有個觀點,人類文明都是從母系氏族開始的,最後都進入男權社會,大家普遍認為是生產方式的改變造成的結果。我個人覺得,從思維方式更容易理解這個過程。

遠古時代,人類面對的生存難度相對小很多,不需要複雜邏輯思維方式處理,這會使得女人的判斷力顯得非常有效非常快捷準確。隨著生存難度不斷增加,人類生存狀態越來越複雜,遠遠超出了進化速度,不能再採用下意識方式處理,必須越來越大量調動自己的邏輯思維思考,才能做出正確判斷並最終解決問題,這使得更喜歡邏輯思維的男人越來越顯得有優勢,最終超越女人,進入男權社會。

這樣的解釋可能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和反對,但這能解釋為什麼全人類所有文化都是趨於進入男權現象,以及所有時代的所有複雜機構,都是男人占主導地位的現象。單獨從受教育程度來看,解釋不了進入男權社會;用力量對比說不清性選擇問題。

性選擇是動物都必須遵循的潛意識,是比下意識更底層的意識。雄孔雀不惜長出一條大大的尾巴,犧牲自己的生存安全,就是因為性選擇造成的。人類也一定如此。比如“美”這個字原本就是形容男人強壯的如同大公羊一般。可奇怪的是,進入文明後,所有人類都不約而同的變為男人選擇女人,不是動物的雌性選擇雄性。我認為合理的解釋,只能是生存難度越來越大,生存壓力超過了性選擇,逼迫著人類只能變為男人選擇女人,只能進入男權社會,否則人類無法生存下去了。

女權運動曾經盛行過,但似乎最終難以成為人類的共識,雖然大家不斷強調男女平等,可共識依然是男人成為社會的最主流領導地位。我當然不是再說應該“男尊女卑”,我是想說,這是人類生存難度越來越大的結果,或者說,這是必須最大量運用邏輯思維才可以勉強生存的現象。對高智商的推崇,也是生存難度越來越大的直接表現。

這種現象引出來一個問題,我們人類在自然中的地位,是最高還是最低?或者說,能力優勢是生存優勢還是為了生存的無奈選擇?

囉嗦了這麼多,希望能有人看完吧。


何處是家鄉


為什麼有人說智商高的反應慢,智商低的反應反而快?

可能我回答這個問題不夠權威,但是由我來回答,一定夠深刻。

我自認為是智商低反應反而快的人。

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能力等。也就是說,它主要表現人的理性的能力。它可能是大腦皮層特別主要是主管抽象思維和分析思維的左半球大腦的功能。

智商是反應人類各項能力的指數,與之對應的還有情商。

個人認為,智商是情商的基礎,從未聽說有人情商高,智商卻低的,但是智商低,情商絕對低。(不服請舉例)

智商高的反應慢,這是一種常態,當然也有智商高反應快的,這種咱們叫雙商高。

首先,智商高的人接受的東西,包括知識體系,包括語言的組織架構,都比較完善。

他們在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會經過大量的思考,使自己的言行比較得體,比較有實際意義。

這當然需要一些時間去構思,去求證,去組織語言,去表達,讓提問者,讓溝通者能較好的接受信息。

那智商低的人,他反應為什麼會快就很好解釋了。

因為智商低的人,處理問題,根本就沒有過腦子。

都知道,在動物的反射中,非條件反射的速度最快,電視裡,醫生拿小錘子敲擊患者的膝蓋,直接踢飛醫生的無厘頭劇情常常出現,但卻也不是無的放矢。

試問,當一個高智商的人在做出反應時,無論他的情商再高,他對應激的條件多多少少會思考一下吧,必然會拖慢他的反應時間。

那一個智商低的人,遇到應激事件時,他(或者說我吧...)根本就沒有思想,條件信息根本就沒有過腦子,憑著本能去做,當然會給人一種反應快的感覺(雖然事實也是如此),但是,反應最後得到什麼反饋,就要看天意了。。。

沒腦子的作者獻上....


書寫世界


之所以有人說智商高的反應慢,智商低的反應快,是因為他們認為智商等於智慧。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把智商、智力和智慧混為一談。智商只是智力的一種檢驗單位,根據權威人士意見,所謂的智商測試,是存在嚴重缺陷的。

通常所說的智慧,和智力或者智商比起來,是一個更加綜合的考量。在這個考量裡,智商高的人可能只被認為是小聰明。

如果我們可以認為智商測試的結果就是智力水平的話,那麼智商就相當於人腦的硬件,而智慧更多的是人腦的軟件。所以,一般更接近現實的情況是,智商高的人反應容易更快,智慧高的人則往往顯得反應慢。

為什麼一些智者的行徑被看作大智若愚,以區別於小聰明?因為智者的行為綜合考慮了自身所處的環境和時空。

為什麼咸豐皇帝會贏過自己的弟弟“鬼子六”奕訢, 成功登基。因為咸豐皇帝的老師,更有陰謀式的智慧。他知道如果憑藉治國才能,當時還是四皇子的奕詝,不會贏過自己的弟弟六皇子奕訢。唯一能夠讓自己勝出的智慧就一個字——哭。

所以,奕詝只在自己父皇面前哭泣,其他一概不管。人非草木,縱然是皇帝也需要一個關心自己的人。

在這一點上,為父皇哭泣的奕詝顯然勝過只會談論天下大計的奕訢。

這說明,智慧所要參考的維度更多,而智商更多地只是反映腦的運算速度。

當然這並非說有智慧的人一定反應慢,而是說智慧是要根據具體事情的變化來決定的。

打個形象的比方,智商高相當於電腦硬件配置高。智慧高相當於電腦軟件編得好。

那麼顯然智商高,運算速度就容易快。智慧高就相當於電腦軟件正好符合需要電腦做的事情。

可是智慧高的人不一定天生腦子好,智商高,所以他思考問題的時候,就像是用286的電腦運行Windows系統,所以可能慢一點。

而且忍耐本身也是一種智慧。這就是說,現實中很多問題的解決,本來就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樣的解決動作,如果時間太短,反而也達不到效果。

所以智商高的人,其實腦運算速度更快,智慧高的人容易思考的更多。而我們日常看見所謂智商高的人,很可能智慧也高,所以考慮的東西更多,而且還需要有耐心,所以顯得慢。如果情況與之相反,就可能被我們說成是低智商(其實更多的只是思考的少,智慧不足而已)。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有個段子說考試,交卷最快的是學
渣,因為都不會,選個ABC全靠蒙,幾分鐘搞定,就等著交卷走人了。學神智商高,也得讀題答題啊,大不了提前一半時間,怎麼能說比學渣反應慢呢?

如果遇到提問,智商高的人會經過大腦思量,想N個為什麼。為什麼問我?為什麼這麼問?他想聽怎樣的答案?是回答好,還是不回答好?是A種說法好,還是其他說法好?……嗯,這個嘛,腦子在飛快的打轉轉,聰明人打上官腔,只為贏得更多的思考時間。笨人呢,不假思索,立刻說到:我不知道!回答得雖然利索,並無卵用。說不定,說的是真話,卻要留下禍患。

至於突發事件,比如遇險時,高智商雖然曉得厲害,應激反應卻比不上粗人。思量之時,指不定三秒鐘已是生死兩重天。笨人本能反應,撒腿就跑,或爛泥坑跳下去,反倒救了自己。

但聰明人也有反應快的時候,那就是生意場上,股市的大牛市,P2P的亂世,自媒體的盛宴,諸多商機稍縱即逝,等傻子都反應過來,連湯都沒有了,填坑還行。

正所謂:大音稀聲,大辯若訥,大智若愚也。


元元的天下



想的多想的又深又廣自然比較慢,口無遮攔信口雌黃自然快。比如下棋,專業棋手就比較慢,即使是看似熟悉的局面,也可以有數分鐘的長考,其實腦海中已經考慮了高達十幾層的變化,街頭棋手往往落子如飛,看一步走一步局面都沒看清,稀里嘩啦一手臭棋。好像特大不會下快棋似的。



很多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是非常複雜的,並不能隨便給出答案的。比如,地球為什麼會繞著太陽轉?女人為什麼會愛上男人?中國強還是美國強?舉辦奧運會虧本麼?道可道非常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將來AI機器人智商會超越人類?……智者可能考慮的多顧慮的多在不能保證邏輯閉合的情況下是不會輕易給出答案的,這不代表他們沒有在第一時間想到幾個不錯的回答。不能心直口快自然顯得反應慢。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智者反應慢其實是一種假象。


alpha虎


這個問題問的真好,以前只是注意有些人說話快有些人說話慢,沒有深處思考為什麼有人說話快有人說話慢的問題,現在突然感覺這句話真的說的很正確。

有些人心直口快,被人形容說是“口無遮攔”,其實更是一種說話不經過腦子。說的在直白些,就是說話不思考。所以說這類人還真的是說話反應快,毫無顧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圖個嘴痛快,得罪人不得罪人,犯法不犯法,還需要說出來之後才能知道,當然了,時間長了也就沒有人和這種人計較什麼,二愣子一樣,計較有什麼用。

還有一些人,說話比較沉穩,和人交談總是安安靜靜的聽你說完,然後慢條斯理的開始和你交談,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說到什麼地步,尺寸拿捏的恰到好處,有些時候既不點明卻又讓人豁然開朗,看似遮遮掩掩卻又思路無限,說話真是有學問。

說話有沒有學問,就是說話動沒動腦子,說話的快慢和大腦的反應速度有直接關係。大腦反應快的人說起話來頭頭是道讓人心悅誠服,每一句話都能說到你的心裡面;說話不經過大腦的人說起話來汪洋恣肆滿嘴跑火車不著調。動腦子之後說話的人往往還真的說的慢,不動腦子說話的人還真的說話快,生活之中的確如此,問題沒毛病。


妙語盒子


丹尼爾卡尼曼在他的《思考:快與慢》中提出了人的兩種不同速度的反應,一種是快反應,更多的是直覺,另一種是慢反應,更多的是邏輯思考。

為什麼說智商低的反應快?實際上說的並非智商低,而是沒有經過大腦的慢反應系統思考過的答案,更多的是直覺的答案。直覺有時候會碰巧正確,更多時候可能就欠根據了。所以,從感覺上,那些通過直覺思考得出的結論往往經不起推敲,我們就會覺得是低智商的人的結論。

而通過邏輯思考的反應,自然要比直覺反應慢,而且更加有根有據,所以,自然就會覺得反應慢的智商好笑更高。

有意思的是,丹尼爾卡尼曼是一個心理學家,獲得的諾貝爾獎卻是經濟學的。


瑞田學習力


看過《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嗎?智商很低的兩個小老鼠,發現奶酪被動以後,迅速行動去尋找新的奶酪。而智商很高的兩個小矮人,則被自己的智商所害,發現自己的奶酪被動之後,則陷入驚恐、惱怒、憤恨、哀怨、畏縮、迷茫等惡劣情緒中不可自拔,很長時間不去尋找新的奶酪。它告訴我們,智商本來是人類高於動物的巨大優勢,但有時也能成為阻礙行動的巨大障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酸秀才趕不上老百姓、大教授鬥不過臭流氓的情形!正如佛家所言:無慾無求,自在自由!


氣吞萬里如猴


從表面上看,這種情況似乎確實有,但也是一種誤讀。

智商屬於人的左腦部分,左腦包括邏輯、語言、計算、推理等,我們常常把左腦能力籠統稱為智商,也對、但不精確。

人的反應,是大腦行動中心控制的結果。而大腦可以通俗類比分為左腦和右腦,右腦是控制我們情感、圖像、聲音、顏色等與五官信息反饋部分。有種說法,右腦記憶力是左腦100萬倍,雖然是打比方,其實是記憶力本來就是右腦承載的主要功能之一,只不過左腦教育走偏了、把邏輯思維這些重要性放在了記憶之上~好比記憶是為了幫助邏輯,而記憶就是記憶,右腦天生具備永久性記憶,運用右腦記憶很簡單,記住了左腦需要時調取信息即可。

狗狗的左腦思維肯定不行,但記憶力你能說就比它強。所以反應力、行動力,其實不太需要左腦支配,也就是跟智商關係不大。

另一種神經學分層說法,大腦結構分為三層,表皮層主管語言、邏輯、思考計算(相當於左腦),中間層主管圖像、聲音、顏色等(相當於右腦),核心層主管反應、行動。離核心層越近、越主導行動力與反應。

比如突發事件來臨,人的應急幾乎是本能地無序喊叫、脫口而出,身體隨之反應移動,這時思考總會慢半拍。緊急剎車的司機,幾乎是右腦本能反應,左腦來不及指令前面的半秒鐘,也就是都有一個剎車安全距離的原理。

這就是反應力與右腦更相關、左腦會次一些。所以跟智商關係是延遲的,一般人就誤解為智商高的反應慢。

左右腦是協同發展的關係,並非此消彼長。訓練右腦就會促進左腦,而左腦訓練不一定促進右腦,因為右腦是遺傳腦、基因腦,其主導的能力非常大,目前學校教育主抓左腦(語言、思維邏輯、計算等),右腦其實被忽視,例如不會考情商教育、美商教育。這是體制龐大轉身慢的緣故,認知能力強的人以及發現情商、美商這些越來越重要,在為孩子悄悄彌補。

這是右腦開發的需求所在,無論眾說紛紜,有人在行動了!



右腦學霸e大毛老廝


西方人是解構思維,喜歡把什麼東西都要一分為二,甚至細分到不能再分的地步,以至於將智力細化分為智商,情商,財商以及愛商等等。這等於說,一個人數學好不代表語文好,語文好不代表美術好,美術好不代表體育好一樣。也就是說,智力包括的範圍很廣,雖然類型很複雜多樣,但都屬於智力範疇。好比體育運動員,你能說他們智商不好嗎?事實上任何一項運動都需要大量的腦智力運算,例如乒乓球項目,運動員的手眼身法與球的協調,對距離和擊球力度的把控,都需要經過精確的腦力運算,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那麼說到這兒,我們講智商高的反應慢那只是一種誤讀。說某人智商高,是說他在某個領域能力比較強,例如數學運算好。說他智商高卻反應慢,是因為那不是他擅長的領域,例如與人溝通方面,反應卻沒有那麼快,顯得比較木訥等。再比如,有些人讀書很厲害,我們通常認為這樣的人,代表智商比較高,但他們在工作或生活當中,往往又不如沒讀過多少書的人聰明靈活能幹。那是因為沒讀過多少書的人對讀書的興趣不大,但對其它方面卻很擅長。而那些擅長的領域,其實都是智力或智商高的反映。所以,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說誰的智商高誰的智商不高。智商這個東西,有時候真不能簡單劃分。

中國人的思維與西方人的解構思維截然不同。中國人受陰陽學術思想的影響比較深刻。萬事萬物都有陰陽,有陰就有陽。而陰陽又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陰,也沒有絕對的陽。就好像說沒有絕對的智商一樣。就拿中西醫比較來說也是如此。西醫分內科與外科,而中醫則是不分內外科的。因為內科疾病有可能是外因引起的症狀,而外科疾病也有可能是內因引發的表象。所以中醫的理論基礎是陰陽理論,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是統一的整體,是沒有辦法一分為二的。

總之,中西文化各有千秋,各有各的長處和不足,應該取長補短。凡是不能一味地這樣,也不能一味地不這樣。就像智商這個東西,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觀點不同可以理解,但也不必為此較真。最後補充一點:一般而言,反應快與不快,是直覺問題,本質上不是智商問題。直覺很準,反應就快。很少利用直覺,反應就慢。看過最強大腦的都知道,選手們反應都非常快,因為他們利用的是直覺,是直覺能力強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