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抵抗外界誘惑呢?

李冉靜


我有兩個寶貝,老大五歲半,老二快四歲。對於如何讓娃娃抵抗外界誘惑,我也時常在和其它寶媽探討,同時自己也用自己的一些方法在嘗試。畢竟現在的社會有太多的誘惑,作為媽媽的我更是擔憂,真的是怕哪一天他們就沉浸在遊戲中不可自拔,或者被其它誘惑。

以我的經驗,還有和其它寶媽的的探討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方法,希望能夠對需要的人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需要肯定孩子做出的選擇,畢竟他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肯定他做出的選擇是很重要的一步,不管他所做的事是對是錯,我們大人先肯定他,這樣至少他知道我們是尊重他的,以至於我們要反對他做不該做的事時不會產生更大的衝突,達到協商,冷靜處理問題。

還有,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千萬不要立馬打罵,我發現那種方法是很不好的,我的做法是,現在當我的孩子在做一件錯事時,我不阻止他,我是給他分析這件事做了會產生哪些不好的後果,甚至讓他自己說出這件事做了會產生哪種不好的後果,如果分析了嚴重性,他都還要做,那就等他去做,但是前提要給他說好,不管後果多麼嚴重都要自己承擔。我的孩子開始也不會聽,自己明知後果嚴重性,最後還是去做了,但是通過幾次的這樣嘗試,最後他自己都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不該做,這樣一來,從小培養他的責任感對成長很有用。

其次,我們需要換位思考,大人要站在孩子的立場,把自己當成他,對一些事情做出選擇,和孩子共同探討做這件事的利弊,讓他在探討中感悟事情的對錯,以至於以後當他自己去面對一些事的時候有方向。

再次,讓孩子多學國學,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我的兩個娃娃從上幼兒園就開始學國學,雖然他們現在還小,但他們就很清晰那些事是違背道德的那些事是正確的,我相信一直堅持讓他們學國學,以後對於他們明辨是非是很有用的。

最後,父母是孩子重要的導師,做父母的首先就必須要明辨是非,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教科書。


二胎寶媽談育兒


培養孩子抵抗外界的各種誘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誘惑源。它會不斷地出現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所以,要讓孩子儘量不受外界誘惑必須從小培養:

一、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會受一些吃的玩的,好奇的東西誘惑,是屬於見什麼想要什麼的階段,,因為他還沒有這個能力和意識去抵制外界誘惑,所以,作為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孩子注意力,給他講他能聽懂的道理,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法拒絕他。如果家長一味的順從,只能導至孩子慾望的膨脹,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弊無利!



二、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就有自己的思想了,對於外界的誘惑就有選擇性了,基本上會對用的東西產生好奇。比如:手機、遊戲、穿的戴的等等,這個時候家長要結合實際情況,結合孩子自身的情況確定教育的方式,慢慢的引導孩子理解“誘惑”這個概念,從而讓孩子明白人的滿足心是要進行剋制的,不是為所欲為的,所以必須從小學會剋制,用以抵制社會上五花八門的誘惑。


三、盲目攀比也是外界誘惑的一個根源:往淺的方面講,就是比比簡單的衣食往行,比比吃喝,比誰穿的漂亮,不影響什麼。往深的方面講,就會比背景,比家庭,比檔次。這個時候好像問題就要嚴重一點,因為孩子的思想和心理都發生了變化,所以讓孩子及時明白:人在這個社會上生活要受到很多客觀條件的影響,在人類的生存中每一個個體都是有差別的,要對自己有所制約,不能自已想要怎樣就怎樣。讓孩子明白,攀比也是外界誘惑重要的組成部分,久而久之會讓人產生嫉妒心理。


總之,要防止外界對孩子的誘惑,就要養成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一般來說抵制誘惑能力差的孩子,就容易被誘惑。讓孩子多接觸正能量的東西,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抵抗誘惑的能力,增強孩子的綜合素質,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過程。


芳華老師


1、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孩子只有具備了規則意識,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長可以現在生活常規方面著手,制定規則如按時起床、睡覺,不挑食等。家長要長期堅持一貫的要求,孩子就會逐步約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規,爸爸媽媽還可以給孩子訂立一些規矩並堅決執行。如帶孩子逛商場前,給孩子明確說不能亂買東西。儘管如此,孩子可能還會亂要,這時家長就要果斷拒絕。孩子經過一次次失敗的體驗,自然不會胡亂要了。

2、通過遊戲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遊戲中常常蘊含著規則,孩子通過這種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如媽媽可以和孩子玩“木頭人”的遊戲,孩子通過扮演“木頭人”,學會控制自己的動作,進而產生自我控制的意識。

3、家長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樣。

爸爸媽媽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現好的話,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如帶孩子外出,遇到堵車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消磨時光,避免把焦躁情緒傳染給孩子,讓等待的過程變得有趣。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深呼吸並說:“我要冷靜,不能發火。”這些言行都會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4、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經常與孩子溝通,你發現孩子道德品質方面是否發生了偏差?好的行為習慣是否有待於進一步養成?也只有與孩子經常性的溝通,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從心底裡感覺幸福,促成好的習慣的養成。

5、循序漸進,及時表揚。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爸爸媽媽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內心世界,與孩子之間建起了絕對的信任,以便於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地增強了父母的教育影響,對於孩子的不良表現,要給予耐心的說服教育,切忌一味地訓斥、壓制。再有,對於孩子表現良好的自控行為,要給與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6、培養孩子頑強的毅力。

頑強的毅力是一個人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證,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比如,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參加“戶外拓展訓練”等活動,訓練孩子堅強的意志。平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而要理智的去愛孩子。

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以後順利學習和生活的必要素質,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已經成為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爸爸媽媽只要掌握小竅門,能加強孩子的自控能力,變得更加優秀!

7、接納孩子情緒,但拒絕其不合理要求

孩子提出要求,如果要求不合理或不必要被立即滿足,家長應該明確、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哭鬧撒嬌,就舉手投降。當然,此之前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怎麼做呢?舉個例子吧。

比如,孩子臨睡前哭著要吃糖,不妨按以下三步試一試。

1)表達對孩子情緒和願望的理解:“寶寶不高興了,希望現在能吃糖”;

2)解釋不能做的原因:“但是你馬上就要睡覺了,睡覺前吃糖容易蛀牙”;

3)說明可滿足的合理要求:“先好好睡一覺,明天早上起來就可以吃糖了”。

8、獎勵已形成的自制力

家長的獎勵可能是孩子堅持的動力。精神上,家長可以多讚賞孩子。“你真的長大了,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的!”物質上,家長要注意獎勵不要過於頻繁,不能說“你今天要是能學習一個小時我就給你買件新衣服!”這樣會使孩子的自制力帶有表演性質,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分享一個識字APP。父母用手機下載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件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件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嘿呦喂哦


如果不是出生在富裕(不差錢)的家庭外,

只有靠嚴謹的家教和一路走過來陽光向上積極求知慾和較高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情節+不願讓靈魂與人格蒙羞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